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提下增加自身的竞争力,通过重视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提高内部审计的监察力度来有效的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规避企业风险,促使企业有长足稳定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建立的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它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产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中,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需要不断的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企业风险管理定义及内控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对于一些风险源实施辨别、确认、评估与监督,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实施一些有效方法对其进行监控与预防,从而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安全保障的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而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一个企业能很好的规避风险,都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度,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我国相关制度和法规的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缺少的不再是相关的制度及政策,而是欠缺能够让相关政策和制度有效执行的风险流程。可以通过企业制度与企业制度执行人进行有效的衔接,使工作价值增加,工作效率提高,从而减少企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内部控制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规范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的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迅速性,受外部环境、传统文化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会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为了更好规避企业风险,企业应当重视在制度中出现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目标的定位是内部控制的根本。内部控制目标要把企业的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两者结合起来,做出的策略选择要符合战略要求,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然而在实践中企业局限于发生的一些错误和舞弊把内部控制目标定的过于单一。
在公司内部中,垂直控制较好,但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督、制衡都相对薄弱,没有适当的授权和审批制度、没有编制或不合理编制预算、原始凭证与交易实质不符,使挪用、侵占或诈骗企业财产情况层出不穷,企业的资产和股东的权力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制度系统,但是由于企业的发展及规模的扩大迅速,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没能及时很好的完善。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理解不到位,导致一些制度的修订有局限性,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對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
我国有很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内容不完整、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很多时候以报告和表格的形式来表现内部控制的成效,缺乏先进的控制观念,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没有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有利之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重视,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时间较长甚至不了了之。还有部分企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使内控制度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使制度流于形式,致使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责任。企业容易不考虑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长效作用,认为评价内部控制投入过大不能实现企业的收益,所以认为不值得评价内部控制;还有一些企业评价主体的层次缺乏,只有中间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参与评价,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参与度比较低,致使中层的管理层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容易造成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
(三)风险意识薄弱
有了风险意识才能谈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尤其现在随着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意识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重视,一个企业要向有良好的发展就要时刻提醒自身及员工要有风险意识。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对风险的管控还很薄弱,为了加大竞争筹码,顺应市场不断扩大自身企业规模,企业的风险也随之增大,而决策者只关注资金问题,不重视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增加了企业的风险,严重时会造成企业巨大损失甚至决定企业的兴亡。
(四)内部审计监察不力
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制度监管的重要部门,但是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中也会存在执行不力等问题。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地位不恰当,许多内部审计人员与管理者是上下级关系,独立性较差,监督作用大打折扣。其次,内部审计的技术水平有限,没有与财务软件相对应的审计软件,对审计人员的后期继续教育也不够完善,审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较差。再次,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内部审计中所涉及的问题大部分与当局管理者相关,或者是与企业的利益相关,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不够重视,导致审计查出的问题无法解决甚至忽略,影响内部审计的处理力度,久而久之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彻底成为摆设,无法为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问题的应对措施及重要性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并优化企业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职责分工明确,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制度流程执行。建立一个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能够准确及时的反馈企业的信息,也能使员工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结构,明确自己的职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优化企业的内部系统,能保护企业的各项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有效阻止资产的流失,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管理层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更好的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明确规定业务处理的分工与程序,保证权责清晰,能明确规定财产清查的盘点制度,能很好的控制成本和效益。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
强化企业高级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完善内部环境。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的规范。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需要明确高级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应负的责任,从高级管理者抓起,关键时刻高级管理者做好模范示范作用。同时结合岗位责任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使企业上下各级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从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企业只有管理层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稳步规范内部控制体系,才能逐步实现内部控制的系统化。管理層对内控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和员工贯彻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在工作中互相影响和制约。加强员工培训,使员工在思想引起共鸣共同重视。企业还会建立良好信息沟通渠道,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及时、全面,管理层根据会计信息能做出正确决策。提高管理者的价值观,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避免滥用职权。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风险管理是企业的生存底线,无论是内部管理需要还是外部监管要求,都使得内部风险管理显得日益提高。内部控制的目的不是消除风险,也不是降低风险,而是控制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一个企业对风险的判断会直接影响管理层的正确决策,所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和建立 风险管理体制尤为重要。企业应严格审查内部的各项流程,实现从上到下以及所有人员的防范,把风险管理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并对其定时进行抽查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防范的意识,从而全面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还应该定时进行风险评估,把风险评估摆在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上,科学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对高风险项目确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构建一个目标明确的风险控制体系,这样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准确和有科学性的依据。无论是风险控制还是内部控制,最主要的还是预防,而不是等风险来了再采取措施。
(四)设立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内控主动性
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对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要给予奖励,对于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也要有相应的惩罚,不能公报私仇过分奖励和惩处,内部控制的责任分工也要明确,让企业的员工深刻认识到在其位谋其政,还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从自查、内审和外审三个层次进行审查。
良好的考核激励体制会发挥制约和监督的作用,有助于纠正管理上的偏差,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它还可以很好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企业员工的薪资待遇也会有很大的改善,促进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五)定期内部控制自评
内部控制自评是新兴的审计技术,主要是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一同分担内部控制责任,它的主要方法是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组成一组,一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由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审计报告,管理者来落实。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并在企业中有效的贯彻执行,其次要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人员不只是关注内部制度是否执行,而是通过独立的检查,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管理者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实力。
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评,可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各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规范内部控制程序,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全面了解各自的职责和工作期望,当企业出现问题能及时解决,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顺应内控外部化趋势,整合内外部监督资源。
