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习中的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的环节,是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课前预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能力,使小学语文课堂的预习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引领作用,使预习成为提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课前预习 预习方法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7-0087-01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学习中的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的环节,是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有效的课前预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是提升学科成绩,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措施,对于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倡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意义。
(1)從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充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
2. 影响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因素
(1)教师引导不当。由于教师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不真正清楚,以及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消极态度,使得教师对“课前预习”的要求、深度及难度大打折扣,觉得是徒劳无益的事情,在繁忙的教学中也只是视而不见,在心态上有一种“干脆上课时自己把该讲的都讲了省心、省事”的想法;对预习作业的质量不够重视,督促落实的方法也不到位。
(2)学生执行不力。小学生对预习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上生活上养成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习惯影响,不爱阅读、不善思考、不求甚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预习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我曾经在自己所带的三年级的班上做过调查:全班62人中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两遍课文”,这样简单的预习作业的学生只有23人,仅占全班人数的37.1%。大多数同学即使做预习,基本上也就是完成词语部分,而对有思考价值的、需要动脑思考探究的问题,则搁置起来,完全等着课堂上老师来分析讲解。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被动迁就,只好布置一些浅显的像注音、词语这样的作业,久而久之,使预习流于形式。
(3)家长重视不够。课前预习作业是留给学生的,但许多情况下是要在家庭中完成的。不少家长只知道孩子有作业,但作业内容不清楚,只要孩子在桌前看书,别的就不过问了。疏于督导,使孩子的预习浮光掠影,更有甚者既不读也不思,把预习这样的“软作业”抛到了一边。
3.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
(1)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并发现疑难。也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2)批注。课前预习课文时,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生词、成语,不理解的词句,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3)查阅。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
(4)摘抄。就是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做好摘录,所谓“眼看三遍,不如手过一遍”,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摘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他们比较、甄别的能力,更积累了他们广泛的语言素材,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良好的预习效果,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方法的指导,预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到预习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课前预习 预习方法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7-0087-01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学习中的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的环节,是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有效的课前预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是提升学科成绩,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措施,对于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倡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意义。
(1)從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充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
2. 影响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因素
(1)教师引导不当。由于教师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不真正清楚,以及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消极态度,使得教师对“课前预习”的要求、深度及难度大打折扣,觉得是徒劳无益的事情,在繁忙的教学中也只是视而不见,在心态上有一种“干脆上课时自己把该讲的都讲了省心、省事”的想法;对预习作业的质量不够重视,督促落实的方法也不到位。
(2)学生执行不力。小学生对预习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上生活上养成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习惯影响,不爱阅读、不善思考、不求甚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预习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我曾经在自己所带的三年级的班上做过调查:全班62人中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两遍课文”,这样简单的预习作业的学生只有23人,仅占全班人数的37.1%。大多数同学即使做预习,基本上也就是完成词语部分,而对有思考价值的、需要动脑思考探究的问题,则搁置起来,完全等着课堂上老师来分析讲解。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被动迁就,只好布置一些浅显的像注音、词语这样的作业,久而久之,使预习流于形式。
(3)家长重视不够。课前预习作业是留给学生的,但许多情况下是要在家庭中完成的。不少家长只知道孩子有作业,但作业内容不清楚,只要孩子在桌前看书,别的就不过问了。疏于督导,使孩子的预习浮光掠影,更有甚者既不读也不思,把预习这样的“软作业”抛到了一边。
3.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
(1)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并发现疑难。也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2)批注。课前预习课文时,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生词、成语,不理解的词句,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3)查阅。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
(4)摘抄。就是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做好摘录,所谓“眼看三遍,不如手过一遍”,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摘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他们比较、甄别的能力,更积累了他们广泛的语言素材,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良好的预习效果,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方法的指导,预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到预习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