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发达国家主导了轰轰烈烈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全球化运动,形成了制造业的全球供应链。但近年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上升,全球供应链消耗日益增大,供应链呈现区域化发展势头。研究全球供应链区域化背景下,跨国企业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面临的困境及解决之道。
关键词:跨国企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供应链;转型
1 生产方式介绍
(1)定义。
一种产品按其选择的生产方式不同,按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划分,大致可分为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及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
(2)特点。
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顾名思义指的是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生产方式。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企业平均每个工人的劳动装备不高。
其主要特点是资本有机构成低,劳动者占用固定资产的数额较低,在产品成本中劳动消耗所占比重较大。具有投资省,单位投资吸收劳动力较多,技术操作要求较低,资金周转快的特点。
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是指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技术要求高,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生产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技术装备先进,工艺过程复杂,原材料消耗量大,劳动生产率高。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过程。
2 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转移
制造业国际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通过跨国界的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方式,将某一制造行业、制造产品、制造部件、制造区段转移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并在移入国或地区形成集聚。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达国家出现了后工业社会和接踵而至的信息时代,大多数发达国家集中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抢夺价值链高端市场,把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一般采用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范围内制造业的转移,标志着跨国企业全球供应链的形成。
同时,发展中国家实施积极的外资引入政策,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承接此轮制造业的转移,用以弥补自身资金和技术力量的不足。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3 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全球产业化进程,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受其自身产业结构的制约以及外在经济、政治环境的压力,其低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跨国企业在其投资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和挑战。
(1)用工问题。
一方面,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大多是建立在当地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随着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逆向增长,供给的紧张导致劳动力价格出现新的增长点,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高。另一方面,基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季节性产品的生产,用工稳定性差,对用工柔性的要求度较高,在生产旺季时企业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培训和招聘大量劳动力,淡季时又要面临如何处置和分配大批闲置劳动力的问题。
最后,新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加大了对企业用工的限制,使劳动力价格的由“廉”趋“贵”,企业的用工成本大幅上升。
(2)生产线复制问题。
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了生产者对生产稳定性起决定性影响作用,而生产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者的不稳定性使生产线的复制成为一个难题,很难想象由劳动力占主导地位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如何被复制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地区或国家,并实现其正常的生产运营。
而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复制问题又引发了其增产及扩张的难题。
(3)汇率问题。
汇率、出口政策、外部需求是影响一国出口的三大主要因素。人民币从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已经超过21%。对于高度依赖价格竞争策略和汇率固定环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经营风险正在迅速放大。
人民币升值弱化了出口的相对价格优势,导致企业的利润率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也随之下降,跨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信心也受到极大的挫伤。
(4)制造业供应链区域化趋势。
现今,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的战略转移已初见端倪。全球供应链的基础是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其基本前提是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廉的运输成本,但随着近年来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使得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全球供应链的消耗也随着日益增大。这样一来,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考虑区域化供应,以继续维持供应链的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同样面临迁徙所带来的转型和复制的难题。
4 解決之道
在全球供应链新一轮转移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面临着复制或转移的巨大难题,探索其解决之道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在特点上与其互补的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的提出,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基于对现有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研究,实现其生产方式的优化,逐步提高生产的技术装备,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探索本企业量身定做的自动化转型模式,并进行投资性财务分析,寻求新的利润平衡点,是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型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杜晓君.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趋势和规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06).
[2]李妍.西方自由贸易理论与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3]田卫民,房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区转型之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7(12).
关键词:跨国企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供应链;转型
1 生产方式介绍
(1)定义。
一种产品按其选择的生产方式不同,按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划分,大致可分为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及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
(2)特点。
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顾名思义指的是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生产方式。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企业平均每个工人的劳动装备不高。
其主要特点是资本有机构成低,劳动者占用固定资产的数额较低,在产品成本中劳动消耗所占比重较大。具有投资省,单位投资吸收劳动力较多,技术操作要求较低,资金周转快的特点。
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是指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技术要求高,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生产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技术装备先进,工艺过程复杂,原材料消耗量大,劳动生产率高。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过程。
2 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转移
制造业国际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通过跨国界的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方式,将某一制造行业、制造产品、制造部件、制造区段转移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并在移入国或地区形成集聚。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达国家出现了后工业社会和接踵而至的信息时代,大多数发达国家集中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抢夺价值链高端市场,把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一般采用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范围内制造业的转移,标志着跨国企业全球供应链的形成。
同时,发展中国家实施积极的外资引入政策,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承接此轮制造业的转移,用以弥补自身资金和技术力量的不足。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3 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全球产业化进程,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受其自身产业结构的制约以及外在经济、政治环境的压力,其低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跨国企业在其投资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和挑战。
(1)用工问题。
一方面,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大多是建立在当地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随着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逆向增长,供给的紧张导致劳动力价格出现新的增长点,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高。另一方面,基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季节性产品的生产,用工稳定性差,对用工柔性的要求度较高,在生产旺季时企业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培训和招聘大量劳动力,淡季时又要面临如何处置和分配大批闲置劳动力的问题。
最后,新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加大了对企业用工的限制,使劳动力价格的由“廉”趋“贵”,企业的用工成本大幅上升。
(2)生产线复制问题。
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了生产者对生产稳定性起决定性影响作用,而生产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者的不稳定性使生产线的复制成为一个难题,很难想象由劳动力占主导地位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如何被复制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地区或国家,并实现其正常的生产运营。
而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复制问题又引发了其增产及扩张的难题。
(3)汇率问题。
汇率、出口政策、外部需求是影响一国出口的三大主要因素。人民币从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已经超过21%。对于高度依赖价格竞争策略和汇率固定环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经营风险正在迅速放大。
人民币升值弱化了出口的相对价格优势,导致企业的利润率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也随之下降,跨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信心也受到极大的挫伤。
(4)制造业供应链区域化趋势。
现今,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的战略转移已初见端倪。全球供应链的基础是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其基本前提是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廉的运输成本,但随着近年来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使得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全球供应链的消耗也随着日益增大。这样一来,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考虑区域化供应,以继续维持供应链的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同样面临迁徙所带来的转型和复制的难题。
4 解決之道
在全球供应链新一轮转移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面临着复制或转移的巨大难题,探索其解决之道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在特点上与其互补的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的提出,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基于对现有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研究,实现其生产方式的优化,逐步提高生产的技术装备,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探索本企业量身定做的自动化转型模式,并进行投资性财务分析,寻求新的利润平衡点,是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型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杜晓君.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趋势和规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06).
[2]李妍.西方自由贸易理论与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3]田卫民,房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区转型之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