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增多,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调查发现,广西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着管理者理念不清、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课程设置单一和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有效就业课程指导体系,为本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特点
近年来,独立学院蓬勃发展,毕业人数直线攀升,就业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教育部于2007年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独立课程进入高校管理体系中。民族地区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产物,应该如何更好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如何构筑独具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如何通过课程建设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全面了解目前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现状,我们调查分析了广西9所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分析了现有就业指导课程的特点,并试图建构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为本地区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为保证样本容量、样本构成以及专业、年级的代表性,我们选择了广西民族地区9所独立学院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包括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等,年级涵盖了大一至大四。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经过课题组成员共同的修改,制作出了《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个人就业信息、个人就业认识情况和校内就业指导课相关问题共三个维度,单选题 27道,多选题15道,主观题1道。
据表二显示,60%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在就业方面拥有目标,但总是多变难以分辨选择。51%的同学认为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即可。40%的同学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一般。多数同学的理想就业区域是生源地和沿海发达地区,其中36%选择回生源地,39%选择沿海地区。44%的同学认为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相关的工作或实习经验。此外,多数同学都希望通过实习来创造就业机会,就业时更看重单位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在单位的发展空间,同时希望学校能够多开展实践活动,多提供实习机会。
综合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认识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他们拥有目标,对未来工作的期望值比较高,看重企业的发展和自己在单位的发展空间,而且希望在实习和实践中提升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本专业就业状况没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欠缺相关的工作、实习经验,缺乏沟通协调能力。
(二)就业指导课程特点
1、课程设置
据表三显示,自2007年以来,各独立学院依照要求,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大部分院校从大一开始进行开设,多数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每月一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没有教科书。仅仅是通过集中授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重视理论,很少有户外拓展、实践训练和现场观察,没有统一的评价方式。57%同学对就业指导课的形式是不满意的。
2、师资力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独立学院开设,历史尚浅,从现有的调查状况来看,多数同学表示授课教师是本学院的辅导员以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老师的流动性大,缺乏就业指导的专门知识。一些教师仅仅是上网查找一些资料进行讲解,专业性不强,无法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致使学生兴趣低下,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课堂讲授仅停留在信息传递、政策介绍阶段,难以深入,难以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自己的现状,难以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多数同学表示希望上课的老师是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培训师,企业家和成功人士。
3、教学模式
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通常是按照专业来上课,形式多是专题讲座,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很少有模拟招聘,现场演示等实践环节,课堂是一种单项式的模式,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据表五显示,现有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期望的教学模式相去甚远。多数学生希望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能够结合企业实践、模拟竞聘,案例分析,互动游戏体验,模拟训练等。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现阶段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理念不清。就业指导课程不是一个短暂的培训,而是一门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介绍就业政策法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情况,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如果仅将其视为一个辅助工具,而无法将其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就不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好铺垫。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在就业指导方面研究不深,授课经验也不足。很多老师的专业背景与就业指导相去甚远。他们很少展开就业实践的研究,因此授课时没有生动形象的案例,没有很强的说服力,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三、课程设置单一。在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多数仅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同时课程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满意度不高。四、教学方法落后。多数老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仅停留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中,教师把握主动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参与度低。
三、民族地区独立学院有效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只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真正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1、课程管理要明确。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应该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在提高学生就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就业指导课程不仅是简单地传授就业信息,而且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不仅要为学生毕业找工作牵线搭桥,而且要将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帮助学生进行整体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探索;不仅要从理念上重视,而且要将其真正纳入课程计划,保证教学实践和教学质量。就业指导课程的成功开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成果。课程的管理者要运用系统的观点来把握这门课程,将其纳入大学生整体课程规划当中,保证足够的课时,给予足够的重视。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帮助学生扬长避短,顺利就业。
2、课程目标要开放。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就业指导课程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目标设置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成性和表现性。知识方面要侧重于传授就业政策和法规,传达就业思想和理念;技能方面要展开就业技能的培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过程和方法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方式,体现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凸显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课程目标的开放性实则体现为一种生成性,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以具体、可操作性目标为指引,同时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注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批判思维,敏锐观察、及时捕捉学生的体验和观点,进而因势利导生成目标。
