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19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巧妙地运用穿插艺术,借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影音等材料或活动片段,从而让枯燥、乏味的口耳相传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能激发其求知欲、探究欲和好奇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一、情境穿插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穿插特定的情境,将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实现思维上的同步,达到全面提升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人格的目的。
  教学《孔乙己》一文时,笔者虚拟了场景:以教室代酒店,以讲桌代曲尺形柜台,自己作掌柜,请同学们作酒客。然后让同学们自发扮演孔乙己,依次表演孔乙己怪异的语言及“排”“摸”“罩”等动作。一时间,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在这个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间就体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地理解了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扭曲灵魂和悲惨境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再创能力。
  二、转移穿插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紧张或心不在焉时,可以运用转移穿插的方法调拨学生的思维琴弦,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教学节奏更加疏密相间,促进教学活动持续开展。
  某教师执教《死海不死》时,上课伊始,学生仍处于课间时的兴奋状态,精力非常分散。于是该师先做了一个实验,让同学们了解盐水比重的概念,进而明白死海“不死”的原因。他把鸡蛋投入了大烧杯,鸡蛋很快便沉入了底,“谁有办法把鸡蛋浮起来?”此时老师问,“拿个酒精灯或电炉来,把蛋煮熟了,也许能浮。”一个同学不是很有把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只能用讲台上可能提供的条件。”该师规定了思考的范围,同学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大烧杯旁边的那一碟食盐上,不少同学举手,希望到讲台上试一试自己的办法。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性颇高。
  三、拓展穿插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知识视野,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故事情节加以适当的拓展延伸,使学生由此及彼地产生联想,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课文《孔乙己》一文的结尾,作者用近乎模糊的语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可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怎么去“结案”呢?于是,笔者让学生想象,许多学生结合上文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断定孔乙己必死无疑:饥寒过度,暴尸野外。而有部分学生却认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学生武侠剧中惯用的一环——无巧不成书,给人以惊喜,在孔乙己最危难之际,来了个救世主,不但救了他一命,而且支持他读书,孔乙己一改往日作风,最终获取功名,且回到原籍做父母官……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鉴于此,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他们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以便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激趣穿插
  一般说来,课堂上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更受学生欢迎,它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思路,陶冶情操,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若适时适当穿插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幽默故事或活动,必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的大脑疲劳,使课堂显得更加和谐、活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空前高涨,能主动思考和探究,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及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如教学《竞选州长》时,笔者以故事穿插开始:同学们,我先讲一讲马克·吐温的逸事。他在发表这篇小说后,一天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长霍夫曼。霍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极端仇视,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完微微一笑说:“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刺破它长出来了,还不锐利吗?”听完这则小故事,同学们也许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幽默辛辣,我们读一读这篇小说就会更加了解作者小说幽默的语言和卓越的讽刺艺术。这一幽默激趣穿插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趣中促学,学有所获,思有所得。
  五、对联穿插
  教学文本中的重难点知识时若适当地运用对联穿插,能极大地激活教学,丰富知识,增加趣味,而且還能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把握。
  如教学《雷雨》一文,为了鉴赏细节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某教师插入了一个“对对联,赏梅花”的教学环节,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周朴园和鲁侍萍有关‘梅花’”的一段对话:
  鲁: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惊愕)梅花?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在欣赏品味后,该师有一段激情演讲:“同学们,每次读到这里,我总会怦然心动,一位纯情少女分明从梅花中站起向我走来:侍萍,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你竟然还没有忘记周朴园衬袖上的那朵梅花?是的,她怎能忘记呢?一朵梅花凝聚着她几多纯情,几多梦幻啊?”接着出上联,征对下联。“三十年风风雨雨梅花依旧留清香”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兴味盎然,纷纷应对,全班交流评比之后,他宣布最佳下联:“两代人恩恩怨怨浮萍总是枕寒流”,随即掌声响起,群情激昂,出色地完成了本环节的教学任务。
