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下旬,记者走进西子湖畔一个桂雨纷扬、满园飘香的院子,谒访德高望重的九旬老人王家扬同志,饶有兴味地听他回忆当年与鲁迅、柔石相处的情景。斗转星移,近80年前与鲁迅、柔石亲密接触过的人,至今健在的已经寥寥无几,因而王家扬同志的回忆材料弥足珍贵,现整理出来,敬飨读者。
我与柔石都是浙江宁海人。1929年我11岁时到上海读书,与比我大15岁的大哥王育和、比我大16岁的柔石一同居住在横浜路景云里23号。景云里23号原是鲁迅租住的房子,他搬走后让给柔石,柔石便让我大哥和他一起住。这是一座三层楼房,底层客厅兼餐厅,二层由作家崔真吾住,柔石住三楼,大哥和我住亭子间。鲁迅先生仍住景云里,他三弟周建人住斜对面。这样,我就与柔石朝夕相处。
那时鲁迅已是名声很大的作家,柔石也是成名作家、翻译家。柔石非常喜欢我,不时给我讲故事,讲为人处世的道理,讲他与鲁迅的交往,还时常带我去看电影,情同师生。我喜欢听柔石讲江西红军反“清剿”的事,他说鲁迅先生非常关心江西朱、毛红军反“清剿”斗争的消息。从那时起,我开始知道红军反抗国民党蒋介石“清剿”的事情,激发起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和蒋介石的仇恨。
鲁迅非常喜欢他儿子小海婴,我们两家的保姆都是绍兴人,有时他家的保姆会抱海婴到我家玩,我有时也跟保姆到他家里去,所以常见到鲁迅。柔石和鲁迅是一对亲密师生,柔石几乎天天上鲁家接受鲁迅先生交代的著译任务。鲁迅出门和去内山书店,柔石总是扶着鲁迅先生一起同往。柔石高度近视,过马路时反过来得由鲁迅扶着柔石走,两人像一对相依相伴的亲密朋友。每当鲁迅出版了新作,柔石都会欣喜地对我们说:“大先生又出了新书。”
鲁迅在三兄弟中排行老大,周建人排行老三,我们都称鲁迅“大先生”,称周建人“三先生”。当时,周建人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也住在景云里,他常到我家同大哥育和一起喝绍兴酒,而且每次都让我去买酒,另买一包花生米、三块豆腐干(一块是归我的)。酒菜买回家,他就跟我大哥一边分享酒食,一边谈笑风生。
柔石小提琴拉得很好,我大哥则弹得一手好琵琶,所以景云里23号会不时传出悠扬的琴声、琵琶声,两人兴趣来了,还会合奏一曲,给大家留下欢快的记忆。
柔石靠翻译和写作挣钱养家糊口,工作十分卖力和辛苦,不得不夜以继日。由于二、三楼都是木板楼梯,我年少好动,走路连蹦带跳,上下楼梯噔噔噔,声音很响,经常打乱他写作的思绪,柔石对此并不呵责,只是跟我大哥讲,要我注意点。
大哥有架照相机,空了会给大家拍照,柔石存世的标准照片就是我大哥拍的。有一次大哥在柔石房间里拍照,叫我站在柔石房间的窗口也照一张,这张照片我至今还珍藏着。
1931年1月17日,柔石在我家里吃的中饭,饭后出去开会,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原来柔石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天下午他与一些进步青年作家到上海东方旅馆开会,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当时柔石袋里放着鲁迅与北新书局签订的印书合同,大家怕鲁迅受牵连,劝说鲁迅出去避难。当天我家也被查抄,被追问同柔石的关系。
柔石在狱中写了两封信给我大哥,大哥又把两封信转交给鲁迅先生看。鲁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他在囚系中,我见过两次他写给同乡的信。”柔石写第一封信时心情尚好,写第二封信时措词非常惨苦。仅仅过了20天,即1931年2月7日,柔石与另四位青年作家就一起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
鲁迅先生听到噩耗,极其悲愤,写诗表达内心的愤慨:“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当时我已经13岁了,失去了朝夕相处一年多的亲密老师,内心也十分沉痛。
为了帮助柔石二子一女三个遗孤,我大哥和鲁迅等一帮浙江同乡决定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会,资助三个孩子。一天,我听到有人敲门,急忙跑去开门,一看竟是“大先生”鲁迅来了。他照例穿着长袍,摸摸我的头,然后将他提来的一百块银元交给大哥,捐作教育基金。后因教育基金会成立不起来,大哥打算把一百大洋退还给鲁迅,鲁迅立即给大哥写信:“育和先生:顷奉来函并稿件一包,稿容读后奉闻,先答询问如下:一、对平复兄(柔石原名赵平复)捐款,我不拟收回,希寄其夫人,听其自由处置(下略)。迅启上四月七夜。”
1932年初,淞沪一•二八战争即将爆发时,林淡秋带我回家乡读书,就再也没有见过鲁迅和周建人。1973年“五一”游园,我作为北京海淀区区委书记、游园总指挥接待中央领导人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建人见到我,欢快地对站在一旁的茅盾先生说:“记得吗?这是王育和的弟弟。”
1984年,我率团访问日本回国路过上海,特地跑到景云里23号,在那里徘徊良久,此时此刻与鲁迅、柔石、周建人相处的情景一一涌上心头。我想,这些先辈们所期盼的国盛民安的日子已经到来,他们的英灵可以安息了。
链接:王家扬,1918年3月12日生于浙江宁海,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后历任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北京海淀区区委书记。1978年调回浙江,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常委副省长,省政协主席,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文化交流》杂志社社长。现为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浙江树人大学名誉校长、《文化交流》名誉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