3、课程内容要生动。就业指导课程要将学生特点的分析、就业政策的解读、就业技能的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各独立学院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教师开发就业指导教材,教材要紧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突出科学性、实践性、实用性,内容的设置要有梯度,按照认识自我——了解就业——成功就业等几方面来提升。课程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就业,讲授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法规等;之后,再安排就业技巧、求职礼仪、就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层层深入。每一部分设置力求图文并茂、多穿插案例介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课程实施要创新。课程实施是课程的关键环节。首先,要注重教学设计。建议采用集体备课加专业备课的方式。集合校内就业指导老师,对就业指导课程展开分析,明确授课内容和方法,构筑宏观的框架。之后要针对专业特点的不同,进行特色设计。其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风格应该是轻松活泼的,教师应该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设置难易相当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而进行分组汇报,真正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此外,课堂讲授要结合案例分析、结合互动体验、结合企业实践、结合模拟竞聘,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再次,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就业指导网络精品课程的开发,打造集就业信息和教学于一体的平台。网络课程应该要展示课程的全貌,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学习案例,学生进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账户和密码登陆,开展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平台不仅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畅通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渠道,便于师生交流,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辅导,便于生生之间取长补短,共享资源。
5、教师队伍要专业。优秀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应该是一名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教学相关规律的高素质人才。独立学院应该精心打造本校就业指导团队,加强就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指导,组织开展一些就业创业相关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开拓视野,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拓展思维、丰富资源、创新理念。[1]此外,要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校外指导团队,包括成功的企业家,本地区人事部门的总经理、人才交流中心的干部、成功校友、职场人物等,定期邀请他们进行专题讲座,从而让学生了解实际就业市场和就业状况。
6、课程评价要多样。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一定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学校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评估和督导,建立一整套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督导和评估。就业指导课程是集理论和经验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因而对学生的考查也应该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一方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查,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实习情况进行考查。经验性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属性,它强调的是学习者在课程之中的参与、体验、思考,进而能够着手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并进行自我调整。[2]因而,在评价中,我们应该更多凸显形成性评价,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课后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石永昌,吴现波.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4):113.
[2]陈德明,祁金利.大学生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重点立项项目“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Z047)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关键词: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特点
近年来,独立学院蓬勃发展,毕业人数直线攀升,就业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教育部于2007年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独立课程进入高校管理体系中。民族地区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产物,应该如何更好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如何构筑独具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如何通过课程建设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全面了解目前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现状,我们调查分析了广西9所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分析了现有就业指导课程的特点,并试图建构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为本地区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为保证样本容量、样本构成以及专业、年级的代表性,我们选择了广西民族地区9所独立学院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包括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等,年级涵盖了大一至大四。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经过课题组成员共同的修改,制作出了《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个人就业信息、个人就业认识情况和校内就业指导课相关问题共三个维度,单选题 27道,多选题15道,主观题1道。
据表二显示,60%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在就业方面拥有目标,但总是多变难以分辨选择。51%的同学认为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即可。40%的同学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一般。多数同学的理想就业区域是生源地和沿海发达地区,其中36%选择回生源地,39%选择沿海地区。44%的同学认为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相关的工作或实习经验。此外,多数同学都希望通过实习来创造就业机会,就业时更看重单位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在单位的发展空间,同时希望学校能够多开展实践活动,多提供实习机会。
综合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认识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他们拥有目标,对未来工作的期望值比较高,看重企业的发展和自己在单位的发展空间,而且希望在实习和实践中提升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本专业就业状况没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欠缺相关的工作、实习经验,缺乏沟通协调能力。
(二)就业指导课程特点
1、课程设置
据表三显示,自2007年以来,各独立学院依照要求,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大部分院校从大一开始进行开设,多数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每月一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没有教科书。仅仅是通过集中授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重视理论,很少有户外拓展、实践训练和现场观察,没有统一的评价方式。57%同学对就业指导课的形式是不满意的。
2、师资力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独立学院开设,历史尚浅,从现有的调查状况来看,多数同学表示授课教师是本学院的辅导员以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老师的流动性大,缺乏就业指导的专门知识。一些教师仅仅是上网查找一些资料进行讲解,专业性不强,无法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致使学生兴趣低下,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课堂讲授仅停留在信息传递、政策介绍阶段,难以深入,难以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自己的现状,难以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多数同学表示希望上课的老师是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培训师,企业家和成功人士。
3、教学模式