  总之,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境,适时、适量、适度地选择恰当的穿插方式来为教学服务,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激情满怀,就会变得乐学、好学、爱学、趣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不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且车接车送,有求必应。常在学校门前看到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为孙子、孙女背书包、提水壶,只知道“请”“吃”“坐”“喝”、伸手要钱的现象在如今社会非常普遍。很多父母常常埋怨,现在的孩子对大人指手画脚,不尊敬,不孝顺。当社会和家长们纷纷指责现在的孩子不孝顺时,我却不禁要问:万事有果必有因,家长朋友们,你们给孩子孝顺的机会了吗?  从孩子出生,到一天天
期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积极培育“工匠精神”: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人耳目一新。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神,工匠们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和忠诚令人钦佩;“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在工匠们的心中,制作出来的产品没有最好,只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迈出最初的、最宽阔的步伐,就是通过词来認识世界。词是儿童掌握知识的工具,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是多么重要啊。”由此足见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所以教学的趣味性就很重要。怎样才能让词语“活起来,欢蹦乱跳”呢?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该活化低年级词语教学。  正确运用词语的前提是
期刊
笔者认为,高考作文要想获取高分,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审题要准;二、要有亮点。  高考作文的审题如何做到“准”呢?  一、了解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新材料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的共同点是:都要求考生根据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生发开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产生联想,抒发感想,进行议论。  它们的不同点是:  1.旧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往往只有一则  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往往至少有两则,或是一组;材料内容或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以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动向,即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化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从而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为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信息化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多媒体技术就像一块诱人的大蛋糕,激励着我们教师去品尝、去探索、去创新教学方式,以适
期刊
掌好课堂的舵。语文的根就在于多读,教师不能被教案所束缚,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应用少量时间学习课文知识,用大量的时间来拓展阅读。教材是个例子,也是一片水域,只让学生在其中某一处“游泳”,是学不全本领的。  语文如水,哪里都可以游泳,博览群书才是真。只有放手让同学们在不同的地方或更宽的水域里“试水”,才能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游泳”技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拓宽其视野,丰富语言储备,习得写作技
期刊
小鸟初次试飞,于是它和鸟妈妈约定进行一场比赛:先飞到城北塔上的为赢家。经过一番长途飞行,小鸟和鸟妈妈几乎同时到达北塔。小鸟非常兴奋,这时鸟妈妈说:“在飞行途中,你可看到了金黄的稻田,闻到了清幽的栀子花香?”小鸟低下头沉思,是啊,飞行仅仅是为了到达目的地是不够的,关注过程更重要。这则故事告诫我们:要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这样在写作文时才会有丰富的素材供我们挑选。“胸中有丘壑”,下笔才会“如有
期刊
二、注重综合但更应体现语文学科特色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可见语文综合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素养,如果忽略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个目标,综合性学习也就不能称之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认识的差异,理解的不同,致使语文综合性学习陷
期刊
二、精简多音字很有必要  多音字真够扰人的!别说是学生、社会民众了,就连笔者、一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文字工作者,也屡屡败下阵来,想想也挺郁闷的。多音字是由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能忽视的是,在现代社会中,多音字的弊端已经日渐突出,不断干扰着我们的生活。  1.多音字数量多,学习困难,给汉语教学和汉语口头表达带来很大麻烦  笔者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恐怕也是最难学的语言。其中除了汉字笔
期刊
(二)行动的形成  1.每天让一位学生上讲台背诵自选课内文言文,其他学生当堂提问,时间限制为五到十分钟,提问的内容包括字词句和文学常识等。  2.学生定期把自己认为的重难点知识写到黑板上,标明期数,知 识出处,供大家随看随记,在耳濡目染中掌握知识。  3.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结合学生自己的听课笔记和参考资料,总结课内字词句;每组承包具体课文,量化及细化课文所含知识,并派代表上台讲授内容,本组其他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