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研究进展明显提速。智慧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了教育改革,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信息技术向教育和学习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学习方式,技术如何有效地促进学习是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技术;智慧教育;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学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线学习的繁荣、教育服务的拓展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出现,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习科学的快速发展。[1]在学习科学的影响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式的转型,智慧教育应运而生,而在大数据和智慧教育的背景下,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也将面临相应的挑战和机遇。
一、智慧教育的发展
智慧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它是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旨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随着学习科学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许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新观点进入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从学习现实场景来看,终身学习、混合学习、泛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新的进展,在信息时代,终身学习成为生存的必要环节。[2]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King在《IBM破译知识教育的密码》中曾提到SmartEducation(智慧教育)发展的五大路标:1.学生的技术沉浸2.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3.w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4.系统、文化、资源的全球整合5.为21世纪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这五点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智慧教育对未来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二、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发展绝不是偶然现象。首先,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是大势所趋。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各界都为获得崭新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其次,各项技术的进步与完善为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创造了可能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营造了数字学习环境,从E-learning、B-learning到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再次,学习者对高端学习环境提出了相应要求。作为数字学习环境高端形态的智慧学习环境便应运而生。相应的,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也为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网络学习空间应包含四个维度:空间结构、接入环境、支持服务、用户能力。[3]教育界学者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理念,并从各自角度提出了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想。钟国祥等提出智能学习环境是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出发,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由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教材、教师、学生等构成的一个智能性、开放式、集成化的数字虚拟现实学习空间,认为其既支持学习者学习的自主建构,又提供适时的学习指导。黄荣怀提出智慧教室的“智慧性”涉及教学内容的优化呈现、学习资源的便利性获取、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情境感知与检测、教室布局与电气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提出了“SMART”概念模型,即内容呈现(Showing)、环境管理(Manageable)、资源获取(Accessible)、及时互动(Real-timeInteractive)、情境感知(Testing)五个维度的简写——“S.M.A.R.T”。通过教育界学者对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想和理解中可以看出,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遵循的是“有效学习环境”的原则。
三、智慧教育中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有人曾说,电影没能使大学消失,电视也没能使大学消失,计算机亦没能使大学消失,互联网就会使大学消失吗?确实是,我们也认为这些技术确实没有使大学消失,但是对大学的影响却越来越深刻。其实任何领域的信息化一般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将传统业务信息化,第二层次是依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再造。而随着学习技术、学习方式和学习理论不断交叠融合,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的学者LindaL.&JamesE.Gall提出了“三层工具箱”多媒体教学设计范式:第一层是学习理论,第二层是多媒体模型,第三层是多种信息呈现准则。[4]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如微型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等,赋予了学习者更丰富的非正式学习体验,同时也为教学模式创新注入无限动力,如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学习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深度学习也备受关注。学习环境个性化和学习方式自主化的结合是学习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5]经合组织发布的《学习的本质》中指出,有效的学习环境首先应遵循的原则是以学习为中心,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使学习者逐渐意识到其学习者的身份。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和基于互动的协作学习备受学习者青睐。[6]就课堂而言,协作学习包括课前协作学习任务设计、协作学习内容预习,课中协作分组、协作活动开展,课后协作反思等。资源和角色要素的结构化会对学习者的协作学习产生较大影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合作技能的习得。[7]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重视人的需要,在智慧学习环境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具体体现,深刻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教育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样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这一特征要求必须将教育技术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层次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智慧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需要顺应大的趋势,其他的方面也是需要值得重视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应协调沟通好与各学科的协作,加强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实证求真的精神,从各个方面来完善自身。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沈德梅.学习分析学:智慧教育的科学力量[J].电化教育研究,2013,(5).
[2]戴维·阿斯平,朱迪斯·查普曼.终身学习的哲学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5).
