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的目标的体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发展,笔者浅谈自己的两点看法。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1.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消除“尊严式”或“真理式”的师者形象,打破陈规,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辩争。不管这个学生是“绝顶聪明”还是“非常不济”,我们都不能忽视学生作为主题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还要“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承认学生发展存在个性差异,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以体现,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
2.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还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僵化之处,优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总是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虽有貌似“创新”的做法,到底也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处于被动状态下的学生根本无法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我们的做法是,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形象生动,灵活多样,通过新异的刺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以求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的性格特征;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求学的动机。
二、确定学生的主动地位
1.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学生喜新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来自分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学、会学、善学”的主动学习过程的必要步骤,也是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必要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字要写规范,写端正,不潦草,不写错别字,不应付作业。这个习惯养成了,无论对学习的基本功提高,还是对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都是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看到,成绩优异的同学书写基本上很规范,而成绩差的学生书写马虎了事。
(2)培养学生自己多动脑、动手的习惯。教学要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处理学习上的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也就加深了认识,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生多动脑动手才能自觉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全的成长。
(3)培养学生认真广泛阅读的习惯。学生的学习如同采蜜一样,只有采得百花才能酿出甜蜜来。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各体裁各类型的优美文章,是粮食中的珍品,广泛阅读,自然能够起潜移默化、振奋精神的作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们可以开读书演讲会,举办书评会,读书沙龙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多练笔。多写才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讨的方法,指导学生主动探求学习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探求学习的各种方法,把握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章怎么读,题目怎样答,这都是有章可循的。我们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在不断地探求中,找出学习的规律,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文章的整体阅读怎样把握,一般阅读的方法如何,各种文体阅读有怎样的技巧等等,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探求、归纳出来,并且在练习中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完善,使之形成能力。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地位,让学生能“当家作主”,提高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由教师“牵”或“扶”。角色转换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充分显示出来。
总之,只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好的效果。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1.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消除“尊严式”或“真理式”的师者形象,打破陈规,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辩争。不管这个学生是“绝顶聪明”还是“非常不济”,我们都不能忽视学生作为主题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还要“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承认学生发展存在个性差异,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以体现,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
2.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还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僵化之处,优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总是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虽有貌似“创新”的做法,到底也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处于被动状态下的学生根本无法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我们的做法是,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形象生动,灵活多样,通过新异的刺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以求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的性格特征;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求学的动机。
二、确定学生的主动地位
1.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学生喜新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来自分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学、会学、善学”的主动学习过程的必要步骤,也是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必要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字要写规范,写端正,不潦草,不写错别字,不应付作业。这个习惯养成了,无论对学习的基本功提高,还是对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都是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看到,成绩优异的同学书写基本上很规范,而成绩差的学生书写马虎了事。
(2)培养学生自己多动脑、动手的习惯。教学要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处理学习上的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也就加深了认识,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生多动脑动手才能自觉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全的成长。
(3)培养学生认真广泛阅读的习惯。学生的学习如同采蜜一样,只有采得百花才能酿出甜蜜来。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各体裁各类型的优美文章,是粮食中的珍品,广泛阅读,自然能够起潜移默化、振奋精神的作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们可以开读书演讲会,举办书评会,读书沙龙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多练笔。多写才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讨的方法,指导学生主动探求学习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探求学习的各种方法,把握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章怎么读,题目怎样答,这都是有章可循的。我们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在不断地探求中,找出学习的规律,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文章的整体阅读怎样把握,一般阅读的方法如何,各种文体阅读有怎样的技巧等等,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探求、归纳出来,并且在练习中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完善,使之形成能力。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地位,让学生能“当家作主”,提高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由教师“牵”或“扶”。角色转换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充分显示出来。
总之,只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