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文化语境下丝路特色词汇翻译策略分析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创建是我国首要的战略目标。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日益紧密,丝路精神的传达成为重中之重。就我国过往外译状况而言,文化语境考量不足导致文化输出相对薄弱。为真正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需顺应时代潮流,重视不断调整变化的文化语境,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语境;丝绸之路;翻译策略;“求同存异”
  引言
  2013年我国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时至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由构想变成现实。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与东盟各国日益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作为丝路战略的领头羊,势必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大格局。时代大背景之下,以语言为载体和工具的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翻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日渐凸显,而我国目前文化输出相对文化引进略显薄弱。如何顺应新时代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准确把握翻译策略,传达丝路精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球化文化语境
  如何理解全球文化语境的概念呢?首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之一。对于“全球化”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普遍而言,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联系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其中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文化的输送。什么是文化呢?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文化有着诸多的定义。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里克洪《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一书中统计从1871到1951的80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种之多。广义上讲,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其包含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并且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定义文化为“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而对于文化的分类也有不同的论述。根据奈达的分类法,将文化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文化应体现为高层文化、大众文化和深层文化。
  语境,即语言环境。语境的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他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也可以理解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我国语言学家王德春认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包括语言因素,书面上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上下文。同时,语境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如:时间、空间、时代背景、对象等。
  “作为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文化语境对整个语言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化语境的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年提出。美国人类学家Hall提出了“高低文化语境”概念。而后Gudykunst根据Hall“高低文化语境”理论将12个不同文化语境的国家进行了排列,中国属于高文化语境群体。高语境事物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是内隐的、含蓄的,其对语境依赖性较强,交际信息不依靠本身。
  文化语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中,社会阶级的变化影响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国目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国所处的文化语境的变化使得我国所处的“高文化语境”被更多的国家和民族理解和接受。因此,文化外译对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塑造中国国际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丝路经济带的构建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当今社会,一些新概念、新提法、新名词也随之产生。“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首先要过的就是翻译坎。
  二、当前文化语境下丝路相关词汇翻译策略分析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一个语码转换的过程,语言以翻译为工具传达不同的文化。所以,翻译可以认为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任何一种形式的翻译活动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在当今全球化文化语境之下要想更好地传递丝路理念就必须准确地把握丝路相关翻译策略,本文借用“求同存异”四个字来解读相关翻译策略。
  1.“求同”式的翻译策略
  “求同”式的翻譯策略在翻譯实践上体现为归化。归化翻译法强调译文的本土化,以目标语读者为最高归宿,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抛开原语文化语境而向译语文化语境靠拢。此类翻译策略常被认为是原语文化自觉降低自身的优越感,对他者文化做出礼让,以文化交流、信息的传递为契机,使译语读者在获取信息时获得一种亲切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译文,并进行有效的沟通。用归化的方法进行翻译工作时要求译员熟悉掌握译语文化现象和意境。有时会遇到原语文化语境与译语文化语境相差悬殊的情况,这就要求译者先吃透原文,对原语文化因素进行透彻的分析,对译语读者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和考量。
  例1:
  原文:公元前140多年事物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
  译文:In Han Dynasty,Zhangqian,a royal emissary,left Changan.capital 0f the Han Dynasty.He traveled westward 0n a mission o f peace and opened an overland route linking the East and the West,a daring undertaking which came t0 be known as Zhangqian’s journey to the Western regions.
  例文中的“凿空之旅”,略显陌生,经过查阅,我们知道,“凿空之旅”一词出自史学家司马迁,指的是张骞的西域之旅,打破了经济,文化,政治的地域界限,意思为“开通大道”,在译文中并没有刻意将其翻译出来,与之照应的是“daring undertaking”因为“凿空之旅”讲述的就是张骞出使西域,且在英文中词汇空缺。因此,采用了接受者可以理解的方式翻译。   汉语是意合性语言,重语义,英语是形合性语言,重句子结构,与句子结构的句式的选择上,译者打破了中式句子结构,重新组织安排,以最大程度符合英文行文习惯,将原文中的散句转化为英文中的状语和定语从句,且最后一句采用被动,打破了中式英语的障碍,减少了接受者的陌生感,从而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原文所传达的思想。
  2.“求异”的翻译策略
  “求异”式的翻译策略多在翻译实践中多体现为“异化”法。“异化”翻译是指在“文化价值观偏离主义的压力下,译者在译文中保留外语问体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人外国情景”,异化即以原语文化为最终归宿,最大限度地迁就外语表达方式。异化策略要考虑到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合理吸收,丰富译语语言表达,也能使译语接受者更靠近异国文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经济腾飞,国力昌盛,大量中国特色词汇涌现,在这类词汇的翻译中多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更好地传达中国思维。
  “存异”翻译策略也表现为一种以本民族文化视为强势文化,以译人语文化作为弱势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向译人语弱势文化的流动,其中大量地保留了自我文化,是一种强者与弱者的对话。
  例2:
  (1)原文:一带一路 译文:The Belt and Road
  (2)原文:丝绸之路经济带 译文: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3)原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译文: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在官方给出的译文只是根据字面意思将其译为“The Belt and Road”,保留了原语的风格和表达。再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翻译是“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译文“The 21st CenturyMaritime Silk Road"。丝绸之路,实际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往来的通道的统称,之所以被叫做丝绸之路是因为东汉之前,希腊人,罗马人称中国为“丝绸”。在其翻译过程采用的是“直译”翻译法,并没有对指称对象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译文中并不能明确地体现其内涵意义,对于译人语来讲,保留了原语的语言表达,体现了我国丝绸之路文化强势输出。
