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nfang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源,学校必须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實践。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提出“给每个孩子生生不息的力量”课程理念,把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作为课程目标,努力构建横向三类(明志课程、毓德课程、启慧课程)三层(基础、拓展、探究)、纵向三学段六学年的“生生课程”体系,旨在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关键词:校本课程;生生课程;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2-0065-03
  教育部在2019年11月20日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强化国家课程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课程实施工作;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1]可以看出,该文件对基础教育中小学的课程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明确要求。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作为合肥市六安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分校,于2011年9月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并在名校孵化中不断成长。自2015年起,学校开始独立运行,目前已经成为区单体学校规模最大的学校。学校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努力构建“生生课程”,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一、校本课程理念的提出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意思是说“朝着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计运动,就是生长”,“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生长并不是从外面加到活动的东西,而是活动自己做的东西”,这种观点是想要改变当时人们普遍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把儿童看作是未成熟的成人而不考虑儿童的本能或天性及过分强调用训练的方法培养儿童的做法。杜威还提出“教育即生活”,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社会与学生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学生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可能。这在提醒教育者要以儿童为中心,考虑儿童的自然需要和兴趣,使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落脚在为儿童更好地发展上,而不是从成人的角度为儿童设立不切实际的教育目的,让儿童失去童真,成为一个个小大人。学校教育要能尊重儿童的独特生命,有适合儿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小学,要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让儿童能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无忧无虑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多彩生活。
   学校建在合肥市清源路旁,入学的孩子多是居住在清源路附近社区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这里将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孩子从6周岁到12周岁,刚好是他们人生学习生活最基础的一段,这一段是他们学习源头的一段。如果把一个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看作一条河流,小学阶段应该处在上游,孩子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学校予以的教育就应该是源头活水,是清澈的教育,实际上这也是处于人生源头的教育。这就预示着学校要从小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基于以上教育观念并结合校情实际,学校提出以“给每个孩子生生不息的力量”为课程理念,努力建构“生生课程”体系。
   二、校本课程目标的设定
   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心系家国的远大志向。学生的志向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深厚的爱国情怀是其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学生在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中锤炼坚强的意志品格,培养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历练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才能有自信和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同时,过硬的知识见识是成长成才的牢固根基。学生不但需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思维的锤炼、见识的增长,要努力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播种智慧,创造未来。为此,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给孩子未来之发展以生生不息的力量,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具体而言,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家国情怀、走向世界、创造未来的中国小公民。课程目标是办学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为此,学校确立的课程目标就是通过“生生课程”的构建,不断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三、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校基于学科课程的性质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在实践中探索并构建了横向三类(明志课程、毓德课程、启慧课程)三层(基础、拓展、探究)、纵向三学段六学年的课程体系。
   明志课程群: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体要求是:扎实落实国家课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
   毓德课程群: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体要求是:扎实落实国家课程,实现国家课程中的德育价值;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启慧课程群:通过课程实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具体要求是:扎实落实国家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融合;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通过拓展、融合,落实国家课程
   学校以音乐、体育为试点学科,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整合课内外资源,拓展教材的教学内容,将音乐拓展为“综合音乐课”“器乐课”“黄梅戏课”“京剧课”,将体育拓展为“综合体育课”“足球课”“羽毛球课”“乒乓球课”“击剑课”。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建设学校少年宫,在第一学段丰富活动课程,第二、三学段组建学校社团,落实课程目标,让学生可以在课程超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有更多经历和体验。
   学校积极通过课程的整体设计改变课程结构的分离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借助项目化学习、主题实践体验学习,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抓手,探索学科融合的方式方法。例如,学校重新定义“学科知识”,探索在语文、科学、信息技术、美术、音乐、心理健康等几个学科,尝试运用项目化学习的要素,开展学科内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实践:首先通过学生学情分析,广泛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再概括并将之转化为一个或几个驱动性问题;明确驱动任务,在情境中推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能,重新认识自己,体现课程的启蒙性。
   (二)通过实践、体验,完善德育课程
   一是开设中铁少年成长课。学校以“爱,让我们远行”为主题,设计实施“爱,让我们远行”一年级新生开学礼、“爱,让我们远行”四年级少年军校生活体验、“爱,让我们远行”六年级毕业生徽青古道研学等活动课程。这些课程以“体验”为关键词,以“明志、毓德”为目标,通过系列活动体验,促进学生成长。二是建立清源实践基地。学校以“阅读角”“爱心角”“种植角”“学习角”为实践基地,利用学校廊廊角角,让学生学习实践的内容、过程、成果可视化。三是设立清源体验岗。学校将少先队组织当作实施“小管家课程”的助手,将少先队管理岗当作学生实践探索、体验成长的平台,有目标、有内容、有评价,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责任担当。
   (三)通过合作、创建,建设生生课堂
   学校与专业机构合作,通过专业测评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寻找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与学科专家合作,挖掘学科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方法和价值观,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课堂教学与生活连接,使学科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让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所获。学校创建“引导自学课型”教学模式,通过“发布自学任务”“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点拨自学得失”五个主要环节,变课堂为学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以此为生长点,探索生生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
