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文教学的亮丽风景线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杜甫也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前人的成功经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不乏文质兼美的精品,这些课文里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美、意境美,光靠教师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教师的引导分析,笔者认为还要靠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思考。对于这一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鼓励学生多朗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下面谈谈笔者对此的思考与实践。
  一、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古人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所谓的“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朗读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例如《春》一课,如果我们靠老师讲解,会觉得其中许多话语令人费解。怎么办?读,响亮地,有感情地去读,你会发现眼前霍然开朗,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许多学生反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他们说:老师,你授课时讲得太多了,太清楚了,而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又太少了。这样一味地把知识往我们头脑里灌,我们会因“积食”而“消化不良”的。这是众多家学生的心声。语文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去朗读,去思考,不然,课本中的精品就会寡然无味了。须知,光靠老师讲,学生思考,是培养不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中考阅读理解得分不多就是明证。我们不要忽视朗读理解文章的作用,而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二、学生朗读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朗读素养
  教师自己要有较高的朗读水平和技能,这就很大一部分教师提出了素质要求。如教师在朗读教学方面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要通晓关于朗读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训练普通话的发音技巧,使学生在一定量的朗读训练之后能做到吐字清晰,语音响亮,悦耳动听;能通过语音、语调和语气传达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有较强的朗读水平。对教学中所读的材料,自己本身应有丰富的感受,能够把握表达感情的支点,洋溢着朗读的渴望。要努力把感受到体味到的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丰富内容和情感,并在“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让学生也充分感受体味到它,以此来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要熟悉朗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如,教師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方法,并能根据教学目的单独或综合运用。
  四、文本的朗读必须以声传情
  朗读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以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在充分理解文章基础上去读,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赏读这个环节。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的过程应该是伴随着思考的过程,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作者——学生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创设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光靠纯粹的朗读技巧是无法读出感情的。只有给学生设置恰如其分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读懂文章,读懂作者,读出感情。如《海燕》,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波澜壮阔的环境描写,再多的语言描述也不如几个生动的画面配以音乐的伴奏来的更有效,深沉的大提琴正是大海的底蕴,小提琴的弦音恰似海燕箭一般的身姿。学生的情感是需要慢慢地酝酿,再通过一个个触发点激发,语言才不仅仅具有表意作用,它还有了表象作用,最后才能达到以声传情的最佳效果。
  其次,需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基调和节奏技巧。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再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而我们有的语文课堂往往由于时间的局限,读书仅为读书,一篇文章通读一遍,选读一段即可,这种读也只是为疏通文章,了解大意而设置的。这种状况应该变化。
  五、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朗读
  有朗读还要有听众,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我们可以还设计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
  读给家长听。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标准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给学生的朗读按每项1分的标准打分。这个做法使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家长的好评,在课下练了又练,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不但锻炼了能力,而且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
  学生互评。在诵读课上,以前后座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评价标准与以前一样, 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们都很投入专心。
  小组竞赛。四至六人一个小组,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本组前二至三名,由老师发给纪念品。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颖,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赛场上热闹非凡但井然有序。
  运用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能使他们更喜爱朗诵,喜爱语文,品味语言,陶冶情操,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总之,课改改变了我们已往“满堂灌”的做法,让我们与内容分析式的课堂教学告别,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尽情绽放的花朵,但朗读这种有声语言艺术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积极尝试,及时总结反思,并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学生的朗读能力定能逐渐提高。朗读,就会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他文献
内容提示 1、围绕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和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各农村党支部可开展以下活动;(1)组织干部和党员集中开展一次以坚定建设有
为进一步了解成都市成华区城市综合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从消费者角度入手,通过采用实地考察、问卷、随机采访等形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城市综合体有效
期刊
会计信息对于企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关系到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许多企业中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严重,出现了严重的会计
[摘 要]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在作文教学当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能力,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有效修改,是提高语文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作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们能够不断运用新理论,寻找新方法、新策略,致力于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水平,我们一定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
[摘 要]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能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会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使学生能顺应“知识激增之时代”,以“有限的生涯求无穷之学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法指导 自学能力 方法探索  近几年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自学活动
[摘 要]面对新课程中提出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指导和实施。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  [关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化学 教学 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
对于美术的学习,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学生本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和乐趣。  一、 初中学生艺术实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一,个人兴趣是学生艺术实践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
教学实践表明,“工具素养”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精神基础和文化底蕴,它的宽厚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了这种基础和底蕴,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名师甚至大师。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养成多方面的专业素养。  一、扎实的基本功底  这里的基本功主要是指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师必须会“听”。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已经正确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