  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过程,丝路相关翻译中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外宣的工具,“其目的在于主动向外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信息,是原语文化向译语文化有意识到的渗透,主要为我国文化社会服务”,因此,翻译也是一种带有强烈使命感的活动。上文我们提到全球文化背景下,社会阶级的改变带来文化语境的改变。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崛起使其“高文化语境”被更多国家、地区和民族所理解,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可也在不断向前。因此,保持大国风范,“存异”翻译无疑是宣扬丝路精神最好的方式。
  3.“求同存异”式灵活变通策略
  在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中,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和合理念。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碰撞、冲突而最终走向融合、共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跨越语言障碍,打破文化上的强势和弱势之别,实现交流中的平衡和统一。翻译中的和合体现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下意识淡化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意识以及风土人情之间的差异,但是又适度保留一定特色,即同时兼顾原语和译语文化。适度的变通使得原语信息得到充分的传达,又满足了译语文化群体的信息接收。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去接收新的外来文化,有效的沟通和译语文化的丰富同时实现。
  絲路历史源远流长,在解读丝路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量中国传统特色词汇,如特有地点、人名、度量衡等民俗信息相关词汇,在译语中几乎很难找到对应话语,则保留其民族特色,但可在后文加以注释做出解释。在例1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骞”是我们中国有名的历史人物,在翻译时选择“不译”这也符合大多数人名、地名翻译时的策略选择。然而,张骞不是普通人名,因此后文同位语“a royal emissary”对“Zhang Qian”进行了解释,保留了中国特色,又使译语读者有所了解,易于接受。又如例1中“长安”一词的翻译,采用了拼音法,译者同样选择了不译。“长安”一词出现在外宣材料中,几乎没有情景语境作为参考,如果不在上下文中加以解释,译语读者很容易错误解读,译者为了避免这类“文化休克”,在“changan”一词后,用同位语“capital 0f the Han Dynasty”进行了解释。此类翻译策略要求读者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在语码转换的过程中淡化意识形态,既要避免在西方翻译全球化的同时我国翻译边缘化,也不能过分民族中心主义,要掌握分寸,传达出精神实质即可。
  三、结论
  在对外文化输出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信息的有效传递为目标,一味强调“求同”式的翻译策略,虽易于译语读者消化和吸收,但对于丰富译语文化不利。一味强调“存异”式翻译策略,容易被译语读者错误解读,且我国的意识形态在国际上仍是敏感话题,不利于文化的傳播。基于“和合理念”的“求同存异”式翻译策略则在前两种策略上做了适度灵活的调整,既能传递丝路精神又能达到高效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丝路文化“昂首挺胸”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也逐步提高。商品生产能力的提高,将会带来生产品数量上的增长,同时也导致商业繁荣。当各地区逐步加强商品经济交往时,物流运输就显得尤为重要。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交通物流运输的要求十分高,同时也要求物流市场的进一步维护。公路或铁路货运站的建设和维护,将成为重要的关注点。一座配置全面,规模较大,功能完善的货物运输站,将为商品经济贸易做出巨大的贡献。鉴于商品
期刊
摘要:建设与军人所承担的风险相适应的军人保险制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提高军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至关重要。论文在分析现行的军人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指出军人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利用商业保险的发展优势,结合军队现实情况提出了引入商业保险的具体设想。  关键词:军人保险;商业保险;引入  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及新时期军队使命任务的变化,现行军人保险制度不论是在保险范围还是给付水平上都与军人
期刊
摘要:动物疾病出现之后,场主又或畜主需要请兽医进行,临床诊断、治疗。为了即时高效處理、治疗动物疾病,完全消除疾病的危害,本文就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动物疾病;预防;治疗措施  1引言  动物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对我们国家的畜牧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为动物的食品安全引起隐患。所以,针对动物疾病的防范与治疗不单单是畜牧业所关注的重点,更加是国家食品监督与动物卫生防治
期刊
摘要:本文在第一部分分析了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笔者通过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措施  引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获益匪浅。当前很多地方的房地产档案管理部门都已经基本实现了由纸质档案到电子化档案的转变,档案管理工作也相应的由传统的档案收集、整理转变为对档案的监控,一改往日档案管理工作的繁琐与冗
期刊
摘要: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使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甚至造成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混乱,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研究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具有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社会思潮  当今,学术界对社会思潮的定义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各有侧重,众说纷纭。《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认为社会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趋势的日益激烈,更多企业开始将目光转移到自身生产与运作效率的提升方面,特别是集约型理念的进一步提升,企业对于自身成本的关注将更加明显。而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以及服务的需求,则需要对自身内部进行多元化的管理,即通过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而目视化管理就是目前新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科学管理理念,对于提升企业生产的效率与价值及自身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目视化管理;企
期刊
一、当前农村产权纠纷引起的社会矛盾的现状  1、农民土地问题形成的矛盾纠纷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惠农补贴的不断增加,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惜地意识日益增强,因而衍生相伴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退耕还林土地矛盾纠纷。少数农户由于外出打工,承包地由村或组集体安排给他人造林,现要求将林地收回;二是五保老人死亡,其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引发纠纷;三是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少数村组干部或
期刊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而要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又必须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于宣传教育在整个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始终处于首要地位,其改革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以下简称宣传教育)的改革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为此,本文拟就宣传教育的理念创新作一初步的探讨。  宣传教
期刊
摘要:“两学一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中部署的工作。目的在于精神武装全党,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本文主要对如何落实好“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作出分析,从“学、做、改、促”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建设“两学一做”制度,提高党内精神觉悟。  关键词: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  党内精神文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式,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两学一做”
期刊
摘要: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则是文化传播的最基层、最广泛的阵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公益电影作为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在农村文化传播中始终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重要意义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切实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益电影;突出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