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在产生视网膜病变时的护理要点,旨在减轻糖尿病患者痛苦程度,提高护理干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6月这3年时间内收治的患有糖尿病并存在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70名,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即针对糖尿病以及视网膜病症展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痊愈人数较多,没有出现失明情况。结论:护理干预方式对于已经存在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干预效果,适合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4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03-02
视网膜病变并非一项不治之症,这是一种由视网膜上黄斑脱离造成的逐渐失明病症。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由于代谢状态不同于正常人,身体组织更易受到损害,尤其是视网膜。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状况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恶化,且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病症也会影响到病变速度[1]。因此,对这类病人的整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基于这一背景,对整体护理展开对比性分析,希望能够了解整体护理要点,加强护理的干预治疗效果,让患者早日康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取70名患者,均为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患者中男性居多,有42人,女性28人,其中年龄最大患者为69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53.4岁。
经诊断,患者所患糖尿病程度不尽相同,多数为2型糖尿病,有51人,1型糖尿病患者仅有19人。患者病程最短为1年,最常长达19年,平均病程12.8年。在这70例患者中,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双眼视网膜病变,多数为单眼,共计84眼。根据分期计算,研究的患者中处于一期状态的有16人,处于二期状态的有14人,处于三期状态的有11人,处于四期状态的有15人,处于五期状态的有16人,处于六期状态的有12人。
1.2 一般方法。将选取的7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眼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加强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程度。观察组患者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血糖,还应严格注意平时饮食情况,避免因乳量或是汤粉等物质的摄入量超标造成眼部压力,加速失明的可能。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糖尿病类型以及视网膜病变程度对每日所需营养物质展开比例研究,营养物质主要包含糖分、蛋白质以及脂肪含量[2]。这是为患者提供脑力与体力的基础。
若患者存在肥胖情况,应适量减少摄入热量。一方面,这样做能够减轻其体质量,让身体体重处于正常状态;另一方面能够让患者对身体内胰岛素的机体反应程度增强,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若患者过于消瘦,可以适当提高热量的摄入量。
总之,产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人应固定饮食,将一日三餐的糖分、蛋白质以及脂肪合理摄入。在食物选择上,应选用脂肪含量低、糖分含量低、纤维含量高以及蛋白含量高的食物[3]。可鼓励患者食用更多的粗粮食品。
1.2.2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饮食上限制较多,因此情绪可能会存在较大波动。加上视力由于视网膜病变产生的影响,这些患者都可能面临着失明的危险。在研究的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情绪低落情况,部分患者较烦躁,甚至不愿配合治疗。
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并相信自己的病情能够恢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告知患者自我护理方法,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确保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抗病魔。研究表明,心理疗法也是临床上的一项重要治疗方式,患者只有在相信自己能够痊愈的情况下才能够对病情起到稳定甚至优化作用;相对之下,若患者每天唉声叹气,认为自己终归有一天会因为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1.3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记录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需要从显效、有效以及无效这三个程度来判断,各程度判断指标如下:显效—患者视网膜病变得到有效控制,视力逐渐恢复且在治疗一个月内出院;有效—患者视网膜治疗效果提升明显,视力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患者視网膜病变情况未得到抑制,部分患者病情加重。两组患者具体护理对比数据如下表:
表1 护理效果对比表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已经开始出现退化状态,在糖尿病患病时间达到10年时患上视网膜病变的几率较高。视网膜直接关系到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应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整体护理不仅需要对患者眼部状态实施护理,还应让患者注意饮食,并加强心理状态的干预。在此之外,还应注意用眼的时间以及卫生状况,减少熬夜时间,以免眼部肌肉酸痛、疲劳。同时,患者不应再大量服用烟酒,以免血管中杂质增多造成血液粘稠、流动速度减缓,从而加剧眼部供血不足状态[4]。总之,对这类患者的整体护理应从多方面实施,尽早采取眼科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眼部疾病会随着病情的加重呈现出正相关性,因此视网膜病变应及早预防,对于已经出现视力衰退症状的患者可在整体护理基础之上采用药物干预,防止病情过重导致失明。
参考文献
[1] 张智敏,高建元.糖尿病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05):157-157
[2] 张利然,甄敬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护理[J].医疗装备,2013(09):106-107
