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材料,大智慧,提高区角活动质量,关键是科学投放操作材料,笔者从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层次性、低结构性、动态性及延续性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巧用操作材料,优化区角活动。
关键词:操作材料; 区角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104-001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学习与发展的。可见,材料在幼儿的区角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其结构的科学性势必影响幼儿的操作、影响活动的质量,那么我们如何巧用操作材料,让孩子们的区角活动变得更有效呢?
一、关注材料的目标性
教师投放材料的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实现自我成长。所以,教师应明确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引发什么样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如在大班《丰收的季节》这个主题里,根据主题目标,教师在科学区可以投放各种树叶、果实,孩子们在区角中可以感知各种各样的树叶,了解落叶树、常绿树的不同;可以知道秋天各种各样的水果、农作物成熟了,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阅读区可以投放秋天的图书、图片,孩子们可以看看、说说,自编秋游的小故事。
对于不同阶段的孩子,根据目标的不同投放相应的材料,如小班幼儿要了解磁铁的基本属性,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投放手上粘了磁铁的布娃娃,让幼儿用布娃娃的小手去接触各种物品,了解磁铁的属性。大班幼儿要感受磁铁的传导性和穿透力,教师在剪好的纸星星背面别上曲别针,再放入空的矿泉水瓶里,矿泉水瓶身上端画满月亮、云彩,幼儿手拿磁铁,在瓶身外吸引星星,星星在磁铁的吸引下缓缓升起,幼儿因此了解了磁铁的传导性和穿透力。
二、关注材料的层次性
在同一个区角活动的孩子各不相同:不同的经验基础、不同的操作能力、不同的接受能力、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整齐划一的材料投放到区角中,必定无法适应每位孩子的需要。同一活动内容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可以适应幼儿不同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挑战难度的材料,找准不同层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应该成为我们组织区角活动的重要工作之一。
如在小班数学领域的区角活动“按规律排排队”的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能力层次,可以提供这样层次的材料:第一组材料是“接火车车厢”,就是继续前面按照已有的规律车厢,幼儿从贴有不同规律的车厢中选择相同的规律接在后面。第二组材料是“拧瓶盖”,在一排瓶子中,前面几个瓶盖已经被教师有规律地拧好了,在后面的一组瓶子中,也已经拧好了规律中的一个瓶盖,比如把红色瓶盖拧好,请孩子找规律,把规律中的其他颜色的瓶盖拧上去。第三组材料是“串项链”,给幼儿准备2-3种不同颜色的木珠和线,让孩子们有规律地串项链。从中可以看出,第一组的材料难度最低,适合感知阶段的幼儿,初步建构他们对有规律的、重复排队的相关经验;第二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不完整的规律情景,请幼儿利用自己的经验解决规律不完整的问题,以此检验孩子对重复、规律的理解程度。第三组材料更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孩子们依照自己的意愿和思考设计简单的规律,实现幼儿经验的自我扩展和提升。
三、关注材料的动态性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增减,投放的材料应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教师可定期在区角投放新的材料,形成新的刺激点,吸引幼儿参与到区角游戏中去,同时,教师投放材料时不能只投不取,未拿走的破旧材料,会导致材料变化不明显,难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操作动机。
如在《交通工具》这个主题里,为引发孩子对交通工具的兴趣,在区角中,老师可以先投放各种玩具汽车、轮船、飞机,鼓励幼儿玩一玩,发现其用途、特征,再投放交通工具的书籍,拓展对交通工具的认识点,然后再投放盒子、纸等低结构材料,引导孩子设计、制作各种交通工具,发展孩子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随着材料的不断变化,活动的兴趣不断提高,活动的能力不断提升。
四、关注材料的低结构性
“低结构”材料是一种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当时的想法随意组合、并可一物多用,从而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然材料都可以是孩子们的低结构材料。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细,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中能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操作结果。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除了有适量的髙结构材料外,更多的是投放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的低结构材料。
如在数学区,饮料瓶、盒子、报纸都可以是孩子们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可以根据饮料瓶的颜色、大小、高低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可以通过报纸的折、剪、叠,比较长短、厚薄,可以通过各种盒子的操作,认知各种图形、排列和组合。在和低结构材料的互动中,孩子们能满足自己的探究兴趣,孩子们在区角中的活动也变得更有意义。
五、关注材料的延续性
区角活动一般都有层次性、延续性、挑战性特点,那么提供的材料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教师应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使材料实现物尽所用。这样既能减轻教师的劳动,也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调整材料时不必匆忙撤换材料,而应对材料进行分析,在肯定目标合适的前提下,可考虑调整投放的形式,如将材料从教室中的一个区角移至另一个区角,或者把材料和幼儿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物品放在一起,或者通过新旧材料的承上启下的组合产生新的游戏情境、思维方式、操作方式等,促进幼儿将新旧经验相连,从而使操作活动更具延续性与连贯性。
如在“垒高”活动中的各种纸盒材料,在进入主题《人们怎样工作》时,老师可以将其与主题人物建筑工人巧妙结合,配合一些构建的图片,让孩子们扮演者建筑工人在区域中进行“造房子”的游戏。在美工区孩子们制作的草莓园可以成为数学区孩子们进行加减运算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再次运用,发挥其延续性的价值,就在于活动目的的本身还具有着继续发展的可能,它的延续既可以弥补个别化学习中内容转变快,不能让更多的孩子没有练习机会的弊端,也同样能将材料本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的价值,让一些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优质元素得以发扬光大。
关键词:操作材料; 区角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104-001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学习与发展的。可见,材料在幼儿的区角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其结构的科学性势必影响幼儿的操作、影响活动的质量,那么我们如何巧用操作材料,让孩子们的区角活动变得更有效呢?
