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华: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52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初,庞中华在家中哼着《我和我的祖国》,用硬笔写下“武汉加油”4个字,笔画运行和音乐旋律合拍,每笔停下时刚好对上歌曲节拍,然后发到微博、抖音上。这或许是庞中华75年来第一次主动上网,他说:“练字能修身养性,边唱歌边写字是我的‘快乐教学法’,我想陪大家度过漫长的隔离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庞中华字帖》。老师和家长让大家临摹写字,字帖封面印着庞中华的头像,“要练字,得先看一眼庞中华”。庞中华在海内外出版了400多种字帖,总印数超过1.5亿册。
  去年底,他以“快乐教学法”重回人们的视线。网友翻出他26年前的讲课视频:他一边拉手风琴唱歌,一边在黑板上写字,网友纷纷留言:“老头子太可爱了!”
  1984年,人们一打开电视,常见到身穿地质服。用一口川普教如何写钢笔字的庞中华。
  庞中华12岁开始学拉手风琴,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地质队当勘探员,也把琴带在身边。20岁时,他去了湖北武汉,然后到偏远的大别山,当时正是“文革”动荡时期,庞中华躲在山里读书练字,避开了那个年代的喧嚣,心特别静,写字技艺也越来越高,甚至写出了6号印刷字体那般小的字。
  后来,他把练字心得写成《谈谈学写钢笔字》一书,于1980年出版,一面世就大受欢迎,不断再版,共发行1000万册,是上世纪80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书。
  央视的编导跑到大别山,请他上电视、讲写字。“接到央视的邀请,我没有一套像样的衣服,穿着地质服就过去了。”节目天天播,连播5年,几乎所有人都记住了庞中华,这也带动了全国对于钢笔字的关注。因此,在庞中华心中,198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硬笔书法史上的转折点。
  《浙江青年》杂志社举办全国青年钢笔字书法比赛,请庞中华组织评选,聚集许多硬笔书法爱好者和专家。在庞中华等人的倡议下,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成立。此后,硬笔书法活动在全国展开。1993年,经教育部、文化部批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在北京成立,庞中华任协会主席,它也是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唯一合法的国家级硬笔书法社团。
  这几年,庞中华每天在家录视频,说明某个汉字该怎么写。成功录制一个字的视频,前期要花几个月去准备:给每个字找到合适的歌曲;用手风琴弹奏练习至熟练;伴着歌曲节拍一笔一画地写。
  20多年前,网络不发达,庞中华办了一所硬笔函授学校,每年招几十万名学生,通过邮局给他们寄教材,让学生每月交一次作业,老师批改后再经邮局寄给学生。“老师不用跑去偏远地区,能集中办公。节省人力、物力。”这所学校很流行,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函授学校”。
  上世纪80年代,硬笔开始普及,但庞中华也發现了问题。国人使用的硬笔主要产自德国,墨水也是舶来品,而国内制作硬笔的大部分是国营工厂,质量不够理想。
  国有企业改制后,民营笔厂兴起。广东韶关的一家民营笔厂找到庞中华,与他合作生产一套以他名字命名的硬笔。庞中华请来制作墨水的美国专家彼得,研制硬笔墨水,进行“破坏性试验”:每研制出一种,用它写字,拿去淋雨、吹风、曝晒,按字褪色的程度,判断墨水能保持多少年。最后,他们制作出一款千年不褪色的墨水。为了写出不同字体,他们还设计各种形状的笔头,一度引发了制笔热。如今,中国每年生产400亿-600亿支硬笔,“也就是说,全球每5支硬笔有4支都是中国人制造出来的。”庞中华激动地说道。
  庞中华的这款笔可以在失重等极端环境下书写,后来还与景海鹏等宇航员登上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
  今年2月,庞中华和妻子王凤芝去了美国,看望在纽约工作的女儿。当时,中国国内的疫情已经很严重了,“我们到达美国后,越来越多出国航班取消了。”之后,夫妻俩开始忙捐款的事。庞中华号召四川老乡给同乡会捐款,筹集物资;王凤芝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是河南小有名气的歌唱家,河南在此次疫情中也是重灾区,她便给河南大学校友会捐款。庞中华说,“在国外,华人非常关注中国的疫情,能做一点儿是一点儿。”
  2011年,女儿在纽约的曼哈顿音乐学院读书,庞中华和妻子到纽约看望她。哥伦比亚大学就在曼哈顿音乐学院对面,知道庞中华来纽约,请他去讲如何写好汉字。庞中华赶紧去曼哈顿街上的二手店买了架手风琴,演讲时就着英文歌的节拍写汉字,逗得台下的老外和中国留学生笑成一片。
  随后他又受到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的邀请,连联合国也请他到纽约总部演讲。
  上了联合国讲台,庞中华拿出一张报纸,说:“为什么要练习硬笔书法?看,联合国秘书长也用书法传播大爱。”那张报纸刊登了联合国时任秘书长潘基文在2009年新春用硬笔写下向中国人民拜年的贺辞,庞中华在报摊上偶然看见这份报纸,觉得有趣,买下收藏。庞中华说:“潘基文用写字拜年,特别节能。”逗得台下哈哈大笑。
  讲座趣味十足,结束后工作人员找到他:“庞老师,一场不够啊,给我们办个书法班吧!”在多名美国知名人士的推荐下,庞中华拿到了在美短期工作签证,开始给18个国家的外交官教汉字书法。
  庞中华说:“最好的教学方法含有多重刺激。”他拉手风琴配合讲课,演奏各国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一横一撇均能与歌曲节奏对上。外交官们听到熟悉的歌曲,跟着节奏写字,很快就记住了汉字笔画。
其他文献
