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在实施建议中多次强调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一些抒发作者强烈情感的文章,教师让文本、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起来,引起共鸣,是我们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富有情味,下面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美读,感知情感
美读,是使学生从正确的语音、声调、节奏等方面对作品的内容直接受到感染,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强大流动的一种手段。美读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会心。在朗读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基本技巧,把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情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来,让内容和思想情感和谐统一,在课堂中,我常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思想情感。比如,在教学《烟台的海》时,我是这样设计美读的:
首先是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对照课文,随着那舒缓的语调、凝重的音色,领会《烟台的海》四季独特的海上景观。让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是学生朗读。让学生从语调、音色、节奏中进一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要让学生读得流畅、轻松、舒缓,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
二、朗读,品味情感
文章中的情感是内在的东西,它需要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体味到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如《烟台的海》一文语言优美,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这些若是老师讲解是很难说清的,我让学生多次读文,通过反复的朗读,从中理解、品味和欣赏作者笔下的景美,情美。用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是体会课文情感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课文内容,是否真正受
到情感的熏陶。
三、情境,激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其较快地进入文本情境,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情感十分浓烈的文章,但小学生不大了解邓小平的丰功伟绩、高尚情操,难以体会人民群众对邓小平的无限崇敬之情。为此,我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在黑板的正中挂着一张邓小平的彩图,播放着低沉的乐曲,学文前先向学生简介邓小平的光辉业绩和他逝世前后的一些感人情况,然后在乐曲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无限哀思之中,激起学生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之情。
四、入心,想象情感
人的内心是博大而复杂的,进入人物内心,就是将心比心,想象人物心理,进而体验人物的思想情感。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我让学生紧紧抓住扫路人的动作、语言和外貌,想象扫路人的心理,体验他的心情。将学生的情感世界自然会升华为一种无私奉献的崇高感。
五、推敲,感悟情感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景时,总是将自己真挚强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的推敲,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刻体验作者的情感。如《半截蜡烛》中“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细读这句话,其中的“似乎”一词用得绝妙之极,只有通过引导学生细细推敲,才能走进伯诺德夫人的极度紧张心里。
总而言之,情感应该是阅读教学过程的气与血,课堂拥有了情感,才会生动活泼,精彩无限。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灌南县田楼小学
一、 美读,感知情感
美读,是使学生从正确的语音、声调、节奏等方面对作品的内容直接受到感染,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强大流动的一种手段。美读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会心。在朗读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基本技巧,把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情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来,让内容和思想情感和谐统一,在课堂中,我常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思想情感。比如,在教学《烟台的海》时,我是这样设计美读的:
首先是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对照课文,随着那舒缓的语调、凝重的音色,领会《烟台的海》四季独特的海上景观。让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是学生朗读。让学生从语调、音色、节奏中进一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要让学生读得流畅、轻松、舒缓,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
二、朗读,品味情感
文章中的情感是内在的东西,它需要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体味到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如《烟台的海》一文语言优美,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这些若是老师讲解是很难说清的,我让学生多次读文,通过反复的朗读,从中理解、品味和欣赏作者笔下的景美,情美。用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是体会课文情感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课文内容,是否真正受
到情感的熏陶。
三、情境,激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其较快地进入文本情境,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情感十分浓烈的文章,但小学生不大了解邓小平的丰功伟绩、高尚情操,难以体会人民群众对邓小平的无限崇敬之情。为此,我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在黑板的正中挂着一张邓小平的彩图,播放着低沉的乐曲,学文前先向学生简介邓小平的光辉业绩和他逝世前后的一些感人情况,然后在乐曲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无限哀思之中,激起学生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之情。
四、入心,想象情感
人的内心是博大而复杂的,进入人物内心,就是将心比心,想象人物心理,进而体验人物的思想情感。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我让学生紧紧抓住扫路人的动作、语言和外貌,想象扫路人的心理,体验他的心情。将学生的情感世界自然会升华为一种无私奉献的崇高感。
五、推敲,感悟情感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景时,总是将自己真挚强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的推敲,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刻体验作者的情感。如《半截蜡烛》中“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细读这句话,其中的“似乎”一词用得绝妙之极,只有通过引导学生细细推敲,才能走进伯诺德夫人的极度紧张心里。
总而言之,情感应该是阅读教学过程的气与血,课堂拥有了情感,才会生动活泼,精彩无限。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灌南县田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