一、关注材料的目标性
教师投放材料的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实现自我成长。所以,教师应明确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引发什么样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如在大班《丰收的季节》这个主题里,根据主题目标,教师在科学区可以投放各种树叶、果实,孩子们在区角中可以感知各种各样的树叶,了解落叶树、常绿树的不同;可以知道秋天各种各样的水果、农作物成熟了,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阅读区可以投放秋天的图书、图片,孩子们可以看看、说说,自编秋游的小故事。
对于不同阶段的孩子,根据目标的不同投放相应的材料,如小班幼儿要了解磁铁的基本属性,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投放手上粘了磁铁的布娃娃,让幼儿用布娃娃的小手去接触各种物品,了解磁铁的属性。大班幼儿要感受磁铁的传导性和穿透力,教师在剪好的纸星星背面别上曲别针,再放入空的矿泉水瓶里,矿泉水瓶身上端画满月亮、云彩,幼儿手拿磁铁,在瓶身外吸引星星,星星在磁铁的吸引下缓缓升起,幼儿因此了解了磁铁的传导性和穿透力。
二、关注材料的层次性
在同一个区角活动的孩子各不相同:不同的经验基础、不同的操作能力、不同的接受能力、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整齐划一的材料投放到区角中,必定无法适应每位孩子的需要。同一活动内容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可以适应幼儿不同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挑战难度的材料,找准不同层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应该成为我们组织区角活动的重要工作之一。
如在小班数学领域的区角活动“按规律排排队”的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能力层次,可以提供这样层次的材料:第一组材料是“接火车车厢”,就是继续前面按照已有的规律车厢,幼儿从贴有不同规律的车厢中选择相同的规律接在后面。第二组材料是“拧瓶盖”,在一排瓶子中,前面几个瓶盖已经被教师有规律地拧好了,在后面的一组瓶子中,也已经拧好了规律中的一个瓶盖,比如把红色瓶盖拧好,请孩子找规律,把规律中的其他颜色的瓶盖拧上去。第三组材料是“串项链”,给幼儿准备2-3种不同颜色的木珠和线,让孩子们有规律地串项链。从中可以看出,第一组的材料难度最低,适合感知阶段的幼儿,初步建构他们对有规律的、重复排队的相关经验;第二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不完整的规律情景,请幼儿利用自己的经验解决规律不完整的问题,以此检验孩子对重复、规律的理解程度。第三组材料更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孩子们依照自己的意愿和思考设计简单的规律,实现幼儿经验的自我扩展和提升。
三、关注材料的动态性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增减,投放的材料应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教师可定期在区角投放新的材料,形成新的刺激点,吸引幼儿参与到区角游戏中去,同时,教师投放材料时不能只投不取,未拿走的破旧材料,会导致材料变化不明显,难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操作动机。
如在《交通工具》这个主题里,为引发孩子对交通工具的兴趣,在区角中,老师可以先投放各种玩具汽车、轮船、飞机,鼓励幼儿玩一玩,发现其用途、特征,再投放交通工具的书籍,拓展对交通工具的认识点,然后再投放盒子、纸等低结构材料,引导孩子设计、制作各种交通工具,发展孩子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随着材料的不断变化,活动的兴趣不断提高,活动的能力不断提升。
四、关注材料的低结构性
“低结构”材料是一种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当时的想法随意组合、并可一物多用,从而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然材料都可以是孩子们的低结构材料。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细,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中能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操作结果。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除了有适量的髙结构材料外,更多的是投放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的低结构材料。
如在数学区,饮料瓶、盒子、报纸都可以是孩子们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可以根据饮料瓶的颜色、大小、高低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可以通过报纸的折、剪、叠,比较长短、厚薄,可以通过各种盒子的操作,认知各种图形、排列和组合。在和低结构材料的互动中,孩子们能满足自己的探究兴趣,孩子们在区角中的活动也变得更有意义。
五、关注材料的延续性
区角活动一般都有层次性、延续性、挑战性特点,那么提供的材料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教师应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使材料实现物尽所用。这样既能减轻教师的劳动,也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调整材料时不必匆忙撤换材料,而应对材料进行分析,在肯定目标合适的前提下,可考虑调整投放的形式,如将材料从教室中的一个区角移至另一个区角,或者把材料和幼儿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物品放在一起,或者通过新旧材料的承上启下的组合产生新的游戏情境、思维方式、操作方式等,促进幼儿将新旧经验相连,从而使操作活动更具延续性与连贯性。
如在“垒高”活动中的各种纸盒材料,在进入主题《人们怎样工作》时,老师可以将其与主题人物建筑工人巧妙结合,配合一些构建的图片,让孩子们扮演者建筑工人在区域中进行“造房子”的游戏。在美工区孩子们制作的草莓园可以成为数学区孩子们进行加减运算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再次运用,发挥其延续性的价值,就在于活动目的的本身还具有着继续发展的可能,它的延续既可以弥补个别化学习中内容转变快,不能让更多的孩子没有练习机会的弊端,也同样能将材料本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的价值,让一些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优质元素得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