四、结语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提高和优化的过程,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有效的规避风险,提高内部控制水平至关重要。以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有清楚的认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根据内部审计要求整改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才能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企业谋取更长远的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建立的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它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产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中,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需要不断的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企业风险管理定义及内控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对于一些风险源实施辨别、确认、评估与监督,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实施一些有效方法对其进行监控与预防,从而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安全保障的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而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一个企业能很好的规避风险,都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度,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我国相关制度和法规的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缺少的不再是相关的制度及政策,而是欠缺能够让相关政策和制度有效执行的风险流程。可以通过企业制度与企业制度执行人进行有效的衔接,使工作价值增加,工作效率提高,从而减少企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内部控制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规范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的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迅速性,受外部环境、传统文化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会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为了更好规避企业风险,企业应当重视在制度中出现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目标的定位是内部控制的根本。内部控制目标要把企业的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两者结合起来,做出的策略选择要符合战略要求,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然而在实践中企业局限于发生的一些错误和舞弊把内部控制目标定的过于单一。
在公司内部中,垂直控制较好,但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督、制衡都相对薄弱,没有适当的授权和审批制度、没有编制或不合理编制预算、原始凭证与交易实质不符,使挪用、侵占或诈骗企业财产情况层出不穷,企业的资产和股东的权力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制度系统,但是由于企业的发展及规模的扩大迅速,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没能及时很好的完善。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理解不到位,导致一些制度的修订有局限性,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對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
我国有很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内容不完整、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很多时候以报告和表格的形式来表现内部控制的成效,缺乏先进的控制观念,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没有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有利之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重视,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时间较长甚至不了了之。还有部分企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使内控制度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使制度流于形式,致使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责任。企业容易不考虑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长效作用,认为评价内部控制投入过大不能实现企业的收益,所以认为不值得评价内部控制;还有一些企业评价主体的层次缺乏,只有中间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参与评价,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参与度比较低,致使中层的管理层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容易造成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
(三)风险意识薄弱
有了风险意识才能谈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尤其现在随着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意识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重视,一个企业要向有良好的发展就要时刻提醒自身及员工要有风险意识。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对风险的管控还很薄弱,为了加大竞争筹码,顺应市场不断扩大自身企业规模,企业的风险也随之增大,而决策者只关注资金问题,不重视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增加了企业的风险,严重时会造成企业巨大损失甚至决定企业的兴亡。
(四)内部审计监察不力
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制度监管的重要部门,但是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中也会存在执行不力等问题。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地位不恰当,许多内部审计人员与管理者是上下级关系,独立性较差,监督作用大打折扣。其次,内部审计的技术水平有限,没有与财务软件相对应的审计软件,对审计人员的后期继续教育也不够完善,审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较差。再次,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内部审计中所涉及的问题大部分与当局管理者相关,或者是与企业的利益相关,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不够重视,导致审计查出的问题无法解决甚至忽略,影响内部审计的处理力度,久而久之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彻底成为摆设,无法为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问题的应对措施及重要性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并优化企业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职责分工明确,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制度流程执行。建立一个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能够准确及时的反馈企业的信息,也能使员工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结构,明确自己的职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优化企业的内部系统,能保护企业的各项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有效阻止资产的流失,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管理层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更好的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明确规定业务处理的分工与程序,保证权责清晰,能明确规定财产清查的盘点制度,能很好的控制成本和效益。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
强化企业高级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完善内部环境。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的规范。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需要明确高级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应负的责任,从高级管理者抓起,关键时刻高级管理者做好模范示范作用。同时结合岗位责任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使企业上下各级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从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企业只有管理层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稳步规范内部控制体系,才能逐步实现内部控制的系统化。管理層对内控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和员工贯彻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在工作中互相影响和制约。加强员工培训,使员工在思想引起共鸣共同重视。企业还会建立良好信息沟通渠道,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及时、全面,管理层根据会计信息能做出正确决策。提高管理者的价值观,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避免滥用职权。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风险管理是企业的生存底线,无论是内部管理需要还是外部监管要求,都使得内部风险管理显得日益提高。内部控制的目的不是消除风险,也不是降低风险,而是控制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一个企业对风险的判断会直接影响管理层的正确决策,所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和建立 风险管理体制尤为重要。企业应严格审查内部的各项流程,实现从上到下以及所有人员的防范,把风险管理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并对其定时进行抽查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防范的意识,从而全面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还应该定时进行风险评估,把风险评估摆在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上,科学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对高风险项目确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构建一个目标明确的风险控制体系,这样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准确和有科学性的依据。无论是风险控制还是内部控制,最主要的还是预防,而不是等风险来了再采取措施。
(四)设立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内控主动性
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对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要给予奖励,对于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也要有相应的惩罚,不能公报私仇过分奖励和惩处,内部控制的责任分工也要明确,让企业的员工深刻认识到在其位谋其政,还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从自查、内审和外审三个层次进行审查。
良好的考核激励体制会发挥制约和监督的作用,有助于纠正管理上的偏差,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它还可以很好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企业员工的薪资待遇也会有很大的改善,促进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五)定期内部控制自评
内部控制自评是新兴的审计技术,主要是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一同分担内部控制责任,它的主要方法是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组成一组,一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由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审计报告,管理者来落实。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并在企业中有效的贯彻执行,其次要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人员不只是关注内部制度是否执行,而是通过独立的检查,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管理者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实力。
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评,可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各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规范内部控制程序,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全面了解各自的职责和工作期望,当企业出现问题能及时解决,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顺应内控外部化趋势,整合内外部监督资源。
四、结语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提高和优化的过程,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有效的规避风险,提高内部控制水平至关重要。以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有清楚的认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根据内部审计要求整改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才能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企业谋取更长远的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