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业即“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乃至社会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而课业负担过重又突出地表现为课外作业负担过重。对此,人们一方面高呼初中生课外作业要“轻负高质”,另一方面,行驶的却是“重负低质”,要切实减轻初中生课外作业负担,提高初中生课外作业的实效性,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合理布置课外作业。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教学研究
一、课后作业要注重代表性、启发性
课后作业要关注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要有代表性。我们布置课后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根据新授课内容,安排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布置作业时我们还要做到重质减量、择优筛选,让学生学有所得,练有收益。
此外,我们布置的课后作业要不落俗套,要新颖灵活,具有启发性。可以布置一些“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上当”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布置一些习题,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因此,设计练习时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多做文章,使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或对解答其它问题有所启示,把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智力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活而不偏,新而不怪。
二、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人人能提高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先天、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要对所有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寻找不同的因素,坚持差异性理论和原则,采取分层次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自己的成果.例如,我在教完“全等三角形判定”一节,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如图1,点C是AB上一点,△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交于F点,AE交CD于G,BD交CE于H.
(1)判断BD和AE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较低层次的学生)
(2)请找出图中的所有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中等层次的学生)
(3)请写出一个结论,并证明这个结论.
(注:本题将根据你所得到的结论的难易程度给分)(较高层次的学生)
三、作业内容精练化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四、作业设计要有系统性,人人有收获
在设计作业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能力目标.数学知识浩如烟海,必须要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意识和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能力.这就在日常作业设计中要体现知识的重难点和系统性.具体做法:一是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二是注重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利用学生作业的完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重难点知识,把重难点分散于不同层次作业中,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三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在渗透内化练习中形成良好的知识链.
五、作业布置的适量性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原则,做到题量适中、有针对性,不可把练习变成“题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业当成学生复习和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在作業的布置中,需要指出的是:要减少知识点或题型的重复度。题目重复,浪费学生时间,也浪费教师批改时间。教师可将练习、习题和总复习题中A、B、C组题目贯通起来,综合考虑知识点和题型,减少知识点或题型的重复,提高作业训练的有效性。对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让学生训练不同的题型,以发展学生不同的技能倾向和应变能力。
六、作业要体现多样化
从以往的初中数学作业的形式来看,书面作业占据了绝对多数.过于繁重的书面作业形式,将使学生难以产生新鲜感,也会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造成负面影响.有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对数学作业形式的创新,如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同数学知识、数学史有关的阅读作业形式,此种作业形式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并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之中能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操作作业的形式,如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搜集生活素材用于教具的制作等.这些创新式的作业形式将使学生不再会对数学作业的完成而感到恐惧.
总之,教师设计和布置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能力、爱好习惯、甚至于学生的时间。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加强和巩固,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独特和具有吸引力的课外作业,从多方面入手、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出发,使数学作业更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2012年刚刚接手四年级班上的大课间,一名学生风火地跑到办公室,说:“ 方老师,陈俊希又打架了。”我迅速赶到教室,同学们纷纷抢先说事情发生的经过。原来,一名同学有一道数学错题不会改,怕挨批评,于是拿其他同学的作业本就抄。班长要去报告老师,陈俊希硬拉着班长让他不要去,在教室门口一番撕扯……得知情况后,我决定开一次是与非辩论会。让知情的同学将发生的事情向大家汇报,再在讨论、辨析中明理。我也抓住焦点,引导孩子深入认识到抄袭作业是不正确的行为,包庇错误更应该受到批评。辩论会上,学生们各抒己见,从《规范》要求、道德情操、利害关系等多方面分析。陈俊希主动向我和同学们承认错误;班长也承认自己与工作方式欠妥。我想:经过这样的辩论在每位学生心中都会有思考,以后遇到问题就会三思而后行。这不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让教育有全面性。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个性。
2、将社会生活内容转化为自我教育管理资源
教师在解决孩子在生活中遇见的事和社会现象时不要只简单当任务应付,要着眼于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要关注这些敞开的教育空间。如:近年发生了“钓鱼岛事件”,一些以“爱国”为由的人打砸日系车等。针对这些现象,我召开以“理性爱国”为主题的班会。学生在交流辩论中明白了守法爱国的重要性,并将愤怒化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精神动力,培养了他们的爱心。这样教育具有实效性增加了社会责任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不仅是控制,更是对人的解放;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辅助儿童成长,尤其是人性方面的健康成长。孩子是充满好奇心、各具天资的个体,教育不应该抹杀孩子们的个性,我应还给学生做孩子的权利,让孩子们张扬个性。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班主任应以舵手身份,扬民主管理之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创设条件,使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我们把每个孩子都放在心门之内,把爱的阳光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让每个孩子在充满温暖与关爱的教育中发现自我潜能,张扬个性、发挥特长,让每个孩子在充满自主管理的教室里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田恒平《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
[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严长寿《教育应该不一样》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教学研究
一、课后作业要注重代表性、启发性
课后作业要关注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要有代表性。我们布置课后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根据新授课内容,安排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布置作业时我们还要做到重质减量、择优筛选,让学生学有所得,练有收益。
此外,我们布置的课后作业要不落俗套,要新颖灵活,具有启发性。可以布置一些“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上当”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布置一些习题,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因此,设计练习时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多做文章,使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或对解答其它问题有所启示,把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智力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活而不偏,新而不怪。
二、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人人能提高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先天、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要对所有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寻找不同的因素,坚持差异性理论和原则,采取分层次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自己的成果.例如,我在教完“全等三角形判定”一节,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如图1,点C是AB上一点,△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交于F点,AE交CD于G,BD交CE于H.