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通常是按照专业来上课,形式多是专题讲座,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很少有模拟招聘,现场演示等实践环节,课堂是一种单项式的模式,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据表五显示,现有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期望的教学模式相去甚远。多数学生希望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能够结合企业实践、模拟竞聘,案例分析,互动游戏体验,模拟训练等。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现阶段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理念不清。就业指导课程不是一个短暂的培训,而是一门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介绍就业政策法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情况,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如果仅将其视为一个辅助工具,而无法将其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就不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好铺垫。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在就业指导方面研究不深,授课经验也不足。很多老师的专业背景与就业指导相去甚远。他们很少展开就业实践的研究,因此授课时没有生动形象的案例,没有很强的说服力,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三、课程设置单一。在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多数仅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同时课程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满意度不高。四、教学方法落后。多数老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仅停留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中,教师把握主动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参与度低。
三、民族地区独立学院有效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只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真正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1、课程管理要明确。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应该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在提高学生就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就业指导课程不仅是简单地传授就业信息,而且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不仅要为学生毕业找工作牵线搭桥,而且要将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帮助学生进行整体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探索;不仅要从理念上重视,而且要将其真正纳入课程计划,保证教学实践和教学质量。就业指导课程的成功开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成果。课程的管理者要运用系统的观点来把握这门课程,将其纳入大学生整体课程规划当中,保证足够的课时,给予足够的重视。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帮助学生扬长避短,顺利就业。
2、课程目标要开放。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就业指导课程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目标设置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成性和表现性。知识方面要侧重于传授就业政策和法规,传达就业思想和理念;技能方面要展开就业技能的培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过程和方法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方式,体现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凸显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课程目标的开放性实则体现为一种生成性,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以具体、可操作性目标为指引,同时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注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批判思维,敏锐观察、及时捕捉学生的体验和观点,进而因势利导生成目标。
3、课程内容要生动。就业指导课程要将学生特点的分析、就业政策的解读、就业技能的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各独立学院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教师开发就业指导教材,教材要紧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突出科学性、实践性、实用性,内容的设置要有梯度,按照认识自我——了解就业——成功就业等几方面来提升。课程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就业,讲授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法规等;之后,再安排就业技巧、求职礼仪、就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层层深入。每一部分设置力求图文并茂、多穿插案例介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课程实施要创新。课程实施是课程的关键环节。首先,要注重教学设计。建议采用集体备课加专业备课的方式。集合校内就业指导老师,对就业指导课程展开分析,明确授课内容和方法,构筑宏观的框架。之后要针对专业特点的不同,进行特色设计。其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风格应该是轻松活泼的,教师应该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设置难易相当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而进行分组汇报,真正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此外,课堂讲授要结合案例分析、结合互动体验、结合企业实践、结合模拟竞聘,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再次,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就业指导网络精品课程的开发,打造集就业信息和教学于一体的平台。网络课程应该要展示课程的全貌,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学习案例,学生进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账户和密码登陆,开展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平台不仅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畅通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渠道,便于师生交流,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辅导,便于生生之间取长补短,共享资源。
5、教师队伍要专业。优秀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应该是一名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教学相关规律的高素质人才。独立学院应该精心打造本校就业指导团队,加强就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指导,组织开展一些就业创业相关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开拓视野,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拓展思维、丰富资源、创新理念。[1]此外,要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校外指导团队,包括成功的企业家,本地区人事部门的总经理、人才交流中心的干部、成功校友、职场人物等,定期邀请他们进行专题讲座,从而让学生了解实际就业市场和就业状况。
6、课程评价要多样。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一定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学校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评估和督导,建立一整套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督导和评估。就业指导课程是集理论和经验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因而对学生的考查也应该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一方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查,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实习情况进行考查。经验性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属性,它强调的是学习者在课程之中的参与、体验、思考,进而能够着手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并进行自我调整。[2]因而,在评价中,我们应该更多凸显形成性评价,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课后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石永昌,吴现波.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4):113.
[2]陈德明,祁金利.大学生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重点立项项目“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Z047)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