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刑法制度分析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少年正处于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事物。青少年也存在自控能力差、容易受人蛊惑、冲动易怒等缺点,一不小心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骇人听闻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研究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总结法,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从刑法制度的角度开展研究,提出提高教育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等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刑法制度;犯罪;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090-03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最为年轻、有活力的群体,其综合素养、人格品质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新时期的青少年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需要养成健康的体魄,拥有优秀的人格品质,这样才能完成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青少年犯罪会给自己的人生印上污点,产生严重的恶劣影响,因此,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成因开展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分析
  (一)犯罪逐渐呈现低龄化
  从最高检官网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未成年犯罪数量居高不下,逐渐呈现低龄化的特点,14~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案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有些青少年犯罪手法成熟、专业,比如湖南省“12·2沅江持刀杀母案”,就是典型的青少年成熟作案,整个过程沉着冷静,令人不寒而栗。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未成年通过网络平台了解犯罪手段,并且受其他未成年犯罪影响,导致犯罪低龄化[1]。
  (二)犯罪逐渐呈现群体化
  《中国教育报》结合2017年11月1日—2018年10月10日各媒体报道的中小学欺凌事件进行了具体分析,发现校园欺凌主要发生在宿舍、校外,群体欺凌占77%,个体欺凌占23%。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群体化的特点,很多学生拉帮结派,形成小团体,开展校园欺凌,以大欺小,以多欺少,还养成了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初中学生尝试吸卷烟的比例为12.9%。一些学校出现了极为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施暴者对受害者进行群体性殴打、辱骂,作案行为十分恶劣,对受害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群体性犯罪具有更高的危害性,会对其他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使不正之风盛行。
  (三)犯罪性质以索取钱财为主
  2020年10月19日,最高检官网发布了2020年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数据显示,在2020年1—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和决定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551002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不捕率为36.6%,较整体刑事犯罪高14.4个百分点;不起诉率32%,较整体刑事犯罪高18.5個百分点。从涉及的罪名看,不满16周岁仍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严重犯罪主要集中在抢劫罪、强奸罪,占不满16周岁犯罪案件的七成多。一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物质享受,想用不劳而获的方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最终走上盗窃或抢劫之路,甚至实施恶性犯罪。一些青少年恃强凌弱,对更小的未成年收取“保护费”,还有一些青少年团伙作案,盗窃金银首饰、手机等财物。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也在不断增多,有些青少年犯罪甚至是因为网络聊天、打游戏等激发矛盾,这些都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2]。
  二、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刑法制度分析
  (一)青少年刑法制度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我国对未成年人给予保护,对未成年人范围实行从轻处罚的管理办法,死刑对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3]。
  (二)青少年刑法制度的分析
  通过了解刑法制度可以看出,14~16周岁未成年只需要对8种严重犯罪后果负责,此种制度只能约束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很多14至16周岁的人犯罪,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却不需要负刑事责任,无法保障受害人权益。国家法律部门应该完善刑法制度,增加14~16周岁承担罪名的范围,让法律与时俱进。刑法制度应该跟随社会发展情况,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起到监督、警示、教育、治理等作用,当前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成熟化等特点,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刑法制度应该进行调整。对想要犯罪或者已经犯罪的青少年来说,刑法无疑是一剂强力解药,能够让青少年悬崖勒马,及时纠正思想和行为,意识到犯罪的严重性,从而改变思想,走上人生正途。青少年正处于身心不成熟的阶段,人生才刚刚开始,刑法应该对已经实施犯罪的青少年进行感化、教育、引导,帮助其改过自新。
  另外,刑法还要对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适当惩罚,使之引以为戒,起到广泛的教育作用。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源于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思想,可以对犯罪未成年进行劳动改造,让这部分人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和思想。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
  (一)提升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
  教育是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当前青少年犯罪数量不断攀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受教育水平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从当前未成年犯罪状况中可以看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未成年是犯罪的高发群体,尤其是暴力犯罪。   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犯罪的比例越低,很多犯罪分子都是初中或者高中辍学,在社会上沾染了不良习气,与一些“问题青年”来往,最终造成犯罪悲剧。针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采用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手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水平,加强青少年文化素养,从而有效预防犯罪[4]。
  (二)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青少年犯罪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以自我为中心,损人利己,不考虑犯罪后果,缺乏道德感,很多青少年认为自己学习差,难以升入重点学校,就自甘堕落、自暴自弃,逐渐沾染恶习,开始实施犯罪。针对这种情况,培养青少年道德感是最为主要的教育方向,只有加强青少年对社会的责任感,才能抑制其犯罪思想。
  现在单亲家庭、再婚家庭越来越多,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的家庭情况很容易影响青少年成长。无论是何种家庭组合形式,家庭教育都不能缺失,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具有监督义务和教育义务,需要给予青少年关爱,关心其在校情况、交友情况,监督未成年上网,及时发现犯罪苗头。学校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加强文化育人功能,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科学规划人生,加强法治教育,让青少年懂法、维护法,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法律知识[5]。
  (三)净化网络环境,健全制度
