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指定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而后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接下来由老师评改、打分,最后把作文发给学生。如此反复之。
可是,对于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工作之一,就是选定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和评改作文。若命题不好,脱离学生实际,无法触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无话可说。评改时,若“红笔”过多,容易伤其自尊,失其信心,效果很不明显。对于学生,最苦恼的也是写作文,即使周周写,天天写,也提高不大,有的干脆应付一下,对于老师批改的“文字”,有的连瞧也不瞧,顶多关注一下“分数”多少而已。
由于传统的作文命题和评改方法存在着这些弊端,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作文教学的改革入手。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在作文教学中总结出了自我命题、自评自改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飨读者。
如何指导学生自我命题呢?命题作文在我国已有久远的历史,至今仍是中学作文教学常用的形式。这种作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谨慎,因为弄不好容易脱离学生实际,致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叶圣陶先生认为,命题作文只是为了便利教学,而于写作规律并不相合。因为实际作文先有材料,后有题目。而学生作文系属一种练习,是先出题后找材料,“其程序与实际作文违异”。对此,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命题必须切合实际,摸清学生头脑中的“积蓄”,触发其表达欲望,使之“觉有所为,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这样“乃可使练习与实际一致,命题作文与自发作文无殊”。叶老的这番话就是对命题作文这种形式的最好诠释。笔者认为,命题作文这种形式本身无可厚非,长期以来一直被使用,这本身也就说明了它的合理性和生命力。但作文的练习形式很多,不下几十种,如果老是采用这一种形式而没有变化,很容易导致单一僵死的局面,不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影响训练效果。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抱定命题作文这一种形式不放。况且各种练习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写整篇文章的能力,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写作实际,我们提倡采用自我命题的形式,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慢慢找到“用笔说话”的感觉,从“无话可说”逐步发展到“有话可说”。为此,可以在命题形式上翻出一些“新花样”,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在训练步骤上不妨“先放后收”,鼓励学生先写“放胆文”,再写“小心文”,古人认为“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开始作文尽量不从文体上对学生加以束缚,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如何指导学生自评自改呢?自评自改作文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互改、互评、互审、评优、总结。
互改。可以在同桌或同班里进行,要求对字、词、句、段、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等方面全面衡量;并且指导写评语。第一次要求写出几句评语,以后每次递增,保持下去,直到能把整篇作文评改得较有条理、较完整为止。最后再打分,评改人签名。如此几次,学生就能熟悉地进行了。叶圣陶先生讲过,文章是学生写的,最有权利修改的是学生自己。把评改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会很高,也一定会很认真。
互评。即交换审查。评改结束后,同学之间交换审查,要求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是若干句,以后逐次递增,如此由少到多。要求审查人必须把原作和评改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提出不足。审查人也要签名。
互审。即评改和审查结束后,交给原作者,原作者可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下次评改时,评改人和审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反馈意见。课外可以商讨,若有争执,可由教师评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体验到了“字字句句皆心血”,对自己作文被修改了的一段话、一个病句,一个不恰当的词,乃至一个错别字都要仔细审视,即使一个标点,一个记号,也要认真地去推敲琢磨。
推优。就是由评改人推荐优秀作文,请原作者在班内朗读,接着由评改人和审查人朗读自己的评语,然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随后由教师总结。在朗读优秀作文的基础上,由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作文,由原作者修改后打印出来,挂在学习园地,供大家欣赏。
总结。对每次的作文评改都要进行总结,小组或者全班作文的共同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下次怎样改进?有哪些优点需要继续发扬。
学生自评自改,可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堆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和钻研教材,同时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有比较、有鉴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也使学生的写作量有所加大,增加了作文课堂密度。使过去一个题目一篇作文,变为一个题目要写三篇。如此就能尽快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另外,还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将终身受益。通过自己命题,自主评改能够增强学生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评语感染,领悟写作技巧,磨练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人——作文”素质养成与和谐发展。
可是,对于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工作之一,就是选定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和评改作文。若命题不好,脱离学生实际,无法触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无话可说。评改时,若“红笔”过多,容易伤其自尊,失其信心,效果很不明显。对于学生,最苦恼的也是写作文,即使周周写,天天写,也提高不大,有的干脆应付一下,对于老师批改的“文字”,有的连瞧也不瞧,顶多关注一下“分数”多少而已。
由于传统的作文命题和评改方法存在着这些弊端,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作文教学的改革入手。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在作文教学中总结出了自我命题、自评自改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飨读者。
如何指导学生自我命题呢?命题作文在我国已有久远的历史,至今仍是中学作文教学常用的形式。这种作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谨慎,因为弄不好容易脱离学生实际,致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叶圣陶先生认为,命题作文只是为了便利教学,而于写作规律并不相合。因为实际作文先有材料,后有题目。而学生作文系属一种练习,是先出题后找材料,“其程序与实际作文违异”。对此,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命题必须切合实际,摸清学生头脑中的“积蓄”,触发其表达欲望,使之“觉有所为,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这样“乃可使练习与实际一致,命题作文与自发作文无殊”。叶老的这番话就是对命题作文这种形式的最好诠释。笔者认为,命题作文这种形式本身无可厚非,长期以来一直被使用,这本身也就说明了它的合理性和生命力。但作文的练习形式很多,不下几十种,如果老是采用这一种形式而没有变化,很容易导致单一僵死的局面,不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影响训练效果。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抱定命题作文这一种形式不放。况且各种练习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写整篇文章的能力,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写作实际,我们提倡采用自我命题的形式,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慢慢找到“用笔说话”的感觉,从“无话可说”逐步发展到“有话可说”。为此,可以在命题形式上翻出一些“新花样”,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在训练步骤上不妨“先放后收”,鼓励学生先写“放胆文”,再写“小心文”,古人认为“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开始作文尽量不从文体上对学生加以束缚,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如何指导学生自评自改呢?自评自改作文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互改、互评、互审、评优、总结。
互改。可以在同桌或同班里进行,要求对字、词、句、段、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等方面全面衡量;并且指导写评语。第一次要求写出几句评语,以后每次递增,保持下去,直到能把整篇作文评改得较有条理、较完整为止。最后再打分,评改人签名。如此几次,学生就能熟悉地进行了。叶圣陶先生讲过,文章是学生写的,最有权利修改的是学生自己。把评改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会很高,也一定会很认真。
互评。即交换审查。评改结束后,同学之间交换审查,要求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是若干句,以后逐次递增,如此由少到多。要求审查人必须把原作和评改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提出不足。审查人也要签名。
互审。即评改和审查结束后,交给原作者,原作者可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下次评改时,评改人和审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反馈意见。课外可以商讨,若有争执,可由教师评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体验到了“字字句句皆心血”,对自己作文被修改了的一段话、一个病句,一个不恰当的词,乃至一个错别字都要仔细审视,即使一个标点,一个记号,也要认真地去推敲琢磨。
推优。就是由评改人推荐优秀作文,请原作者在班内朗读,接着由评改人和审查人朗读自己的评语,然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随后由教师总结。在朗读优秀作文的基础上,由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作文,由原作者修改后打印出来,挂在学习园地,供大家欣赏。
总结。对每次的作文评改都要进行总结,小组或者全班作文的共同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下次怎样改进?有哪些优点需要继续发扬。
学生自评自改,可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堆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和钻研教材,同时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有比较、有鉴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也使学生的写作量有所加大,增加了作文课堂密度。使过去一个题目一篇作文,变为一个题目要写三篇。如此就能尽快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另外,还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将终身受益。通过自己命题,自主评改能够增强学生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评语感染,领悟写作技巧,磨练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人——作文”素质养成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