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用新时代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行物理课程改革,对于物理课程培育目标,改进课程教学策略,转变教师课程观念,体现课程时代价值、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物理课程;课程改革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是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社会发展坚持的基本理念,充滿着“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的思想和社会担当.审视物理课程改革,肩负着促进学生优质高效促发展的使命,用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体现了时代特征与要求,其对于完善课程改革目标,改进课程教学策略,转变教师课程观念,体现课程时代价值、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可操作与深化的层面多元,值得探索.
1 贯彻“创新”理念:让课程目标与时代发展共起舞
物理课程要体现“立德树人”的时代目标,必须结合新形势,不断创新,找到新的着力点.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强调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并以“立德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总要求.结合物理课程实践性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贯彻“立德树人”的国家教育指导,必须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具体化于课程实施之中.作为一线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充分认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巨大意义,体现时代担当,深度挖掘实施策略,让课程理念与时代共舞,让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秉承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自主发展;在教学策略上,要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体现多样化,让合作学习在课堂扎根,个性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给学生自主发展与探索更大的空间;教师要自觉顺应时代创新要求,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
2 贯彻“协调”理念:让课程实施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自然维系
“协调”是系统要素之间在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一种高效的发展,是诸要素最佳价值的发挥.课程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目标,课程推进与实施必须有学生“协调”发展的意识,不能脱离学生主体,将知识凌驾于学生之上,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和谐发展割裂、对立起来,主次颠倒;课程教学不能曲高和寡,脱离对象,造成课堂知识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脱节.课程课堂教学的协调实施,教师要熟悉了解施教对象,谙熟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熟练把控课程内容与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造学生成功学习的的场域,使学生能够乐学好学情感得到发展;改变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与阶段心理特征的忽视,过分强调专业知识视角,造成课程教学的不和谐.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的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种和谐的人”,可见,要协调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了解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 “电流”概念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和同学们一起,用绳子串成一圈,老师作为“电源” 牵引绳子,同学们作为“用电器”,感受 着“绳子”作为电流在手中流过,扮演着灯泡亮、风扇转、扬声器响的工作场景,兴趣盎然,同学们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受着物理学习的趣味;一位教师,设计的教学是用语言对“电流”进行描述,同学们从语言中感受“电流”,索然无味.两位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乐于动手、参与心智的研判与尊重之别可见一般;再如“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教学,有的教师讲讲就算,认为学生太熟悉了,不必重复, 有的教师则通过学生现场作不同的路径的运动表演,让同学们直观体验、观察交流,理解运动的不同类型,学生动作天性得到发挥,课堂充满兴趣.“讲”与“演”,如何让课堂更加协调有效,教师取舍还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3 贯彻“绿色”理念,让课程价值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得益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落实“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促进学生个体最优化发展意义重大.习总书记说过:“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强调了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绿色”发展思想,“绿色”发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课堂是为了学生学习,“绿色”课堂也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也要讲究学生有质量的学习.其重要标准就是不以牺牲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能力和学生的个性成长为代价,而是要奠定学生效率、和谐和持续发展的基础.试观那些以反教育的手段进行的教育、课堂,肯定不是“绿色”课堂,比如采用有悖于课程特征罔顾实验只重讲授的教学、不重过程而背结论的灌输教学, “割裂”课程目标的片面教学,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得不到关注、物理课程特点不能成为课程教学特色,课程教学与学生自然主动的发展相对立. “绿色” 课堂的核心是课程课堂的“育人”功能,课堂的“人文环境”,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自然融合于物理教学流程之中,将丰富的课程内容活化为丰满的物理探究,让课堂教学自然顺畅、课堂充溢学生发现的力量,洋溢学生智慧生发之美.
“绿色”课堂理念在物理教学中要扎根开花,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光,根本上就是要鼓励学生深度参与课堂进程,为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搭建自信、期待的平台;作为教师,要树立课堂教学服务学生发展的情怀,创设有利于学生感受物理课程、走进学科实践场域的空间,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过程.
