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训练技巧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41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年级”。学生要开始进入系统的作文学习,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年级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看图说话,写话和一定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很低级、很初步,甚至很朦胧的。在这一种犹如种子发芽,但又未破土而出的特定环境和特殊条件的制约中,对如何有效的开展和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尤为重要。但是枯燥的作文方法训练,孩子既没有兴趣,老师讲起来也没有新意,很是乏味。况且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仅凭一两节作文课,就能突飞猛进的。所以如何写好作文,功夫还要下在平时。多进行一些小练笔,让学生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小片段的写作,让孩子们留心观察,使作文课有东西可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小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多观察,要有顺序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渗透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比如说:1.听写学过的词语和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用这些词语或句子仿写另外一件事物,这样可以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说话、写话打基础。2.进行写话句式练习。例如:“太阳升起来。 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 写两句话,一句话写一个动作,然后把两句话连起来说。“太阳升起来后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动作的变化;还可以写景物的变化。两句话写出景物的两种变化。然后合起来说,写成一句话。“池塘里的荷花开放了,有的含苞未放,有的张开了笑脸。”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就学会如何组织语言,把话写长了,也生动了,也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然后,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从景到人等等。把观察到的事物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记观察日记。从简单的单幅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开始,循序渐进地观察有序的图片,写出情节。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使学生印象深刻。在这个过程中要抓好看、说、写三个环节。
  二、重视片断,常常训练
  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往往是观察了、做了也可能是“无话可说”,甚至“无材可写”,仅仅靠教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因此,应重视片断练习,帮助学生选择写话的材料,把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具体。所以如何写好作文,功夫还要下在平时。多进行一些小练笔。
  在学习《沙滩上的童话》时,我鼓励学生讲一讲文中“勇士打败魔王”的童话,孩子们都兴趣缺缺。一个人不愿意讲,那么何不大家一起来讲。一个同学先来开头“森林的城堡里,住着一个可怕的魔王……”,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这个魔王凶狠且丑陋……”孩子们一下子兴趣高涨,你一句,我一句,使故事越来越精彩。在讲到很多勇士都来到城堡,想要救公主时,班里一个从来没有主动举过手的孩子站起来说“可是,他们进去了却再也没有出来。”多好的句子啊,把魔王的可怕说的多么生动!直到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依依不舍,还要把故事继续编下去。
  我又在“续写狐假虎威”中,运用了大家一起编故事的方法,结果当天的小练笔,孩子们写的都非常精彩,连平时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都写得语言流畅,用词恰当。
  还可以锻炼学生不说关键词进行描写,学到《群众也在淋雨》这课,作者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来突出周总理的举止优雅,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如何让学生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突出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不单单是一句“我很高兴”就交代了心情。我就让学生来玩一个游戏,“描写一个人很高兴,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可以说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但不能出现‘高兴’这两个字”。孩子们一听说玩游戏都兴趣高涨,每个人都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一个孩子说“我激动地一蹦三尺高。”另一个孩子说“我觉得阳光明媚,小鸟的歌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动听过。”等等。把孩子们的话,总结起来,合理的排好顺序,就是一篇非常好的人物描写作文。
  三、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天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比如做实验,咨询别人,在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碰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一种过于片面的评价方式,已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形成,新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
期刊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电脑、DVD等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运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安全和易受控制的环境中实践所学的内容,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特点,不像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理论性比较强,主要是靠学生的反复训练,能在较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体现出一
期刊
摘要:儿童的天性是好动而好奇的,这些是宝贵的财富,是他们学习科学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够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就算是低年级学生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人生早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要紧抓这一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提出新问题,激发好奇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疑问。教师要根
期刊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 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 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
期刊
目前,我国的英语新课改已初见成效,新的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学生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仍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角色转变迟缓,主体意识不明,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仍然是考试的奴隶,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中英语在推行新课改中必须真正实现主体的转变,打造高效课堂,从而
期刊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它主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丰富多种形式的艺术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那么,如何落实好高中音乐与戏剧课教学,使它在一定的时空内产生出最大的效
期刊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它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的成功是每个教师的追求与向往,更是家长,学生的期盼与梦想,但什么是教育的成功呢?仅仅就是考高分、上大学吗?如美国哈佛大学著名
期刊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提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要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1]。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优先发展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受
期刊
【摘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初中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剖析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改革。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  【关键词】放眼未来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兴趣突破  一、改变教学模式  1.体育教师自身的习惯  每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于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