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观材料,在配合并参与老师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实践能力,也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它能有效的结合课堂教学,它难够化枯燥为生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其内容和方法有很大的灵活性。
  关键词:演示实验;作用; 要求;学生参与; 合理利用;优化演示实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物理的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他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人们千百年来通过生活实践归纳总结出来的一些自然规律和定理。学习物理的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人们更好的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改善生活。初中物理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物理实验在教学中也受到了更高的重视。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演示实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演示实验还能为学生实验的正确操作起着示范作用。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初中演示实验教学浅谈一下:
  一、 教学中的作用
  演示实验具有直观性,这是挂图和幻灯片无法替代的。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客观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二、演示实验的要求
  并不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用得过多,效果越好。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多和杂的特点,要力求达到少而精。每一节的课堂教学都有不同的环节,因此演示实验在这里面也有不同的目的。演示实验要求尽量简单方便易操作,包括选用的仪器简单、操作简单和现象直观、得到的结论简单。教师应尽量选择学生能找到的工具来做实验,尽量使实验简单方便形象直观。
  三、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操作,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尤其是座位靠后的同学。这样就达不到教学要求。我认为不要太拘泥于形式,不要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划分的那么严格。在仪器允许的情况下,可把实验室搬到课堂中来,边做边讲实验。这样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生积极参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四、利用合理资源、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来为教学服务,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初中物理学中会涉及到抽象的、微观的、难以用实验演示的教学内容,这些无法用实验来演示和验证。可见度小、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或者是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差,这样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理解不能建立在直观感知上,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劲。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课堂上一些不易演示的成功实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
  五、对教师的要求
  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往往受个人经验、兴趣的影响,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方面。因此教师在实验开始时对实验目的、观察的重点部位和现象要进行讲述,实验过程中边讲边做,不断提出问题以引导观察。必要时还可以配合板书、板画。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这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演示实验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建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一个实验反复多次都不成功,既耽误了时间,又使学生失去信任感。这要求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对演示实验一定要高度重视,课前要准备充分,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充足的预见。
  总之,作为直观教学手段——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实验教学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经济法是否具有可诉性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分析经济法可诉性的意义入手,分析我国经济法可诉性存在的缺陷,为进一步完善经济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经济法;可诉性  法的可诉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指当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公民可以诉诸司法机关通过诉讼程序维护自己权利的属性。而经济法的可诉性是指经济法主体能够将国家及其政府在履行各种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时发生的纠纷,按照一定的程序诉求一定的
期刊
摘要:传接球,作为篮球比赛中运用较为频繁的技术之一,不仅是队员之间相互联系以及组织进攻的纽带,更是战术运用的基础。篮球中传接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各队的进攻情绪,而影响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篮球在运动训练学的项群理论中属于技能主导型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因此本文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分别从体能、技能、战术、心理素质和智能因素五个维度来分析篮球中的传接球技术。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篮球;传接球  前言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理解题在英语高考试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难度较大:一是题量大,二是句子结构复杂,三是生词量增多,通常有大概5%—10%生词量,四是所占分值高,一般在30%—40%左右。可见,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英语考试的成败。因此平时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又非一日之功。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重视词汇教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云南省四所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情况及学生的选择动机、课程设置和课时情况、人力资源等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省各高校中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云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选项课与选修课教学不断改
期刊
摘要:张爱玲(1920年—1995年)是20世纪现代作家界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洞察人性,语言犀利。同时她也是一位出色的中英双语作家和翻译家。张爱玲一生进行了很多语内和语际翻译。她不仅翻译别人的作品,也翻译自己的作品,《金锁记》就是一个她自译的代表作。异化翻译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共性而发展,异化翻译的两种常用策略就是直译和音译;
期刊
摘要:艺术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其学生文学欣赏能力、语文能力相对较低而又不重视文化学习。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结合其专业特点,增强教学审美性,沟通艺术与文学的内在联系;强化语文能力训练,以练促学;提升教学文化内涵,奠定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艺术专业;大学语文;审美性;语文能力;文化内涵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早在上世纪末就在高校逐渐
期刊
摘要:结构主义始于语言学界,在当代西方众多的哲学社会思潮和流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影响波及诸多领域,也对文化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白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结构主义角度出发,用结构主义方法论对白族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以期丰富我国地域文化内容并为民族文化的研究开辟新视界。  关键词:结构主义;白族;文化分析  国内对白族文化的研究领域较广,
期刊
摘要:在十九世纪,自然主义虽然不是欧洲的主流文化,但也是众多文学流派中的一朵奇葩。它出现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它既反对浪漫主义的追求个人自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又觉得现实主义对现实的刻画程度不够,过于约束和表面化。自然主义深刻而充分地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人类的悲惨命运。本文主要通过对同一时期作家的作品比较得出杰克伦敦的与其他自然主义作家在写作风格上的异同,并充分展现伦敦的
期刊
摘要:一场意外的相识,一段奇妙的旅行,一次灵魂的盛宴。电影《闻香识女人》刻画了一个老男人与一个小男人在“欲望”与“道德”之间的态度与原则。演绎了两个不同而又相似的“灵魂”在人生道路上的勇气与坚持。本文将通过对电影当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深入解读欲望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欲望世界里,坚持内心的道德原则。  关键词:《闻香识女人》;欲望;原则  电影《闻香识女人》是由马丁·布赖斯特担当导演,
期刊
摘要: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和人才培养的改革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地方性高等院校涉外人才培养是本土教育国际化重要体现。广西师范学院以教育国际化为推手,立足东盟,面向世界,构建融学科性、复合型、应用性和国际化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强化涉外人才“三要”和“三外”的培养理念,形成专业基础与实践技能并进,课内外结合、国内外一体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内涵式发展,为地方性高等院校教育国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