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最近发生的系列恐怖袭击震惊了世界,尤其是印尼旅游天堂巴厘岛的大爆炸发生在“9·11”事件第13个月的次日,因此,不免让人怀疑这是“基地”组织残余势力以数百条无辜生命导演的一场血腥“献祭”。其实,这种怀疑确是空穴来风。尽管巴厘岛事件的幕后真凶尚未浮出水面,但大量事实表明,东南亚早已成为“基地”组织在亚洲的另一个恐怖基地。
恐怖袭击转向西方的“软肋”
据《纽约时报》报道,过去10多年来,本·拉丹已经秘而不宣地通过各种方式在东南亚建立了新的恐怖网络。该报援引美国几位国家情报官员的话说,“基地”组织的东南亚恐怖网络不但严密、完整,处在很难被人发觉地“分散”和随时可以激活的“休眠”状态,而且在反对美国利益方面更加死硬和残酷。
鉴于对“基地”组织在东南亚扩张的察觉,一些亚洲和西方官员早就担心,巴厘岛“10·12”大爆炸是恐怖分子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大规模袭击的一个先兆。过去,“基地”组织主要袭击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硬目标”,如驻外使馆、办公大楼等,或者类似纽约世界贸易大厦这样的标志性建筑,但是,“基地”恐怖分子现在已经无法染指上述这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目标,于是,转而求其次,开始袭击其他的、包括旅游设施在内的所谓“软目标”。
通过对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情报、执法官员以及外交官的零星采访,“基地”组织在东南亚的网络概貌已经被拼凑出来,初步显现其凶恶、能量巨大的“庐山真面目”。
“基地”:恐怖的“跨国公司”
“基地”组织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渗透到印尼和菲律宾的。据悉,本·拉丹当时曾派遣部分他最信任的门徒进入东南亚,并设法打入当地的恐怖网络,其方式主要是与当地人联姻,或者与伊斯兰原教旨组织发展所谓“共同的事业”。
有关国家政府很快发现,它们对“基地”东南亚组织的了解支离破碎,所以虽然知道大难临头,却束手无策。比如说,数百名东南亚人不仅在阿富汗的“基地”训练营接受过培训,而且在菲律宾境内曾系统地接受过发动恐怖袭击的专业知识,但是,这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究竟是哪些人,藏匿在哪里,却无人知晓。《纽约时报》称,尽管那些曾被“基地”组织使用过的训练营已经关闭,但是,这一成果“充其量只能起到安抚反恐部门的作用”。一位菲律宾情报官员曾无奈地说:“事实上,‘基地’分子只需要个别安全可靠的房屋就足以教人如何组装炸弹,而民房要比训练营地难发现得多。”
在部分反恐怖专家眼里,“基地”组织就像一家不断延伸业务的跨国公司。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亚洲官员非常形象地说:“‘基地’组织就是恐怖主义的‘麦当劳’,本·拉丹把他的代表派往东南亚和其他地方去寻找潜在的‘代理商’,然后由‘基地’提供恐怖袭击的操作模式,当地的‘业务员’会被送到阿富汗的‘基地’大学学习炸药和武器的使用。”
通过联姻开拓恐怖根据地
《纽约时报》援引一名专家的分析称,“基地”组织在美国策划的每一起重大恐怖行动都和菲律宾的恐怖分子存在某些联系。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数百名菲律宾激进分子到阿富汗参加战争,这些抵抗者一回到东南亚,就成为本·拉丹的招募对象。
20世纪90年代初,本·拉丹曾把自己的妹夫穆罕默德·杰马尔·哈里发派往菲律宾执行任务。哈里发在菲律宾又娶了一名当地女子,并建立一家进出口公司做掩护,处理巨额的活动经费。这笔经费中的一大部分是已经在马来西亚建立一线队伍的哈姆巴里筹集的。在一个慈善机构的幌子下,哈里发把经费划拨给两个已经归顺“基地”组织的极端组织,其中一个叫做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另一个便是阿布沙耶夫。这两个组织的数千名成员曾到阿富汗接受过训练,然后回到菲律宾参与反政府武装叛乱。
