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ww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初中生物学注重系统、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知识的应用,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导致了学生从初中开始就觉得生物学这门课枯燥无味。文中笔者在从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实施的必要性和策略等三个方面就初中生物教学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生物 课堂教学 探究式学习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倡导探究式教学和学习,在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发挥生命力的状况下,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教学创新能力、落实探究式教学仍是很多一线教师的挑战。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新教材,钻研探究式学习的理论,把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从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实施的必要性和策略等三个方面就初中生物教学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生物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偏重知识点的教学。受“学科本位”的影响,课程改革之前的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仍是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学的分科教学体系,虽然分科体系有系统性强、基础知识扎实等优点,但三者并存而分立的状况,必然造成学科间知识不易衔接,影响学生整体认识结构的建立。在教学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把每个知识点讲到、讲透,教学模式必然大多是“注入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师生的合作层次较低,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无法养成。为了赶进度,本来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变为演示实验或讲实验、看实验,如此一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从何谈起?由于师生之间是完成某个任务的关系,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融、价值观交流就很少了。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改变教学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显得十分必要。
  三、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一)启发引导,激发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的启发引导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但切不要摆花架子,要实中求活,要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务必视其为一个具体的任务,具有明确的目的。在设计启发引导任务时,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求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整个课堂的感知,使学生很快入境,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真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效果。
  如,本人在讲授《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时,作了如下设计以启发引导:首先设计引言:“大家都知道,人类有很多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等等,过节的时候,这些主人公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是当天的焦点,备受重视。那么,人类有没有给其它生物制定节日呢?”接着引导:“你们知道有哪些有关生物的节日吗?”这个问题可让小组竞赛抢答。在学生抢答完毕并作了一定补充后,再问:制定这些生物的节日是为了什么呢?(提醒人类,要保护生物,保护地球),最后要他们思考如何保护生物来顺利过渡要讲的课题。如此的引导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学内容也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把需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的状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究欲望。
  如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节内容时,本人从复习上节课呼吸系统的组成开始,让学生重温了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而且也知道人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然后抛出几个问题:①为什么气体能进入肺?又能从肺内跑出来?②更奇妙的是,人吸入肺内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大,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了。那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些问题就为进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体验气体进入肺的过程”创设了问题情景。
  (三)围绕问题,引导探究合作
  这个环节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中,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作为组织者、指导者,要对各小组进行适时的指导。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顺利进行实验,而且还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老师的关注和指导,对学生本身也是一种督促和奖励,学生为了给老师好印象而更加认真积极。引导可以分为:
  1、探究前的引导。探究前的引导又称为铺垫。能不铺垫的尽量不要铺垫,而让学生自己去提取相关的知识或经验。非铺垫不可的时候,也应该侧重于向学生提供思维的“固着点”,即在提供思维的材料和方法上给学生以帮助。
  2、探究中的引导。探究中的引导指在学生遇到困难探究不下去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教师不应该把思路、方法、策略明示给学生,而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展开讨论。
  3、探究后的引导。探究后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从中揭示探究的方法,积累探究学习的经验。教师引导、调控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是有关学习背景的说明、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指点,学习范例的展示;也可以通过设问、假设来激发学生及时反思,监控探究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活动来调控。   下面本人以讲授“植物种子的萌发条件”这一节内容来展开具体设计:
  A、探究前的引导
  【复习】上一节课我们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始于种子萌发。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种子具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种子内包含有哪些结构?
  【展示图片】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又包括子叶、胚芽、轴、胚根,大豆种子的营养贮存在子叶中,玉米种子营养存在胚乳中。胚乳不是胚的一部分。
  【提问】种子能够萌发取决于什么结构呢?(胚)
  【小结】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萌发的结构基础。
  B、探究中的引导
  【设疑】假设一颗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掉在土壤中,它就定能萌发吗?如果不萌发,结合自己种子萌发实验的经验,分析一下有几个可能的原因。(课件演示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学生讨论后交流)
  【展示】学生展示并交流自己的种子萌发实验。
  【小结】种子要萌发,不仅需要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要有水、空气、温度等外界条件的支持。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实验,请看课本。
  【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过渡】根据刚才对种子萌发实验的讨论,今天的探究实验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1、要求:根据所推荐的器材或自己设想可以达到的器材,就其中一个外界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进行证明,将讨论的实验步骤和过程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准备推一个代表上台讲解、演示,并接受同学的提问。
  2、思考:
  1)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粒大饱满)
  2)怎样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分成几组?(对照实验,两组)
  3)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只有一粒可以吗?
  4)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该同时察?
  (四人小组讨论并作记录)
  【巡视】了解学生的设计情况。
  【表达和交流】请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并演示实方案,而后接受同学的提问,进行答辩。
  (教师适时的提示或提问,并对小组成绩进行肯定)
  C、探究后的引导
  【展示】教师事先根据三个外界条件设计了三组对照实验,让学生根据种子萌发情况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讨论实验方案设计中变量的控制。
  【提问】在这个实验观察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小结】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下环节:
  实验要求:1、每天定时观察、实事求是的做好记录;(记录在实验过程记录表中)
  2、及时给个别组的种子补充水分;
  3、遇到种子发黑、长霉的及时清除;
  4、一周后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填写实验报告。
  【课后思考】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这些外界条件?(营养物质才能转化为被胚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此问题根据时间关系安排当堂讨论或回家思考)
  (四)交流互评,收获探究快乐
  “表达和交流”是探究式学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是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使是同一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表达,不同的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可以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会相互倾听,尊重和赞赏别人的观点;学会平等地看待每个小组的成果;学会相互接纳、分享、互助、赞赏等等。而且,科学的、平等的、赞赏的、轻松的交流,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也可以使不同的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学习、教学、评价、精诚合作、情感交融,实现了现代教学理论所倡导的“快乐教学”。
  通过初中生物教学的初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以下成果:一是问题意识有所增强,学生提问比以前多了,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得生物事实和证据的能力提高。三是能正确表达、与人交流和合作。在探究中,学生增进了对科学的情感,能初步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的本质,并且逐渐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学习潜能,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名亲.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认识[J].新教育,2010/01
  [2]黄春.转变教学观念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09/23
  [3]卢耀军.再谈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一点体会[J].生命世界,2009/03
  [4]韩杰.农村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预设[J].吉林教育,2008/07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的教育事业正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尤其在近几年中尤为突出,教学日渐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而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热爱科学。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初中物理课堂不仅应结合物理理论知识,还应结合生活的实际,才能使物理课堂生活化,学生才能得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化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虽然很多教师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然而还很难脱离依赖课本,很难将教学内
摘要: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大门的钥匙,只有学得有趣,才会产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主动去学,也才能学得好。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生物教学 激发兴趣 方法  教学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已走进我们教师的教学生活。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而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寄托在"加班加点"的补课上,其主渠道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在初中化学课堂
摘要:高中化学作为我国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逐渐深化教育改革的趋势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也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更好将高中化学新教材应用到实验教学中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高中化学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教材 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课程作为高中科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对学生的智力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学习物理时,不仅感到好奇,而且感到陌生。初中老师应该考虑使用何种方法、何种手段使课堂气氛活跃,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从而使其对物理产生极大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求知,达到教学的目的。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一些方法,望能给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 兴趣教学 语言表达 多媒体 联系实际  物
摘要:高中生物作业一般是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安排布置,目前主要的形式就是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教师在安排作业时,也普遍要求学生完成纸质的作业即可,有些时候甚至连实验也在练习薄上完成。这样的作业安排实际上已经背离了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多元化作业的开发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中生物 作业 多元化  高中新课改自从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再一次被颠覆,原有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