[3] 陈小芬.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21):1991-1992
[4] 张玉,陈利.循证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0例临床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11):2193-2194
关键词: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4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03-02
视网膜病变并非一项不治之症,这是一种由视网膜上黄斑脱离造成的逐渐失明病症。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由于代谢状态不同于正常人,身体组织更易受到损害,尤其是视网膜。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状况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恶化,且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病症也会影响到病变速度[1]。因此,对这类病人的整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基于这一背景,对整体护理展开对比性分析,希望能够了解整体护理要点,加强护理的干预治疗效果,让患者早日康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取70名患者,均为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患者中男性居多,有42人,女性28人,其中年龄最大患者为69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53.4岁。
经诊断,患者所患糖尿病程度不尽相同,多数为2型糖尿病,有51人,1型糖尿病患者仅有19人。患者病程最短为1年,最常长达19年,平均病程12.8年。在这70例患者中,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双眼视网膜病变,多数为单眼,共计84眼。根据分期计算,研究的患者中处于一期状态的有16人,处于二期状态的有14人,处于三期状态的有11人,处于四期状态的有15人,处于五期状态的有16人,处于六期状态的有12人。
1.2 一般方法。将选取的7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眼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加强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程度。观察组患者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血糖,还应严格注意平时饮食情况,避免因乳量或是汤粉等物质的摄入量超标造成眼部压力,加速失明的可能。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糖尿病类型以及视网膜病变程度对每日所需营养物质展开比例研究,营养物质主要包含糖分、蛋白质以及脂肪含量[2]。这是为患者提供脑力与体力的基础。
若患者存在肥胖情况,应适量减少摄入热量。一方面,这样做能够减轻其体质量,让身体体重处于正常状态;另一方面能够让患者对身体内胰岛素的机体反应程度增强,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若患者过于消瘦,可以适当提高热量的摄入量。
总之,产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人应固定饮食,将一日三餐的糖分、蛋白质以及脂肪合理摄入。在食物选择上,应选用脂肪含量低、糖分含量低、纤维含量高以及蛋白含量高的食物[3]。可鼓励患者食用更多的粗粮食品。
1.2.2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饮食上限制较多,因此情绪可能会存在较大波动。加上视力由于视网膜病变产生的影响,这些患者都可能面临着失明的危险。在研究的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情绪低落情况,部分患者较烦躁,甚至不愿配合治疗。
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并相信自己的病情能够恢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告知患者自我护理方法,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确保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抗病魔。研究表明,心理疗法也是临床上的一项重要治疗方式,患者只有在相信自己能够痊愈的情况下才能够对病情起到稳定甚至优化作用;相对之下,若患者每天唉声叹气,认为自己终归有一天会因为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1.3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记录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需要从显效、有效以及无效这三个程度来判断,各程度判断指标如下:显效—患者视网膜病变得到有效控制,视力逐渐恢复且在治疗一个月内出院;有效—患者视网膜治疗效果提升明显,视力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患者視网膜病变情况未得到抑制,部分患者病情加重。两组患者具体护理对比数据如下表:
表1 护理效果对比表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已经开始出现退化状态,在糖尿病患病时间达到10年时患上视网膜病变的几率较高。视网膜直接关系到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应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整体护理不仅需要对患者眼部状态实施护理,还应让患者注意饮食,并加强心理状态的干预。在此之外,还应注意用眼的时间以及卫生状况,减少熬夜时间,以免眼部肌肉酸痛、疲劳。同时,患者不应再大量服用烟酒,以免血管中杂质增多造成血液粘稠、流动速度减缓,从而加剧眼部供血不足状态[4]。总之,对这类患者的整体护理应从多方面实施,尽早采取眼科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眼部疾病会随着病情的加重呈现出正相关性,因此视网膜病变应及早预防,对于已经出现视力衰退症状的患者可在整体护理基础之上采用药物干预,防止病情过重导致失明。
参考文献
[1] 张智敏,高建元.糖尿病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05):157-157
[2] 张利然,甄敬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护理[J].医疗装备,2013(09):106-107
[3] 陈小芬.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21):1991-1992
[4] 张玉,陈利.循证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0例临床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11):2193-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