4 贯彻“开放”“共享”理念,让课程实施与教师发展相互助推
习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教育与物理课程改革的持续生命力也就是“开放”,不开放就是封门,封闭起来的课堂和课程改革就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没有出路.作为教师,封闭式教学肯定搞不好教学,如果把学生也封闭在一方小天地,不去开拓眼界,则影响发展. 秉持“開放”的心态面对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心理,教师要敞开交流,吐故纳新,能够多侧面地看待教育,更深入地理解教育.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启蒙,要走在时代前列,教师是关键.所以,作为教师的眼界,就是要持续关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最新信息,吸纳裁用,从国际教育发展的最新理论动态、到国家宏观课程改革纲要,从一所学校、一节课堂、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和教学创新形成的教育智慧与火花,到从名师到名校的成长壮大经验历程,都要兼容并包;只有开放教育视野,才能创新教育新境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也正是教育的开放心态,不从教育全局的角度考虑、观察问题,就很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的“共享”,则提倡教育智慧的分享.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对教育的孜孜追求,形成教师独特的教育视角与范式,为教育提供个性化思路和方案,并与别人分享,改造教育生态,就是教育“共享”,在与别人的教育个性碰撞产生教育的新认识和新发现. “水常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则发灵光”,这样的教育共享必将促进教育的日臻完美.“共享”教育成果,不是一蹴而就,亦需如王国维所描述的探寻境界的嬗变: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初履教育的迷茫,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执着教育的弥坚探索,到最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发现教育真理的意外与欣喜;埋头教育实践,结晶教育智慧,共享教育心得,绚丽着教育百花园,真正实现课程实施与教师教育人生的相互助推,追梦教育乐园.
教育开放、共享,教师要有执着教育的热忱,升华教育的愿望,从而广纳教育前沿动态、审视教育教学行为,以研、写、读、思为路径,提升教育质量,厚重自己的教育底气,提炼自己的教育主张,充实自己的教育人生,共享教育智慧,呼应更多同伴搭上自己教育智慧建构的“顺风车”.
5 践行新“理念”,指引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有无尽的创意空间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担负着社会的期望与责任.用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作为教育深度改革完善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必然要求;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有勃勃生机与探索空间,值得探索与发现,以此必将催生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新的攀升,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长林.关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7(36).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物理课程;课程改革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是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社会发展坚持的基本理念,充滿着“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的思想和社会担当.审视物理课程改革,肩负着促进学生优质高效促发展的使命,用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体现了时代特征与要求,其对于完善课程改革目标,改进课程教学策略,转变教师课程观念,体现课程时代价值、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可操作与深化的层面多元,值得探索.
1 贯彻“创新”理念:让课程目标与时代发展共起舞
物理课程要体现“立德树人”的时代目标,必须结合新形势,不断创新,找到新的着力点.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强调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并以“立德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总要求.结合物理课程实践性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贯彻“立德树人”的国家教育指导,必须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具体化于课程实施之中.作为一线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充分认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巨大意义,体现时代担当,深度挖掘实施策略,让课程理念与时代共舞,让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秉承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自主发展;在教学策略上,要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体现多样化,让合作学习在课堂扎根,个性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给学生自主发展与探索更大的空间;教师要自觉顺应时代创新要求,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
2 贯彻“协调”理念:让课程实施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自然维系