此外,本·拉丹还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组织,其任务是专门对付美国,其成员是清一色的阿拉伯人。本·拉丹委托拉姆齐·优素福及其叔父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领导这个恐怖组织。据称,这两人曾涉嫌参与策划了1993年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爆炸袭击。1994年,优素福和穆罕默德曾在马尼拉策划过一个巨大的阴谋,试图在太平洋上空炸毁11架美国民航飞机,但这一阴谋随着优素福马尼拉住所的化学品发生爆炸而败露。随后,在同伙的协助下,优素福逃往马来西亚的哈姆巴里基地,然后转道巴基斯坦并于1995年在那里落网。优素福被移交给美国当局后被处以终身监禁,而穆罕默德则仍逍遥法外,至今仍然是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的主要目标。美国官方认为,穆罕默德是“9·11”恐怖袭击的主要策划者。
优素福逃逸几个月后,他的接班人奥马尔·法鲁克在本·拉丹的指派下露面了。据菲律宾官员称,法鲁克曾负有双重使命,既负责菲律宾的极端分子,也筹划针对美国目标的恐怖袭击。据悉,他试图把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和阿布沙耶夫这两个恐怖组织组合在一起充当“基地”的敢死队,但是没有成功。
法鲁克也并非没有“建树”。他成功地维持了“基地”组织和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的关系,并根据本·拉丹的指示,促使这个阵线开设了“阿布·巴卡尔营”,用于训练武装分子,实现了恐怖训练的本地化。
后来,本·拉丹又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苏哈托下台(1998年)后的印尼,他的合作对象便是当地的激进组织“伊斯兰祈祷团”。据称,这个组织的领导人是阿布·巴卡尔·巴希尔,其军事领导人则为前文提到的哈姆巴里。
于是,法鲁克又受命到印尼开辟“根据地”。法鲁克一到印尼就娶了一名当地女子并很快和“伊斯兰祈祷团”挂上了钩。巴希尔不但向法鲁克提供钱财,而且派遣了一些志愿者供他从事恐怖袭击。这两个组织曾策划要对新加坡动手,它们可能攻击的目标包括美国大使馆和其他美国人频繁出入的场所。但是,这个阴谋很快被新加坡当局打掉,许多参与者被关进监狱。
去年6月,法鲁克在马来西亚被捕,然后被移交给美国当局,并成为提供“基地”组织在东南亚活动情况的主要来源。2000年,菲律宾军队基本摧毁了“阿布·巴卡尔营”。目前,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已经开始了与政府的和平谈判。而“伊斯兰教祈祷团”也被指控为巴厘岛恐怖爆炸案的头号嫌疑组织,巴希尔在20日被印尼警方拘禁后,于28日被押送到印尼首都雅加达,并将在那里受审。此前,印尼政府曾要求联合国将“伊斯兰祈祷团”列入全球恐怖组织名单,而美国已经把“伊斯兰祈祷团”定为恐怖组织。
被忽视的危险警告
据《纽约时报》披露,20世纪90年代,本·拉丹还在东南亚建立了另外3个训练基地:分别供阿拉伯人、马来西亚和印尼人使用的“巴勒斯坦营”、“越南营”和“胡代贝营”。据一位菲律宾官员介绍,这3个恐怖主义营地先后培训了1500多名印尼人并把他们派回国,而且这些人很可能仍然潜伏在印尼。
据一位美国情报官员说,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情报部门就已经发现,“伊斯兰祈祷团”成批地把年轻的激进分子送进阿富汗的训练营地。然而,当美国把有关证据提交给印尼当局时,对方说无所谓,而美国方面也没有再去追究。
1999年,也就是苏哈托下台的次年,“基地”组织在印尼的中苏拉威西省建立了训练营,并培训了包括至少200名阿拉伯人在内的数百名好战分子。印尼官员说,“9·11”事件发生后这个营地才被关闭。
一位菲律宾情报官员认为,美国的确重创和瓦解了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机器,但是,他们在东南亚的恐怖主义网络完好无损,甚至更加猖狂。巴厘岛恐怖袭击的悲剧表明,10多年前美国情报部门的确发现了“基地”和东南亚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并对有关国家进行了警告,但无论是美国还是被提请注意的有关国家都没有对潜在的危险给予高度重视,以致“基地”组织在东南亚的恐怖网络在真空中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最终导致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恐怖袭击转向西方的“软肋”
