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uesen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整体性阅读教学,优选有效策略,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理解、整体把握,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和鉴赏品评能力。
  【关键词】整体性阅读教学 高中 语文 探索
  整体性阅读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局部研读揣摩、整体把握阅读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整体认知、语言理解和整体把握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整体性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作引玉之石。
  一、有效切入,整体感知,初步领悟
  整体感知,初步领悟,是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是学生理解文本的第一步。它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从总体上理解文本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领悟的方式多样,关键是在于找到有效切入点,以引导学生整体性地把握文本中心和主旨。包括:
  1.从文章题目切入,顺藤摸瓜,感知全文内容。很多文章的题目常常是打开文章的一把钥匙,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从文章题目切入,顺标题之“藤”摸全文内容之“瓜”,往往可以带动全篇内容的理解,从而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例如,学习苏教版必修1《劝学》时,文章题目即本文的文眼,于是笔者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猜想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劝学”?有何用意?如何学?带着这些问题,自然就能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从文本特点切入,把握解读方向。有些文学作品以说理见长,或叙议结合,或情景交融,从文本特点切入,往往有助于学生把握解读方向。比如,教学苏教版必修1《江南的冬景》时,笔者引导学生从文本特点入手进行整体感知: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着引导思考探究:作者本来要写“江南的冬景”,为什么开头又写了其他地方的冬天呢?作者写北国的冬景时选取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的表现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倾向?作者写江南的冬景时选取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的表现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倾向?江南的冬景给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又是什么?
  二、探究揣摩,局部研读,把握本质
  探究揣摩,局部研读是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当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大致和初步的理解后,接下来,需要在整体感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对文本关键字词、语句、段落等局部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探究、分析,反复揣摩,细细品味,从而建立起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准确洞察作者写作的意图和寄托的主旨,把握文本本质内涵。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抓重点字词,反复推敲,咬文嚼字,品味作者用词之精妙,体会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情感意蕴。例如,苏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其语言可谓有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恰到好处的美。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细心品味。“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一连串的叠词,给人身临其境之妙感。“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中“泻”、“浮”、“洗”、“笼”四个动词的巧妙运用,化庸常为神奇,可谓恰当精妙。
  2.品关键语句或精华段落,多层次探究,细心揣摩,充分挖掘文辞信息,感悟文本传神精妙之笔,把握文章深层次的本质内涵。譬如,苏教版必修2《我与地坛》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多少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在学习时,教师可提出问题: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些“脚印”、“车辙”、“我”、“地坛”以及“母亲”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情和作用。
  三、综合理解,整理把握,鉴赏评价
  在整体性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是其最后环节和落脚点,是对文本内容的综合性理解。它是在局部研读、把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将所获取的文本信息再还原于整体中,进而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整体意蕴,领会文章主题意义。因此,在这一阅读层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予以整体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写作背景、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特色,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比如,教学完苏教版必修2《最后的常春藤叶》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讨论:(1)全文按照什么样的线索来开展故事情节?小说中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2)贝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既然贝尔曼老人形象如此高大,作者为何不用浓墨重彩去勾勒他的形象呢?(3)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4)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什么能挽救琼斯的生命?为什么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才是贝尔曼的杰作?(5)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如果此时的你和苏艾一样都是琼珊的好友,面对已经灰心,已经绝望的琼珊,你会用什么话语来帮助她?这样,通过巧设问题,从情节结构的梳理到人物形象分析,再到主题探究,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品味鉴赏文本,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和整体把握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余彤辉. 也谈“创造性阅读”[J]. 中学语文教学,2005(05).
  [2] 曹明海、张曙光.“视野融合”与阅读课程的建构[J]. 语文建设,2005(05).
  [3] 李海林. 创造性阅读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分析——再论“创造性阅读”[J]. 中学语文教学,2005(04).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其他文献
<正> 编辑同志:我是人文函授大学84届秘书系学员,现为工商银行太原市分行义井办事处的工作人员。1987年7月至10月间,太原市华龙实业公司第二批发部曾向我办事处申请了三笔流动资金贷款。该批发部在申请贷款时称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同时出示了国营商业企业的营业执照、自有资金30万元的财务报表和有关的手续。经我办事处调查,该批发部为华龙实业公司下属
目前,教师交流、校长交流仿佛要成为实现教育均衡的又一剂良药。人们对此评头论足,我们又该如何面这种“大趋势”呢?本人常年在农村任教,已目睹教师交流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些
近年来,在我国法学工作者出版的法学专著中,有不少学科研究“综述”,诸如:《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法学新思維》、《宪法学与政权建设理论综述》等等。这些综述著作展示了某一学科的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轨迹,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起到了检索与导向作用,是带有工具书性质的著作,值得提倡。“综述”虽然不是直接对本学科问题的研究,却也是一个科研的课題,即对本学科、本专题的研究史和研究成果的研究,它不应只是资料汇编,只限于罗列介绍,好的综述也可适当有编者的评论,提高其学术性。从目前“综述”的
<正>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学术处和北京市系统工程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1月14日在京联合召开法学发展研讨会。会议着重就法学发展的定义、标志、途径和机制,现代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与法学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当代社会变革对法学发展的影响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者指出,“发展问题”是一个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法学发展问题,要搞清法学发展的定义和标志,否则就不能有效地判断“发展”与“不发展”,或“停滞”和“倒退”。不同的法学发展模式是在不同的法学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答客问"(裁《法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答问》)对《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若干词条的内容提出了批评性意见。笔者以为,《答问》的有些意见是正确的;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然而,《答问》对"civil law"一词涵义的论断,笔者持异议。
小学时,身为女孩的我,却比男孩还要野气。我会为了维护家族的尊严,率领着三个瘦弱的妹妹和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弟,与那些嘲笑我们四川口音、说我家没有大男孩的孩子们打得披头散
美好的九月,我们中小学体育团组来到“枫”情万种的美洲国家加拿大。21天后,带回异国体制下先进的育人理念,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种种情境,收获着点点心得与思考,联想到困扰我
高一,新学期,让许多学生不适应。这些不适应迫使我做出思考,思考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如何将这些学生从初中的学习状态中引到高中学习状态中来,完成初中到高中学
4月28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深化改革,聚力创新,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而奋斗》的报告,振奋人心,激励斗志。我认为建设西部文创中心主要突出抓住三“新”:  强化“天府文化”新理念。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传承文脉,涵养文品,充分挖掘“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价值。大力
宪法现象的产生,使公民权问题得以进入法学领域。近班代各国的宪法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宪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对国别宪法进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