  部分网络内容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种交友App琳琅满目,拜金主义等不良的言论甚嚣尘上,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青少年灌输暴力思想、犯罪思想,很多黄色内容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时刻危害青少年的心灵。基于以上情况,有关部门要净化网络环境,对交友软件、游戏软件开展专项检查,维护网络安全,让青少年拥有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针对游戏软件来说,有关部门应该增加年龄限制,通过实名认证加强年龄限制,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学校要对青少年的手机进行管理,健全校园管理制度,降低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因素、生长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预防青少年犯罪也要从这些方面开展,铲除犯罪的根源,防患于未然。青少年犯罪首先会產生犯罪意识和动机,进而实施犯罪,构成犯罪事实,当前青少年犯罪存在低龄化、群体化的特点,针对这些情况,有关部门及高校应该提高青少年受教育程度,净化网络环境,帮助其提高社会责任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参考文献:
  [1] 尹玮泽. 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相关问题的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8(03):32-33.
  [2] 佚名.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J]. 法制与社会,2013(02):4-5.
  [3] 林楷辉,吴丽聪. 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制度分析[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6(07):42-43.
  [4] 程莎,杨晓丽. 浅论我国青少年犯罪[A]//贵州省法学会. 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 贵州:贵州省法学会,2008:3.
  [5] 杨庆玲.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刑罚适用研究[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荐稿人:佀连涛,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本文以桂林医学院“六位一体”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为例,探讨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视域下,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系统论、心理契约理论指导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对于提升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 要:20世纪末,网络开始介入文学生产的全过程,传统文化面临着千年未有之良机,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拉进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作者与读者可以就某些情节展开讨论,这促进了文学的自由发展。文学借助网络进行传播,一方面能够促进審美形式的创新,另一方面能够展现出独一无二的价值追求,而且网络的开放性与平等性也浸透到网络文学内部。本文探究了网络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以期促进文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語学科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战略核心目标,以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外语人才为核心能力目标,信息技术融入外语教学为促进法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可能。慕课是数字化资源的集合,不受时空限制。通过完整的学习支持措施,个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主性学习打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为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的法语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基础法语慕课;混合式
摘 要:清代词坛复兴,其间涌现的词学论著可谓卷帙浩繁、数不胜数。李佳继昌《左庵词话》作为唯一由满族词人所著的词学论著,却鲜有人关注。李佳提出词要情真,崇尚自然与真情实感。词意方面,他重视词的新意和雅意;创作手法上,以委婉曲折为佳;内涵上则认为意内有意,言外有言,开拓了言内意外的内涵。  关键词:《左庵词话》;李佳继昌;词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
摘 要: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未来从事职业所需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顶岗实习;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59-03  顶岗实习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摘 要:在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大,人才质量是行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工业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我国对工业的发展一直十分重视,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巨大。目前,机械类人才供不应求,人才质量方面也仅仅是差强人意,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从机械类人才培养来说,高校任务尤为艰巨,如何最大化地提高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工业化发展输送足够的
摘 要:专业认证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高校加强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通过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专业建设实践,提出了坚持学生中心、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成果导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聚焦持续改进、优化教学质量评价;聚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等加强工科专业建设的有效举措,对推进工科“一流专业”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工科;专业建设  中图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虽然职责不同,但育人的目标却是相同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素养的要求更高,两者更要相互协助,做好育人工作。高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校内学习与生活,深入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生活情况,并且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让学生的素养水平得到提升,以更好的姿态步入社会。本文对于协同育人的探讨,旨在探索未来的协同育人工作方向。文章主要总结相关论点与实际应用案例的方式,分析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壁垒破除的必要性以及实际的育人要点。本文通过探讨发现,协同育人对于高校的育人目标有着促进作用,其应用具
本文依据“十四五”教育规划纲要,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精神,结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实际情况,通过美术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有效构建职前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成就。突出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新时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素养能力的新型教育者。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国家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优秀技能型人才储备对于国家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伴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增加,高职教育在迎来更广阔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高职院校应构建多元德育教育工作机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开展德育工作,并推动测评体系的多元化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建设社会的有用之才。本文将分析目前学校阶段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探析多元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方式和策略,进而完善测评体系的建设,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