据《纽约时报》报道,过去10多年来,本·拉丹已经秘而不宣地通过各种方式在东南亚建立了新的恐怖网络。该报援引美国几位国家情报官员的话说,“基地”组织的东南亚恐怖网络不但严密、完整,处在很难被人发觉地“分散”和随时可以激活的“休眠”状态,而且在反对美国利益方面更加死硬和残酷。
鉴于对“基地”组织在东南亚扩张的察觉,一些亚洲和西方官员早就担心,巴厘岛“10·12”大爆炸是恐怖分子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大规模袭击的一个先兆。过去,“基地”组织主要袭击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硬目标”,如驻外使馆、办公大楼等,或者类似纽约世界贸易大厦这样的标志性建筑,但是,“基地”恐怖分子现在已经无法染指上述这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目标,于是,转而求其次,开始袭击其他的、包括旅游设施在内的所谓“软目标”。
通过对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情报、执法官员以及外交官的零星采访,“基地”组织在东南亚的网络概貌已经被拼凑出来,初步显现其凶恶、能量巨大的“庐山真面目”。
“基地”:恐怖的“跨国公司”
“基地”组织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渗透到印尼和菲律宾的。据悉,本·拉丹当时曾派遣部分他最信任的门徒进入东南亚,并设法打入当地的恐怖网络,其方式主要是与当地人联姻,或者与伊斯兰原教旨组织发展所谓“共同的事业”。
有关国家政府很快发现,它们对“基地”东南亚组织的了解支离破碎,所以虽然知道大难临头,却束手无策。比如说,数百名东南亚人不仅在阿富汗的“基地”训练营接受过培训,而且在菲律宾境内曾系统地接受过发动恐怖袭击的专业知识,但是,这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究竟是哪些人,藏匿在哪里,却无人知晓。《纽约时报》称,尽管那些曾被“基地”组织使用过的训练营已经关闭,但是,这一成果“充其量只能起到安抚反恐部门的作用”。一位菲律宾情报官员曾无奈地说:“事实上,‘基地’分子只需要个别安全可靠的房屋就足以教人如何组装炸弹,而民房要比训练营地难发现得多。”
在部分反恐怖专家眼里,“基地”组织就像一家不断延伸业务的跨国公司。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亚洲官员非常形象地说:“‘基地’组织就是恐怖主义的‘麦当劳’,本·拉丹把他的代表派往东南亚和其他地方去寻找潜在的‘代理商’,然后由‘基地’提供恐怖袭击的操作模式,当地的‘业务员’会被送到阿富汗的‘基地’大学学习炸药和武器的使用。”
通过联姻开拓恐怖根据地
《纽约时报》援引一名专家的分析称,“基地”组织在美国策划的每一起重大恐怖行动都和菲律宾的恐怖分子存在某些联系。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数百名菲律宾激进分子到阿富汗参加战争,这些抵抗者一回到东南亚,就成为本·拉丹的招募对象。
20世纪90年代初,本·拉丹曾把自己的妹夫穆罕默德·杰马尔·哈里发派往菲律宾执行任务。哈里发在菲律宾又娶了一名当地女子,并建立一家进出口公司做掩护,处理巨额的活动经费。这笔经费中的一大部分是已经在马来西亚建立一线队伍的哈姆巴里筹集的。在一个慈善机构的幌子下,哈里发把经费划拨给两个已经归顺“基地”组织的极端组织,其中一个叫做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另一个便是阿布沙耶夫。这两个组织的数千名成员曾到阿富汗接受过训练,然后回到菲律宾参与反政府武装叛乱。