“协调”是系统要素之间在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一种高效的发展,是诸要素最佳价值的发挥.课程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目标,课程推进与实施必须有学生“协调”发展的意识,不能脱离学生主体,将知识凌驾于学生之上,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和谐发展割裂、对立起来,主次颠倒;课程教学不能曲高和寡,脱离对象,造成课堂知识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脱节.课程课堂教学的协调实施,教师要熟悉了解施教对象,谙熟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熟练把控课程内容与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造学生成功学习的的场域,使学生能够乐学好学情感得到发展;改变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与阶段心理特征的忽视,过分强调专业知识视角,造成课程教学的不和谐.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的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种和谐的人”,可见,要协调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了解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 “电流”概念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和同学们一起,用绳子串成一圈,老师作为“电源” 牵引绳子,同学们作为“用电器”,感受 着“绳子”作为电流在手中流过,扮演着灯泡亮、风扇转、扬声器响的工作场景,兴趣盎然,同学们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受着物理学习的趣味;一位教师,设计的教学是用语言对“电流”进行描述,同学们从语言中感受“电流”,索然无味.两位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乐于动手、参与心智的研判与尊重之别可见一般;再如“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教学,有的教师讲讲就算,认为学生太熟悉了,不必重复, 有的教师则通过学生现场作不同的路径的运动表演,让同学们直观体验、观察交流,理解运动的不同类型,学生动作天性得到发挥,课堂充满兴趣.“讲”与“演”,如何让课堂更加协调有效,教师取舍还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3 贯彻“绿色”理念,让课程价值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得益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落实“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促进学生个体最优化发展意义重大.习总书记说过:“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强调了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绿色”发展思想,“绿色”发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课堂是为了学生学习,“绿色”课堂也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也要讲究学生有质量的学习.其重要标准就是不以牺牲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能力和学生的个性成长为代价,而是要奠定学生效率、和谐和持续发展的基础.试观那些以反教育的手段进行的教育、课堂,肯定不是“绿色”课堂,比如采用有悖于课程特征罔顾实验只重讲授的教学、不重过程而背结论的灌输教学, “割裂”课程目标的片面教学,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得不到关注、物理课程特点不能成为课程教学特色,课程教学与学生自然主动的发展相对立. “绿色” 课堂的核心是课程课堂的“育人”功能,课堂的“人文环境”,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自然融合于物理教学流程之中,将丰富的课程内容活化为丰满的物理探究,让课堂教学自然顺畅、课堂充溢学生发现的力量,洋溢学生智慧生发之美.
“绿色”课堂理念在物理教学中要扎根开花,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光,根本上就是要鼓励学生深度参与课堂进程,为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搭建自信、期待的平台;作为教师,要树立课堂教学服务学生发展的情怀,创设有利于学生感受物理课程、走进学科实践场域的空间,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过程.
4 贯彻“开放”“共享”理念,让课程实施与教师发展相互助推
习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教育与物理课程改革的持续生命力也就是“开放”,不开放就是封门,封闭起来的课堂和课程改革就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没有出路.作为教师,封闭式教学肯定搞不好教学,如果把学生也封闭在一方小天地,不去开拓眼界,则影响发展. 秉持“開放”的心态面对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心理,教师要敞开交流,吐故纳新,能够多侧面地看待教育,更深入地理解教育.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启蒙,要走在时代前列,教师是关键.所以,作为教师的眼界,就是要持续关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最新信息,吸纳裁用,从国际教育发展的最新理论动态、到国家宏观课程改革纲要,从一所学校、一节课堂、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和教学创新形成的教育智慧与火花,到从名师到名校的成长壮大经验历程,都要兼容并包;只有开放教育视野,才能创新教育新境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也正是教育的开放心态,不从教育全局的角度考虑、观察问题,就很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的“共享”,则提倡教育智慧的分享.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对教育的孜孜追求,形成教师独特的教育视角与范式,为教育提供个性化思路和方案,并与别人分享,改造教育生态,就是教育“共享”,在与别人的教育个性碰撞产生教育的新认识和新发现. “水常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则发灵光”,这样的教育共享必将促进教育的日臻完美.“共享”教育成果,不是一蹴而就,亦需如王国维所描述的探寻境界的嬗变: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初履教育的迷茫,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执着教育的弥坚探索,到最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发现教育真理的意外与欣喜;埋头教育实践,结晶教育智慧,共享教育心得,绚丽着教育百花园,真正实现课程实施与教师教育人生的相互助推,追梦教育乐园.
教育开放、共享,教师要有执着教育的热忱,升华教育的愿望,从而广纳教育前沿动态、审视教育教学行为,以研、写、读、思为路径,提升教育质量,厚重自己的教育底气,提炼自己的教育主张,充实自己的教育人生,共享教育智慧,呼应更多同伴搭上自己教育智慧建构的“顺风车”.
5 践行新“理念”,指引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有无尽的创意空间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担负着社会的期望与责任.用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作为教育深度改革完善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必然要求;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有勃勃生机与探索空间,值得探索与发现,以此必将催生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新的攀升,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长林.关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