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90后”大学生的时代背景
“90后”是崭新的一代,而“90后”大学生与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又有显著不同,他们已经接受了系统全面的教育,思想也渐趋成熟,由一个未成年人过渡到了成年人。
“90后”大学生出生于90年代初的中国,政治清明,国家平和安稳,他们受到的关怀爱护超过以往任何一代人,但与此同时在成长中也受到了更多的禁锢,这激发了他们渴望独立的一面,也促成了他们叛逆的一面。
“90后”大学生一代也是国家大力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时期,一般家庭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六个人供一个人,即 “6+1”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90后”享受了更多的物质需要,但精神上却相对空虚,他们只能在书本上回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场景,听老师讲解要学习雷锋精神,想象当初缺电缺水的生活。因为是独生子女,兄弟姐妹间距离较远,经常只能独自玩耍,和周围的人交流甚少。
90年代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90后”大学生们一步一步地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IT时代来临,网络如泡沫般泛滥,移动通讯工具,存储设备,聊天工具……“90后”大学生深受其影响。一方面,他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知识,百度,Google,成了他们的常用词汇,电子书逐渐取代了纸质的书本。另一方面,那时的他们毕竟还不成熟,“网络海洛因”,这个新诞生的名词,完美地诠释他们对网络的迷恋。
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多元与多样“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享受着新经济带来物质资源的同时,也借助媒体手段寻求着自己的感情归宿、心灵慰籍和价值认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一个个新的名词出现在了他们身上。刚接触大学的“90后”,现在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社会上一些混乱的思想给他们内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导致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失去了对理想的追求,失去了对社会、他人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走进了极端自我的漩涡中。
二、“90后”大学生的特点
“90后”成了大学生,远离家乡,脱离父母的怀抱,来到陌生的城市,不再是义务教育,大学里的专业是“90后”从未接触过的,新奇,更多的是憧憬。没了父母的监管,最亲密的老师由班主任演变为辅导员,“90后”大学生渐渐学会了独立。
(一)关注时事热点,洞观世界之变。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国家间的联系愈加密切,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正以惊人的速度迈着大步走在时代的前列。“90后”大学生借助报纸、杂志、互联网等一系列媒介,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探索中表现出为外人有点不太适应的早熟方式,参与到社会中来了。虽不能身临其境,他们也感受到了经济危机期间巨大的就业压力;压岁钱从人民币变成美元,也隐约知道人民币汇率大幅升高;汶川地震,他们捐款换物,只为那骨子里流淌着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他们主动、热情,参与度高。
(二)消费能力强,支出无计划性。
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大学期间的生活费都由父母负担。被父母宠惯了的“90后”大学生习惯性地向父母索要生活费,自己第一次接触到如此大数额的人民币,完全把父母叮嘱的“计划消费”四个大字扔到脑后,办理了淘宝卡,网购生活由此展开。在众多商家眼中,最大的消费群体已不是上班族,而是“90后”大学生,资金充裕,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不周全,过度消费。只有极少一部分“90后”大学生每个月会有记账的习惯,在月末盘点一下本月的支出消费情况。
(三)好奇心强,易接受新鲜事物。
“90后”大学生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成长,“90后”大学生的联系方式从QQ,MSN,人人网,再到现在的微博,他们之间的交流虽不因联系方式增多而愈加密切,却都拥有很多个联系人,但网络的诱惑是如此之大,网络游戏的种类纷繁复杂,电影、电视剧持续更新,度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沉迷其中,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对学习、生活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热心公益活动,投身志愿服务。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把实现个人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90后” 大学生从高中的书堆里脱离出来,大学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他们或自发或有组织地结伴参加各类公益与志愿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自我。地铁站台,景区门口,大型广场……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公益、志愿,已经溶入了他们的血液,在各大高校纷纷成立志愿者协会后,他们立刻成为了主力军。
“90后”大学生行动的热情与改变的能力,逐渐决定着我们现在的社会色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登上取得的成就,坚定地创造这些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未来发展能够在“90后” 一代青年的生命实践中走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本科大三,主要从事法律社科类研究)
参考文献:
[1]汪頔.新媒体时代与“90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5)
[2]袁岳.世博一代“90后”. 商务周刊. 2010. (7)
