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设置是全面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关键,目前各个学校依照各自特色建立切实有效的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尤为重要。本文介绍我校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的特点,阐述了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效果,探讨了新的课程设置对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的启示意义。关键词:大学外语;立体化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有自己确定的专业方向,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于英语这门语言,更有效便捷的阅读本专业的前沿信息,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想。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效率不高,还有部分学生英语石化现象严重。因此,这种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无法满足当前学生们的需求,英语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过试验和总结,2007年大学英語教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此次英语教学改革涉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机制和模式的创新。自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以来,大学英语教育也日趋多样化,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材教法的系统调查(陈冬纯2001;罗选民2001);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水平角度对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对策进行理论和时间的探索研究(蔡基刚2004;2007);对我国香港和内地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详细对比和分析(薛媛2008)。这些研究对于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由于各个学校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本文将结合云南师范大圩文理学院的实际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是一个三本院校,而且地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云贵高原,学校成立时间短,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如何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使得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为应对未来的职业需求,恰当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大学外语课程,培养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所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校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初步实现了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教师及管理分离,成立了大学外语部,在教学上实现了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并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1.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依据1.1 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要求
1986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一般被认为是标志着大学英语成为一门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开始,各个学校围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底进行课程设置。1999年所颁布的修订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设想框架,规定完成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后进入应用提高阶段学习专业英语和高级英语课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高校在实际叫学长并未实习"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这一改革初衷,大多数高校只是象征性地开设了几门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自从2001年以来,我国中小学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果,这给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另外,新时代背景下的涉外交流对大学毕业生英语的运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校大学生普遍对大学英语课程表示不满,大学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未发挥,这些客观因素都要求我们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因此,如何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英语界普遍认为应该以《课程要求》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原则,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大学英语必修及选修课程,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是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1.2 课程理论
如何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必须理解课程的含义,并进行相关的课程分析和课程规划。经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现在的英语教学的发展遵循了课程理论发展的趋势,即现代课程理论转向后现代课程理论。2. 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实践和思考2.1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相当年轻的本科地方院校,专业较多,由于办学经验的欠缺和师资的相对薄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学校所有专业所有的学生都学习相同的大学英语课程。2.2 根据专业特征设置课程,辅助专业学习
蔡继刚教授在《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中列举了许国璋、章振邦等多位专家的观点,证明我们应该开设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笔者十分赞同各位教授的观点,为了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特征,开设专业用途类英语课程。2.3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灵活安排大学外语学习
我校自建校以来为本地区输送大量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毕业后又回到民族地区工作,部分来自外地的学生毕业后也留在昆明工作。这些学生是语言的学习者,也是文化的传递者。昆明作为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与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来往密切。我校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开展了小语种替换大学英语的新的教学模式。小语种包括日语、泰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做出选择。2.3 完善考试评估制度
如何评估改革后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体系是否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如何了解这种改革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否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及其它语种的综合运用能力呢?这给我们的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改革,大学外语的考核制度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3. 结语
鉴于我校的特殊性,探索改革课程设置时,必须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现有的英语学习水平。尝试构建一种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都有备选课程的课程设置体系,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培养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合格大学毕业生,争取实现大学英语教育由原来的过级考试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积极性,使得语言学习成为一种持续的学习,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书目[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3]陈冬纯.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对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1,(2).
[4]罗选民.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J].外语界,2001,(2).[5]薛媛.香港高校英语增润课程对内地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6]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有自己确定的专业方向,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于英语这门语言,更有效便捷的阅读本专业的前沿信息,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想。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效率不高,还有部分学生英语石化现象严重。因此,这种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无法满足当前学生们的需求,英语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过试验和总结,2007年大学英語教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此次英语教学改革涉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机制和模式的创新。自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以来,大学英语教育也日趋多样化,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材教法的系统调查(陈冬纯2001;罗选民2001);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水平角度对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对策进行理论和时间的探索研究(蔡基刚2004;2007);对我国香港和内地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详细对比和分析(薛媛2008)。这些研究对于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由于各个学校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本文将结合云南师范大圩文理学院的实际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是一个三本院校,而且地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云贵高原,学校成立时间短,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如何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使得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为应对未来的职业需求,恰当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大学外语课程,培养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所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校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初步实现了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教师及管理分离,成立了大学外语部,在教学上实现了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并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1.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依据1.1 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要求
1986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一般被认为是标志着大学英语成为一门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开始,各个学校围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底进行课程设置。1999年所颁布的修订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设想框架,规定完成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后进入应用提高阶段学习专业英语和高级英语课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高校在实际叫学长并未实习"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这一改革初衷,大多数高校只是象征性地开设了几门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自从2001年以来,我国中小学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果,这给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另外,新时代背景下的涉外交流对大学毕业生英语的运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校大学生普遍对大学英语课程表示不满,大学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未发挥,这些客观因素都要求我们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因此,如何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英语界普遍认为应该以《课程要求》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原则,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大学英语必修及选修课程,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是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1.2 课程理论
如何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必须理解课程的含义,并进行相关的课程分析和课程规划。经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现在的英语教学的发展遵循了课程理论发展的趋势,即现代课程理论转向后现代课程理论。2. 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实践和思考2.1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相当年轻的本科地方院校,专业较多,由于办学经验的欠缺和师资的相对薄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学校所有专业所有的学生都学习相同的大学英语课程。2.2 根据专业特征设置课程,辅助专业学习
蔡继刚教授在《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中列举了许国璋、章振邦等多位专家的观点,证明我们应该开设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笔者十分赞同各位教授的观点,为了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特征,开设专业用途类英语课程。2.3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灵活安排大学外语学习
我校自建校以来为本地区输送大量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毕业后又回到民族地区工作,部分来自外地的学生毕业后也留在昆明工作。这些学生是语言的学习者,也是文化的传递者。昆明作为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与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来往密切。我校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开展了小语种替换大学英语的新的教学模式。小语种包括日语、泰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做出选择。2.3 完善考试评估制度
如何评估改革后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体系是否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如何了解这种改革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否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及其它语种的综合运用能力呢?这给我们的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改革,大学外语的考核制度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3. 结语
鉴于我校的特殊性,探索改革课程设置时,必须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现有的英语学习水平。尝试构建一种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都有备选课程的课程设置体系,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培养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合格大学毕业生,争取实现大学英语教育由原来的过级考试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积极性,使得语言学习成为一种持续的学习,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书目[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3]陈冬纯.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对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1,(2).
[4]罗选民.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J].外语界,2001,(2).[5]薛媛.香港高校英语增润课程对内地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6]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