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抽取来我院治疗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方法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甲组和乙组)。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结果;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比较可得,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结论 乙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这提示相比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的毒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173-0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人群主要为中年女性群体,有数据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高达20%-35%,极大程度威胁了女性健康,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由于该良性肿瘤的恶变程度较低,较多患者更倾向于药物治疗[1]。本次实验,分别对其实施米非司酮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1.1抽取来我院治疗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甲组和乙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痛经、贫血、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4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分析、妇科检查以及B超检查被确诊为子宫肌瘤;排除存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米非司酮禁忌证以及严重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医生的陪同下,40例子宫肌瘤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该研究的内容、目的并自愿签署同意协议。
乙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最大患者和最小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7、32岁,20例患者年龄均值为(41.56±0.42)岁;瘤体直径为1.5至5.1厘米,平均瘤体直径为(2.22±0.35)厘米。
甲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最大患者和最小患者的年齡分别为59、33岁,20例患者年龄均值为(41.71±0.53)岁;瘤体直径为1.4至5.3厘米,平均瘤体直径为(2.31±0.29)厘米。
乙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甲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无显著区别,P大于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治疗干预方法
甲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 主要于患者月经来潮第1-3天开始,对患者腹部前壁皮肤皮下注射3.75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后每月重复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剂量为3.75mg,以皮下注射3次为一疗程;乙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米非司酮治疗,于患者月经来潮第1-3天开始,每晚给予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每天12.5mg,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均随访一年,分析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平均体积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统计方法
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以总有效率[2]作为判定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显著缓解,月经周期、经量基本恢复正常,子宫肌瘤体积缩小超过50%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所缓解,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介于20%-50%之间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低于20%为无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研究结果使用(%)表示,子宫肌瘤平均体积(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研究结果使用()表示,当P<0.05时,表示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之间比较的评估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甲组有8例患者低血压、头晕、恶心、轻微潮热、食欲减退、阴道干燥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乙组有2例患者低血压、恶心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乙组和甲组患者比较可得,组间总有效率的结果无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如表1:
2.2 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体积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比较可得,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子宫肌瘤患者常存在痛经、异常阴道出血、贫血、腹痛、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该病若不及时治疗,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严重者导致患者不孕或流产等[3]。
有研究证实[4],子宫肌瘤和雌激素、孕激素等女性激素水平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比于其他子宫周围正常组织,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孕激素受体水平显著升高。因此,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主要给予患者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5]。本研究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米非司酮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研究结果发现,乙组和甲组患者比较可得,组间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这提示米非司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临床效果较显著,但研究发现,甲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40.00%;乙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10.00%,比较可知,乙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这提示相比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的毒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
4 体会
米非司酮属于临床常用的新型抗孕激素类药物之一,该药物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有效阻断孕酮和受体发生结合,以更强的亲和力和受体结合,抑制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生表达,降低微血管密度,达到抑制激素活性和孕酮活性的效果,从而导致卵巢黄体发生溶解,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以及孕酮水平,最终达到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的目的,同时研究证实,米非司酮能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促使子宫肌瘤发生萎缩,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减少月经量,提高机体血红蛋白含量,改善痛经、贫血、腹痛、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6]。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痛经、贫血、腹痛、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且毒副作用较小,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较低。
参考文献:
[1]耿中花.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8):89-89.
[2]蒋志滨,于蓓蓓,华浩明等.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Meta分析[J].中成药,2013,35(1):36-40,67.
[3]吴淳,杨建都.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0):771-772.
[4]周清,杨孝军,郑飞云等.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911-915.
[5]李剑兰,宋美兰,封全灵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循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7):4574-4576.
[6]李天华,张亚琴,张英华等.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62-163.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173-0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人群主要为中年女性群体,有数据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高达20%-35%,极大程度威胁了女性健康,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由于该良性肿瘤的恶变程度较低,较多患者更倾向于药物治疗[1]。本次实验,分别对其实施米非司酮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1.1抽取来我院治疗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甲组和乙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痛经、贫血、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4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分析、妇科检查以及B超检查被确诊为子宫肌瘤;排除存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米非司酮禁忌证以及严重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医生的陪同下,40例子宫肌瘤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该研究的内容、目的并自愿签署同意协议。
乙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最大患者和最小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7、32岁,20例患者年龄均值为(41.56±0.42)岁;瘤体直径为1.5至5.1厘米,平均瘤体直径为(2.22±0.35)厘米。
甲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最大患者和最小患者的年齡分别为59、33岁,20例患者年龄均值为(41.71±0.53)岁;瘤体直径为1.4至5.3厘米,平均瘤体直径为(2.31±0.29)厘米。
乙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甲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无显著区别,P大于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治疗干预方法
甲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 主要于患者月经来潮第1-3天开始,对患者腹部前壁皮肤皮下注射3.75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后每月重复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剂量为3.75mg,以皮下注射3次为一疗程;乙组2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米非司酮治疗,于患者月经来潮第1-3天开始,每晚给予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每天12.5mg,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均随访一年,分析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平均体积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统计方法
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以总有效率[2]作为判定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显著缓解,月经周期、经量基本恢复正常,子宫肌瘤体积缩小超过50%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所缓解,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介于20%-50%之间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低于20%为无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研究结果使用(%)表示,子宫肌瘤平均体积(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研究结果使用()表示,当P<0.05时,表示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之间比较的评估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甲组有8例患者低血压、头晕、恶心、轻微潮热、食欲减退、阴道干燥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乙组有2例患者低血压、恶心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乙组和甲组患者比较可得,组间总有效率的结果无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如表1:
2.2 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体积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比较可得,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子宫肌瘤患者常存在痛经、异常阴道出血、贫血、腹痛、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该病若不及时治疗,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严重者导致患者不孕或流产等[3]。
有研究证实[4],子宫肌瘤和雌激素、孕激素等女性激素水平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比于其他子宫周围正常组织,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孕激素受体水平显著升高。因此,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主要给予患者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5]。本研究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米非司酮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研究结果发现,乙组和甲组患者比较可得,组间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这提示米非司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临床效果较显著,但研究发现,甲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40.00%;乙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10.00%,比较可知,乙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这提示相比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的毒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
4 体会
米非司酮属于临床常用的新型抗孕激素类药物之一,该药物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有效阻断孕酮和受体发生结合,以更强的亲和力和受体结合,抑制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生表达,降低微血管密度,达到抑制激素活性和孕酮活性的效果,从而导致卵巢黄体发生溶解,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以及孕酮水平,最终达到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的目的,同时研究证实,米非司酮能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促使子宫肌瘤发生萎缩,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减少月经量,提高机体血红蛋白含量,改善痛经、贫血、腹痛、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6]。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痛经、贫血、腹痛、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且毒副作用较小,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较低。
参考文献:
[1]耿中花.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8):89-89.
[2]蒋志滨,于蓓蓓,华浩明等.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Meta分析[J].中成药,2013,35(1):36-40,67.
[3]吴淳,杨建都.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0):771-772.
[4]周清,杨孝军,郑飞云等.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911-915.
[5]李剑兰,宋美兰,封全灵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循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7):4574-4576.
[6]李天华,张亚琴,张英华等.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