[3]沙莉.论“90后”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90后”是崭新的一代,而“90后”大学生与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又有显著不同,他们已经接受了系统全面的教育,思想也渐趋成熟,由一个未成年人过渡到了成年人。
“90后”大学生出生于90年代初的中国,政治清明,国家平和安稳,他们受到的关怀爱护超过以往任何一代人,但与此同时在成长中也受到了更多的禁锢,这激发了他们渴望独立的一面,也促成了他们叛逆的一面。
“90后”大学生一代也是国家大力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时期,一般家庭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六个人供一个人,即 “6+1”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90后”享受了更多的物质需要,但精神上却相对空虚,他们只能在书本上回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场景,听老师讲解要学习雷锋精神,想象当初缺电缺水的生活。因为是独生子女,兄弟姐妹间距离较远,经常只能独自玩耍,和周围的人交流甚少。
90年代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90后”大学生们一步一步地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IT时代来临,网络如泡沫般泛滥,移动通讯工具,存储设备,聊天工具……“90后”大学生深受其影响。一方面,他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知识,百度,Google,成了他们的常用词汇,电子书逐渐取代了纸质的书本。另一方面,那时的他们毕竟还不成熟,“网络海洛因”,这个新诞生的名词,完美地诠释他们对网络的迷恋。
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多元与多样“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享受着新经济带来物质资源的同时,也借助媒体手段寻求着自己的感情归宿、心灵慰籍和价值认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一个个新的名词出现在了他们身上。刚接触大学的“90后”,现在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社会上一些混乱的思想给他们内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导致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失去了对理想的追求,失去了对社会、他人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走进了极端自我的漩涡中。
二、“90后”大学生的特点
“90后”成了大学生,远离家乡,脱离父母的怀抱,来到陌生的城市,不再是义务教育,大学里的专业是“90后”从未接触过的,新奇,更多的是憧憬。没了父母的监管,最亲密的老师由班主任演变为辅导员,“90后”大学生渐渐学会了独立。
(一)关注时事热点,洞观世界之变。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国家间的联系愈加密切,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正以惊人的速度迈着大步走在时代的前列。“90后”大学生借助报纸、杂志、互联网等一系列媒介,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探索中表现出为外人有点不太适应的早熟方式,参与到社会中来了。虽不能身临其境,他们也感受到了经济危机期间巨大的就业压力;压岁钱从人民币变成美元,也隐约知道人民币汇率大幅升高;汶川地震,他们捐款换物,只为那骨子里流淌着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他们主动、热情,参与度高。
(二)消费能力强,支出无计划性。
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大学期间的生活费都由父母负担。被父母宠惯了的“90后”大学生习惯性地向父母索要生活费,自己第一次接触到如此大数额的人民币,完全把父母叮嘱的“计划消费”四个大字扔到脑后,办理了淘宝卡,网购生活由此展开。在众多商家眼中,最大的消费群体已不是上班族,而是“90后”大学生,资金充裕,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不周全,过度消费。只有极少一部分“90后”大学生每个月会有记账的习惯,在月末盘点一下本月的支出消费情况。
(三)好奇心强,易接受新鲜事物。
“90后”大学生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成长,“90后”大学生的联系方式从QQ,MSN,人人网,再到现在的微博,他们之间的交流虽不因联系方式增多而愈加密切,却都拥有很多个联系人,但网络的诱惑是如此之大,网络游戏的种类纷繁复杂,电影、电视剧持续更新,度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沉迷其中,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对学习、生活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热心公益活动,投身志愿服务。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把实现个人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90后” 大学生从高中的书堆里脱离出来,大学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他们或自发或有组织地结伴参加各类公益与志愿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自我。地铁站台,景区门口,大型广场……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公益、志愿,已经溶入了他们的血液,在各大高校纷纷成立志愿者协会后,他们立刻成为了主力军。
“90后”大学生行动的热情与改变的能力,逐渐决定着我们现在的社会色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登上取得的成就,坚定地创造这些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未来发展能够在“90后” 一代青年的生命实践中走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本科大三,主要从事法律社科类研究)
参考文献:
[1]汪頔.新媒体时代与“90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5)
[2]袁岳.世博一代“90后”. 商务周刊. 2010. (7)
[3]沙莉.论“90后”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