(1)判断BD和AE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较低层次的学生)
(2)请找出图中的所有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中等层次的学生)
(3)请写出一个结论,并证明这个结论.
(注:本题将根据你所得到的结论的难易程度给分)(较高层次的学生)
三、作业内容精练化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四、作业设计要有系统性,人人有收获
在设计作业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能力目标.数学知识浩如烟海,必须要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意识和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能力.这就在日常作业设计中要体现知识的重难点和系统性.具体做法:一是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二是注重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利用学生作业的完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重难点知识,把重难点分散于不同层次作业中,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三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在渗透内化练习中形成良好的知识链.
五、作业布置的适量性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原则,做到题量适中、有针对性,不可把练习变成“题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业当成学生复习和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在作業的布置中,需要指出的是:要减少知识点或题型的重复度。题目重复,浪费学生时间,也浪费教师批改时间。教师可将练习、习题和总复习题中A、B、C组题目贯通起来,综合考虑知识点和题型,减少知识点或题型的重复,提高作业训练的有效性。对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让学生训练不同的题型,以发展学生不同的技能倾向和应变能力。
六、作业要体现多样化
从以往的初中数学作业的形式来看,书面作业占据了绝对多数.过于繁重的书面作业形式,将使学生难以产生新鲜感,也会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造成负面影响.有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对数学作业形式的创新,如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同数学知识、数学史有关的阅读作业形式,此种作业形式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并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之中能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操作作业的形式,如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搜集生活素材用于教具的制作等.这些创新式的作业形式将使学生不再会对数学作业的完成而感到恐惧.
总之,教师设计和布置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能力、爱好习惯、甚至于学生的时间。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加强和巩固,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独特和具有吸引力的课外作业,从多方面入手、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出发,使数学作业更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2012年刚刚接手四年级班上的大课间,一名学生风火地跑到办公室,说:“ 方老师,陈俊希又打架了。”我迅速赶到教室,同学们纷纷抢先说事情发生的经过。原来,一名同学有一道数学错题不会改,怕挨批评,于是拿其他同学的作业本就抄。班长要去报告老师,陈俊希硬拉着班长让他不要去,在教室门口一番撕扯……得知情况后,我决定开一次是与非辩论会。让知情的同学将发生的事情向大家汇报,再在讨论、辨析中明理。我也抓住焦点,引导孩子深入认识到抄袭作业是不正确的行为,包庇错误更应该受到批评。辩论会上,学生们各抒己见,从《规范》要求、道德情操、利害关系等多方面分析。陈俊希主动向我和同学们承认错误;班长也承认自己与工作方式欠妥。我想:经过这样的辩论在每位学生心中都会有思考,以后遇到问题就会三思而后行。这不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让教育有全面性。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个性。
2、将社会生活内容转化为自我教育管理资源
教师在解决孩子在生活中遇见的事和社会现象时不要只简单当任务应付,要着眼于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要关注这些敞开的教育空间。如:近年发生了“钓鱼岛事件”,一些以“爱国”为由的人打砸日系车等。针对这些现象,我召开以“理性爱国”为主题的班会。学生在交流辩论中明白了守法爱国的重要性,并将愤怒化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精神动力,培养了他们的爱心。这样教育具有实效性增加了社会责任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不仅是控制,更是对人的解放;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辅助儿童成长,尤其是人性方面的健康成长。孩子是充满好奇心、各具天资的个体,教育不应该抹杀孩子们的个性,我应还给学生做孩子的权利,让孩子们张扬个性。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班主任应以舵手身份,扬民主管理之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创设条件,使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我们把每个孩子都放在心门之内,把爱的阳光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让每个孩子在充满温暖与关爱的教育中发现自我潜能,张扬个性、发挥特长,让每个孩子在充满自主管理的教室里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田恒平《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
[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严长寿《教育应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