此外,本·拉丹还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组织,其任务是专门对付美国,其成员是清一色的阿拉伯人。本·拉丹委托拉姆齐·优素福及其叔父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领导这个恐怖组织。据称,这两人曾涉嫌参与策划了1993年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爆炸袭击。1994年,优素福和穆罕默德曾在马尼拉策划过一个巨大的阴谋,试图在太平洋上空炸毁11架美国民航飞机,但这一阴谋随着优素福马尼拉住所的化学品发生爆炸而败露。随后,在同伙的协助下,优素福逃往马来西亚的哈姆巴里基地,然后转道巴基斯坦并于1995年在那里落网。优素福被移交给美国当局后被处以终身监禁,而穆罕默德则仍逍遥法外,至今仍然是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的主要目标。美国官方认为,穆罕默德是“9·11”恐怖袭击的主要策划者。
优素福逃逸几个月后,他的接班人奥马尔·法鲁克在本·拉丹的指派下露面了。据菲律宾官员称,法鲁克曾负有双重使命,既负责菲律宾的极端分子,也筹划针对美国目标的恐怖袭击。据悉,他试图把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和阿布沙耶夫这两个恐怖组织组合在一起充当“基地”的敢死队,但是没有成功。
法鲁克也并非没有“建树”。他成功地维持了“基地”组织和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的关系,并根据本·拉丹的指示,促使这个阵线开设了“阿布·巴卡尔营”,用于训练武装分子,实现了恐怖训练的本地化。
后来,本·拉丹又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苏哈托下台(1998年)后的印尼,他的合作对象便是当地的激进组织“伊斯兰祈祷团”。据称,这个组织的领导人是阿布·巴卡尔·巴希尔,其军事领导人则为前文提到的哈姆巴里。
于是,法鲁克又受命到印尼开辟“根据地”。法鲁克一到印尼就娶了一名当地女子并很快和“伊斯兰祈祷团”挂上了钩。巴希尔不但向法鲁克提供钱财,而且派遣了一些志愿者供他从事恐怖袭击。这两个组织曾策划要对新加坡动手,它们可能攻击的目标包括美国大使馆和其他美国人频繁出入的场所。但是,这个阴谋很快被新加坡当局打掉,许多参与者被关进监狱。
去年6月,法鲁克在马来西亚被捕,然后被移交给美国当局,并成为提供“基地”组织在东南亚活动情况的主要来源。2000年,菲律宾军队基本摧毁了“阿布·巴卡尔营”。目前,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已经开始了与政府的和平谈判。而“伊斯兰教祈祷团”也被指控为巴厘岛恐怖爆炸案的头号嫌疑组织,巴希尔在20日被印尼警方拘禁后,于28日被押送到印尼首都雅加达,并将在那里受审。此前,印尼政府曾要求联合国将“伊斯兰祈祷团”列入全球恐怖组织名单,而美国已经把“伊斯兰祈祷团”定为恐怖组织。
被忽视的危险警告
据《纽约时报》披露,20世纪90年代,本·拉丹还在东南亚建立了另外3个训练基地:分别供阿拉伯人、马来西亚和印尼人使用的“巴勒斯坦营”、“越南营”和“胡代贝营”。据一位菲律宾官员介绍,这3个恐怖主义营地先后培训了1500多名印尼人并把他们派回国,而且这些人很可能仍然潜伏在印尼。
据一位美国情报官员说,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情报部门就已经发现,“伊斯兰祈祷团”成批地把年轻的激进分子送进阿富汗的训练营地。然而,当美国把有关证据提交给印尼当局时,对方说无所谓,而美国方面也没有再去追究。
1999年,也就是苏哈托下台的次年,“基地”组织在印尼的中苏拉威西省建立了训练营,并培训了包括至少200名阿拉伯人在内的数百名好战分子。印尼官员说,“9·11”事件发生后这个营地才被关闭。
一位菲律宾情报官员认为,美国的确重创和瓦解了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机器,但是,他们在东南亚的恐怖主义网络完好无损,甚至更加猖狂。巴厘岛恐怖袭击的悲剧表明,10多年前美国情报部门的确发现了“基地”和东南亚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并对有关国家进行了警告,但无论是美国还是被提请注意的有关国家都没有对潜在的危险给予高度重视,以致“基地”组织在东南亚的恐怖网络在真空中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最终导致一系列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