卡佛的小说算是在中国出齐了,这个作家一生贫困,酗酒,写的也是底层人民的生活。美国作家中还有一个叫契佛的,写的是中产阶级的生活,但他喝起酒来不比卡佛少。他在波士顿住过两年,那地方阴沉沉的,契佛得了忧郁症,喝到入住“戒酒中心”。这两个人的酒量谁更大?反正契佛最后是肾出了毛病,基本上属于喝死了。卡佛成功戒酒了。  有一个统计,说美国7个男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中,有5个是酒鬼。为什么作家都要喝两口呢?有一
期刊
我是一九七七年高中毕业的,刚好遇上了恢复高考。当时我们心里都准备着过了秋天以后就要去农村插队落户,突然来消息说我们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考大学,于是大家一片高兴,都认为自己有希望去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而不用去农村了。  其实我们当时的高兴是毫无道理的,我们根本就不去想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学,对自已有多少知识也是一无所知。我们这一届学生都是在“文革”开始那一年进入小学的,“文革”结束那一年高中毕
期刊
乾隆帝享年八十九岁,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很多人关心乾隆帝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让我们通过他的三份膳单,也就是食谱,探讨一下这位长寿天子的饮食之道。  皇帝君临天下,吃遍天下山珍海味、美食佳肴。但乾隆帝是怎样用膳的呢?  御膳时间:按照满洲习俗,一日两餐,早膳卯正(六时)二刻,晚膳午正(十二时)二刻,随季节变化提前或推后。除正餐外,还有小吃、点心,随时需要,另行承应。  御膳地点:康熙以前,
期刊
这么疲乏,这么缺少动力,我又一次无精打采了。每逢这时我就去想小时候的事,想那时周围的环境。  我想得比较多的是屋子后方的那棵大李子树,还有院角的石榴树。我差不多又闻到了它们的气味。那像银粉似的微微呈灰的浓烈繁密的李子花,那交织盘旋的一道道枝丫。石榴火红火红——我是指花儿和骨朵儿,石榴叶儿是墨绿的,很硬很亮。有一只七星瓢虫在它的小枝条上爬。一群群蜂子嗡嗡缠着李子花,怪模怪样的鸟和蝴蝶也飞来了。它们永
期刊
好风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俗话说,哪儿的黄土不埋人,青山处处可埋骨。实则未必,向阳的山坡,显然较背阴之地更宜作墓地。若在那眼光苛刻的风水先生看来,真正算得上“藏风纳气”的宝地吉穴,偌大的一片青山,不过寥寥无几。好资源有限,所谓风水宝地,通常会被反复使用。  2004年,我在龙游县湖镇寺底袁村发掘宋墓,宋墓之上叠压着明墓,明墓之上又叠压着晚清民国墓。前段时间,武义县城西郊,在建设环城公路时发现南宋徐
期刊
“这是一台带红外线热成像镜头的无人机,可以观测可见光和红外光。在有效测距3米内,它测量人体体温误差在5%左右;测量距离在1米之内的话,误差可以缩小到1%。”江西宜春宜阳新区的社区工作人员易金禹正操作着无人机,远程为居民测量、记录体温,这避免了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登记时可能造成的二次传染问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众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防疫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居家隔离的群众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看
期刊
“鲜”这种滋味在饮食中常常和其他因素相伴出现,比如肉酱、豆酱、豆豉、酱油、鱼酱、鱼露等营造出的“咸鲜”,比如和各种香料混合炖肉飘散出的“香鲜”,以及文人推崇的海苔、山中竹笋、蘑菇炖汤流露的“清鲜”。这是因为不同食材进入口腔时多种物质相互作用,会使呈现给人的味觉出现加强、消减、变调等。  1908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破解了“鲜”的秘密,他发现日本人自古爱吃的昆布汤如此美味的一大原因是其中富含一种谷氨
期刊
王小波在匹兹堡大学的时间不长,我们之间的交往也只是在我研究室中每周一次在工作后的谈话。但是,这一段交往在我数十年教学生涯中,确是相当特殊的记忆。  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在匹大读博士学位。她的导师是杨庆垄先生,我则在历史学系执教,还有一个社会学系合聘的职务,于是,我也列名在银河的学位导师小组之中。那时候,中国大陆留美学生为数不多,对于台湾来的教授及同学,颇存疑心。小波夫妇对我却全无芥蒂。我一向对学生一视
期刊
从实践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是经济学创新发展的科学方法,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实现中国特色经济学创新发展的科学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者的光荣使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大地,坚持问题导向,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
期刊
无能者,脾气难免就会大。脾气,有效地掩盖了他的无能,却也渲染着无能。在亢奋的情绪里。他们找到了自我,也进一步失去着自我。人没一点儿脾气是不合适的。而完全活在脾气里。更不合适。  那些有巨大成就的人,活到最后越活越谦恭。他们身在人生高处,却从不居高临下。他们的最大不同,就是智慧而清醒。也就是说,他们很少去臧否他人,却始终对自身怀有一种愧怍感。  因为心有所向,才无所迷乱。  所谓忍受,其实是超然于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