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比较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血脂水平,拟探讨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59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138例对照患者血清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分别比较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间、不同病理类型的腺瘤性息肉组间、不同部位的结直肠息肉组间、不同性别的结直肠息肉组间患者的血脂情况.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 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41.5%(66/159),高于对照组的16.7%(2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56,P<0.01),其TG、TC、LDL-C的水平也均较后者高[(1.52±0.56) mmol/L比(1.06±0.42) mmol/L,(5.22±0.86) mmol/L比(4.52±0.96) mmol/L,(2.85±0.66) mmol/L比(2.52±0.35) mmol/L;t=4.23、4.02、3.72,P均<0.01].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间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均为进展性腺瘤)患者的高脂血症总发生率为60.0%(15/25),高于管状腺瘤组的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P<0.05).左半结肠+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46.2%(49/106),高于右半结肠息肉组的28.6%(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P<0.05).男性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47.2%(51/108),高于女性组的29.4%(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男性结直肠息肉患者TG水平高于女性患者[(1.84±o.73) mmol/L比(1.55±0.6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5).患者年龄(r=0.766,P=0.009)、TG水平(r=0.535,P=0.012)和TC水平(r=0.688,P=0.025)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高TG血症和高TC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相关。
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摘 要】
:
目的 通过比较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血脂水平,拟探讨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59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138例对照患者血清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分别比较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间、不同病理类型的腺瘤性息肉组间、不同部位的结直肠息肉组间、不同性别的结直肠息肉组间患者的血脂情况.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 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41.
【机 构】
:
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4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胆囊胆固醇结石症是全球常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发病率为7%~10%,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也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和预防措施[1].近期研究发现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I)介导的肝细胞对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中胆固醇酯的摄取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微囊蛋白-1/3(
期刊
患者男,31岁,发现HBV感染1 4年,未行抗病毒治疗.6年前反复呕血、黑便,曾诊断肝硬化、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外院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3年前患者再次出现呕血、黑便,每3~6个月复发1次,曾3次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仍反复出血.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慢性病容,面
期刊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最早在1869年由Balfour提 出,是肝前的门静脉系统血管由于先天性或继发性的病变,导致门静脉全部或部分阻塞,从而在肝门区代偿性形成大量侧支血管丛,影像学上显示如同海绵状从而得名.其实质是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后进一步的病理发展.由于其进行
期刊
人体肠道菌群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包含十分复杂的生物种群,目前肠道能够检测出的细菌种类达到1 000种以上,肠道菌群紊乱可促进结直肠肿瘤的发生,但不同的研究涉及的细菌菌群不尽一致.而最近研究发现一些特异性细菌,能在结直肠黏膜造成慢性炎性反应或直接分泌致病毒素损伤DNA,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其所涉及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故对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te
期刊
消化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DDW)是由美国肝脏疾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Gastrointes
期刊
目的 评估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对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例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阿嗪米特组60例和安慰剂组60例,口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或匹配的安慰剂100 mg/次,3次/d,连续服用28 d.治疗前和治疗第7、14、21、28天评估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早饱、暖气、恶心、腹痛或腹部不适)积分
2012年11月19日,《中华消化杂志》名誉总编辑、我国消化内科著名学者、我的师长和挚友、人生旅途的莫逆之交许国铭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已到许教授荣归天堂的周年祭日,为了忘却的纪念,最近又重读许教授生前的最后一本著作,这就是《肝癌十年——一位消化医生的自述》(图1).在他患病的第8年,我们开始讨论一件对他非常残酷的事情,就是笔者建议许教授将自己作为一位消化界名家患病后的真实感受
期刊
生理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主要以静态形式存在于骨髓中,占骨髓细胞总量的1/10万至1/1万[1].一旦机体受到创伤等刺激,MSC会趋化到周围间质组织,并作为功能活化的细胞参与组织修复再生等过程.除骨髓外,MSC还存在于其他组织,如脂肪组织、脐带血和胎儿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
期刊
NF-κB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了解NF-κB与细胞、基因之间的调节作用能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途径.一、NF-κB概述1.NF-κB系统的组成:NF-κB系统由NF-κB家族及其抑制物(inhibitor of NF-κB,IκB)家族共同组成.NF-κB/Rel家族有p65 (RelA)、RelB、c Rel、p50/p105 (NFκB1)和p52/p100 (NF-κB2)5个成员
期刊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酸反流或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损伤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1].RE可致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发生率上升.有研究显示,RE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有关,二者的病理机制中都包括胃肠动力障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