[3]祝智庭,等.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
[4]何克抗,赵文涛.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六——对本《手册》存在的主要缺陷与不足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
[5]郁晓华,祝智庭.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型——层级式碎片化关联的设计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6]杨文正,等.泛在技术环境下教学体验与教师角色[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
[7]余亮,黄怀荣.资源、角色结构化对协作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
【关键词】:教育技术;智慧教育;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学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线学习的繁荣、教育服务的拓展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出现,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习科学的快速发展。[1]在学习科学的影响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式的转型,智慧教育应运而生,而在大数据和智慧教育的背景下,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也将面临相应的挑战和机遇。
一、智慧教育的发展
智慧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它是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旨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随着学习科学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许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新观点进入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从学习现实场景来看,终身学习、混合学习、泛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新的进展,在信息时代,终身学习成为生存的必要环节。[2]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King在《IBM破译知识教育的密码》中曾提到SmartEducation(智慧教育)发展的五大路标:1.学生的技术沉浸2.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3.w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4.系统、文化、资源的全球整合5.为21世纪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这五点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智慧教育对未来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二、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发展绝不是偶然现象。首先,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是大势所趋。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各界都为获得崭新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其次,各项技术的进步与完善为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创造了可能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营造了数字学习环境,从E-learning、B-learning到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再次,学习者对高端学习环境提出了相应要求。作为数字学习环境高端形态的智慧学习环境便应运而生。相应的,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也为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网络学习空间应包含四个维度:空间结构、接入环境、支持服务、用户能力。[3]教育界学者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理念,并从各自角度提出了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想。钟国祥等提出智能学习环境是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出发,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由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教材、教师、学生等构成的一个智能性、开放式、集成化的数字虚拟现实学习空间,认为其既支持学习者学习的自主建构,又提供适时的学习指导。黄荣怀提出智慧教室的“智慧性”涉及教学内容的优化呈现、学习资源的便利性获取、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情境感知与检测、教室布局与电气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提出了“SMART”概念模型,即内容呈现(Showing)、环境管理(Manageable)、资源获取(Accessible)、及时互动(Real-timeInteractive)、情境感知(Testing)五个维度的简写——“S.M.A.R.T”。通过教育界学者对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想和理解中可以看出,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遵循的是“有效学习环境”的原则。
三、智慧教育中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有人曾说,电影没能使大学消失,电视也没能使大学消失,计算机亦没能使大学消失,互联网就会使大学消失吗?确实是,我们也认为这些技术确实没有使大学消失,但是对大学的影响却越来越深刻。其实任何领域的信息化一般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将传统业务信息化,第二层次是依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再造。而随着学习技术、学习方式和学习理论不断交叠融合,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的学者LindaL.&JamesE.Gall提出了“三层工具箱”多媒体教学设计范式:第一层是学习理论,第二层是多媒体模型,第三层是多种信息呈现准则。[4]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如微型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等,赋予了学习者更丰富的非正式学习体验,同时也为教学模式创新注入无限动力,如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学习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深度学习也备受关注。学习环境个性化和学习方式自主化的结合是学习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5]经合组织发布的《学习的本质》中指出,有效的学习环境首先应遵循的原则是以学习为中心,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使学习者逐渐意识到其学习者的身份。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和基于互动的协作学习备受学习者青睐。[6]就课堂而言,协作学习包括课前协作学习任务设计、协作学习内容预习,课中协作分组、协作活动开展,课后协作反思等。资源和角色要素的结构化会对学习者的协作学习产生较大影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合作技能的习得。[7]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重视人的需要,在智慧学习环境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具体体现,深刻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教育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样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这一特征要求必须将教育技术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层次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智慧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需要顺应大的趋势,其他的方面也是需要值得重视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应协调沟通好与各学科的协作,加强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实证求真的精神,从各个方面来完善自身。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沈德梅.学习分析学:智慧教育的科学力量[J].电化教育研究,2013,(5).
[2]戴维·阿斯平,朱迪斯·查普曼.终身学习的哲学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5).
[3]祝智庭,等.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
[4]何克抗,赵文涛.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六——对本《手册》存在的主要缺陷与不足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
[5]郁晓华,祝智庭.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型——层级式碎片化关联的设计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6]杨文正,等.泛在技术环境下教学体验与教师角色[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
[7]余亮,黄怀荣.资源、角色结构化对协作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