   (四)加强课程领导,设立学校节(日)
   为加强对学校课程管理,学校成立了课程领导小组、执行小组和学科建设小组。领导小组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培训教师队伍;执行小组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审查和编著校本教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物质和人力保障,并评价课程的落实情况。学科建设小组的职责是负责学科建设,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把学科建设工作做科学、规范、有效。
   学校围绕课程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每年新年设立学校戏剧节(两年一次)、音乐节(两年一次);每年12月设立数学学科节、体育健康节;每年“六一”期间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设立游戏节、红鼻子微公益日(一年一輪换);每学期设立全校性专题阅读日;每年5月开展科技创意周。这样的方式营造了浓厚的活动育人氛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五)注重考核评价,强化课程资源建设
   评价考核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由校内评价小组和校外专家团队一起对校本课程方案的实施及师生的教与学进行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每一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务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采用测试、写小论文、实验、设计、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并将结果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校本课程开设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根据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教学记录和学生考勤记录、学效果等材料,以及教学检查记录,对教师进行评议,并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在资源建设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多种课程资源,并注重两类资源载体的挖掘。一是挖掘非生命载体,主要包括各种各样课程教学材料的实物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学用书、参考资料、学习辅导材料和练习册等纸质印刷品和电子音像制品及网络资源,也就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物化形态。二是挖掘生命载体,主要是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另外,能够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他们不但是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而且构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可以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教学资源
  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是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金红,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合肥 230031)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0.html,2019-11-20.
  (责任编辑:谢先成)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是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笔者以北京大学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落实培训绩效的策略为例,将培训过程分解为“问、学、践、思、融”五个阶段,形成“五步测评法”。在优化设计培训过程与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采用线
期刊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系统中的要素进行有意识地思考与决策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思维过程。近年来关于教师认知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思维过程的研究还是较少。研究者通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等挖掘中学物理专家教师在课堂情境中的思维过程,并初步构建了教师思维过程的模型,期望能对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带来一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教学;思维过程;个案研究  中图
期刊
摘 要: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作为小学教师培养的主要阵地,其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小学师资质量。由于自身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能适应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主动适应《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的要求
期刊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2017年7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下设国家教材局,负责统筹教材建设和编写、审查相关事宜。同年秋季学期开始,由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几乎与此同时,国家教材局设立高中语文、思想政
期刊
摘 要:师范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办学特色鲜明,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中亦有所体现。在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中方教师作为师资力量的主体,全面参与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办学环节始终,承担着引进和内化外方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接触最前沿科研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任务,可谓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未来发展的基石。为此,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方向,优化队伍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师资的培养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我国中小学教师发展学校(Teacher Development Schools,简称 TDS)是实现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共同体。针对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方式单一,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课、轻实践
期刊
摘 要:作业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本语文教材是一套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有特色、让广大师生满意的新教材。这其中,作业系统的创新设计功不可没。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统编本语文教材作业设计兼具助读性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富于系统性,利于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课文;具有教学法的功能,便于教师展开教学;富有思维深度,利于引导学生发展和提升思维品质。教师在一线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这些创
期刊
摘 要: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农村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运用河南省93个县(区)300所农村初中调查数据,对教师专业素质和农村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中部地区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整体偏低;(2)教师专业素质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教师专业理念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教师专业知识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对农村初中生
期刊
摘 要:对外汉语兼职教师受年龄、性别、专业、外语水平、从教时间、教授年级和教授课型等七项个体差异因素影响,在课堂活动方面有明显差别。研究发现,对外汉语兼职教师倾向使用传统的课堂活动,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自由发挥的课堂活动使用较少。不同外语水平的兼职教师对课堂活动的使用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对外汉语;兼职教师;课堂活动;显著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在当下的课堂实际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浅表学习的问题,并没有站在教育舞台的中央。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其积极思考,抓住学科本质,形成教学生长点,建构深度学习的智慧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生长点;深度学习;智慧场;高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2-0045-0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