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一方面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可以让学生懂得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水平。这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教师必须要致力于打造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构建更系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构建途径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希望能为教学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40-01
高效课堂的含义指的是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在高效课堂下,学生能够实现更快、更好的学习、发展,所以所有教师都应当对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构建高效课堂的着眼点,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而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1.巧妙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较为稚嫩,其主要的特点是自我约束能力、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动力受兴趣的支配。只有在其对于学习具有主观浓厚兴趣的情況下,其才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探究中来,否则就非常容易在教学过程当中开小差,不论是思想和行为都容易游离到课堂之外,这就会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大打折扣。为此,在高效课堂的构建当中,教师必须要通过巧妙的设置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确保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有关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一天光头强准备了一张大饼,结果被熊大、熊二给偷吃了,熊大说自己仅仅是吃了大饼的六分之三而已,熊二觉得自己吃的更少,只吃了大饼的二分之一罢了。他哥俩偷吃饼的事情被光头强给发现了,这个时候熊大、熊二却开始相互推诿了起来,非说对方吃得更多,问到底是谁吃得更多呢?在故事的影响下,学生都会对这个问题特别的感兴趣,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纷纷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在参与本堂课的学习后,大家就都能够解答这个问题了,这就能够有效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创设教学情景,强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常情况下,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书本,试卷中的各类数学应用题。可在生活中面对一些数学问题却会变得不知所措,这显然就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没有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创设教学情景,以此来强化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有关计算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模拟为商场,创设一个购物的情景,用课本、文具代替商品,标明售价和折扣,让学生去自主“购物”,并计算应付和找零,这就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当中遇到类似情景,也能够自如的进行应对和处理。
3.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降低数学抽象性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为薄弱,但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又相对较高,这就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理解造成较大的阻碍,降低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了克服这样的教学难题,在当前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例如,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教学当中,文字性的口述和静态的图片,对于学生是非常抽象的,难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和了解到其运动的过程。而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则可以打造更为立体、直观的模式进行教学,将抽象的图形变得更为具体化,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变化过程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更加的直观与深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明显的提升。
4.开发乡土资源,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乡土资源是实行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资源,开发乡土资源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针对课程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小学,更应开发乡土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活动经验,逐渐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例如:通过开发乡土资源,我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农耕计划”。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统计知识,形成合作探究意识,能从实际生活中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要求全班学生自行分组,调查统计小组成员家里买种子、买肥料和买农药等关于农耕支出的费用情况,绘制统计图或者是统计表,并从收集的信息里提出数学问题加以分析,包括:买种子与买肥料的费用比例是多少?什么样的农药配比更省钱?等等。在开发乡土资源的整个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对乡土资源进行甄别、搜集、整理、组织、利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内容,构建更为适合班级实情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在课堂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1-23.
[2]陈晨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4(5):18-19.
[3]韩子学,韩晖.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49.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40-01
高效课堂的含义指的是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在高效课堂下,学生能够实现更快、更好的学习、发展,所以所有教师都应当对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构建高效课堂的着眼点,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而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1.巧妙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较为稚嫩,其主要的特点是自我约束能力、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动力受兴趣的支配。只有在其对于学习具有主观浓厚兴趣的情況下,其才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探究中来,否则就非常容易在教学过程当中开小差,不论是思想和行为都容易游离到课堂之外,这就会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大打折扣。为此,在高效课堂的构建当中,教师必须要通过巧妙的设置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确保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有关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一天光头强准备了一张大饼,结果被熊大、熊二给偷吃了,熊大说自己仅仅是吃了大饼的六分之三而已,熊二觉得自己吃的更少,只吃了大饼的二分之一罢了。他哥俩偷吃饼的事情被光头强给发现了,这个时候熊大、熊二却开始相互推诿了起来,非说对方吃得更多,问到底是谁吃得更多呢?在故事的影响下,学生都会对这个问题特别的感兴趣,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纷纷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在参与本堂课的学习后,大家就都能够解答这个问题了,这就能够有效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创设教学情景,强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常情况下,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书本,试卷中的各类数学应用题。可在生活中面对一些数学问题却会变得不知所措,这显然就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没有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创设教学情景,以此来强化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有关计算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模拟为商场,创设一个购物的情景,用课本、文具代替商品,标明售价和折扣,让学生去自主“购物”,并计算应付和找零,这就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当中遇到类似情景,也能够自如的进行应对和处理。
3.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降低数学抽象性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为薄弱,但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又相对较高,这就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理解造成较大的阻碍,降低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了克服这样的教学难题,在当前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例如,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教学当中,文字性的口述和静态的图片,对于学生是非常抽象的,难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和了解到其运动的过程。而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则可以打造更为立体、直观的模式进行教学,将抽象的图形变得更为具体化,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变化过程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更加的直观与深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明显的提升。
4.开发乡土资源,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乡土资源是实行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资源,开发乡土资源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针对课程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小学,更应开发乡土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活动经验,逐渐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例如:通过开发乡土资源,我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农耕计划”。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统计知识,形成合作探究意识,能从实际生活中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要求全班学生自行分组,调查统计小组成员家里买种子、买肥料和买农药等关于农耕支出的费用情况,绘制统计图或者是统计表,并从收集的信息里提出数学问题加以分析,包括:买种子与买肥料的费用比例是多少?什么样的农药配比更省钱?等等。在开发乡土资源的整个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对乡土资源进行甄别、搜集、整理、组织、利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内容,构建更为适合班级实情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在课堂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1-23.
[2]陈晨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4(5):18-19.
[3]韩子学,韩晖.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