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软收购诺基亚,为什么也需要中国商务部同意?是因为我们是WTO成员?
—史光亮
自从去年9月微软宣布以54.4亿欧元收购诺基亚旗下的手机业务和专利许可组合之后,它通过了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的审批,却在中国的商务审批上耽搁了半年多,直到今年4月8日实施了附加限制条件之后才刚被获批。
目前跨国企业之间的收购和并购,但凡涉及到美国、欧盟以及中国市场的都需要经过相关国家商务部的审核,它们可以行使域外管辖权,这主要是出于反垄断的考虑。
中国的确是这场交易中受影响最大的市场。目前全球销售的手机中有75%都在中国生产,中国的智能手机规模占全球的34%,其中安卓系统占比最大。中国手机生产商的利润本来就十分微薄,而微软手中持有大量安卓系统的关键专利,此前三星等大的安卓手机厂商已经向微软支付了大量的专利费用。收购诺基亚后,微软为了推广Windows Phone系统可能将会对持有的安卓系统的各项专利重新定价,这可能会给国内的手机制造商带来致命的威胁。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曾公开表示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遇到的最复杂的案件之一。
因此在这场交易获批之前,商务部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方案,要求微软承诺不得对中国生产商生产的安卓手机寻求禁令,对安卓手机使用的微软专利收取的费率不得超过当前水平等等。
反垄断域外管辖制度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1890年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之后逐渐延展到全球范围。由于美国的进口量巨大,领土之外的企业机构进行并购和收购很可能对美国内部的经济产生影响,当这个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美国就有权提出管辖要求。
反垄断立法也是WTO维护自由和公平竞争核心价值的一部分,被称为经济宪法。伴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它必须尽快建立并且完善反垄断法。虽然中国眼前更艰巨的任务是建立针对内部的反垄断法,但它同时也有权出于保护自己实施域外管辖。
中国商务部是在2008年开始实施反垄断法的域外管辖制度的。它规定外企进行海外并购有两种情况需要中国方面进行审查:第一种是企业双方的全球营业额合计一年超过100亿元而且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第二种是双方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后实施的第一个收购案是2008年比利时的英博啤酒收购美国百威啤酒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公司,由于它们各自在之前收购了哈尔滨啤酒、金陵啤酒、南京啤酒等多家啤酒公司,这场交易被纳入了商务部的审核范围。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郜艺
微博互动专区
Delena:一直很满意,但毕业生这一期最喜欢!@第一财经周刊
RE:说的正是你这年纪的事情:)
蜡笔小一的围脖:一财大人,这期《公司人的命运》封面的设计太好了。连我看了都阴暗了……请一定转给设计创意大人我的敬意啊!! @第一财经周刊
RE:阴暗了是指心情惆怅了是吧,现在就代为转达。
小-铲-子:这一期的一财周刊增刊做的是南京特辑,有点惊喜。以梧桐树作为开篇,是理所当然。我虽然不认识这个作者,但是写到我心里。在这个阴郁的城市,谈一场失败的恋爱非常合适。
RE:也可以谈个不那么失败的。
李国华_shimo:@第一财经周刊 我去,这是贵刊编辑的水平?虽然能忍受各种错别字,对反光要求也没那么高,但第一眼看见这种回复真忍不住想搧编辑耳光。
RE:你别忙这些,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暴虐指数再为周围人的安全考虑考虑。至于回信编辑,你既没资格,又搧不着。
读者来信
赞一下
一财君好!从高中时代接触一财,一直觉得一财是一本触觉敏锐的商业杂志,这也是我觉得一财价值所在的地方。今天要重点感叹一下的是4月14日第13期的封面故事。下午的时候才和HR专业、正在找工作的同学讨论了毕业生找工作的所见所闻,她告诉我说她focus的领域是民企,而并非国企及外企。尽管当时我表示了不解,但是联想到另外一些同学在BAT实习时闪闪发光的待遇和愉快经历,再加上此同学所在的HR专业是国内高校顶尖的,即作为未来的HR,他们选择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是风向标,我意识到劳动市场可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然后!晚上就看到了《到新兴大公司》去的封面故事!除了找到知音的兴奋感以外,不得不对一财的敏锐表示赞扬!我认为这对我们这些公司人预备役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希望一财继续保 持!
—In Chen
RE:谢谢你及时发来的贺电。希望能在未来帮到你。
碎碎念一下
一财好!一如继往支持8折纸质版。前些日子,代表亲戚去外地参加一个婚礼,到门口掏出红包欲交予主角双亲,结果多次推搡,终不能成事,最后主人家只撕下红包一小角,说真心感谢这么大老远也赶过来,红包就心领了,随后一阵寒暄。回程,偶然打开电台,新闻中提到今年的经济改革重点之一,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闻后却没有太多激动。第二日,理应提笔联系贵刊李洋——认为她会对此有“恰到好处”的评论,却又因公迟迟未能动笔。今天,297期到手,依往常翻到李洋页,苏宁公司跃入眼帘,寻思李小姐是否会从此落入微观世界,遂想旧事重提,又不知从何入手。正当犹豫,眼角触及第10页的王健林先生的“不希望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其“就怕这个”早已尽解心中“心领”之意。不料,却已成文,喜。还祝顺利。
—ARTDENG
RE:老读者一直保持着叙旧体风格给我们来信啊!
公司人到工厂主
一财君:
还是“公司人”的时候每当觉得自己信息匮乏,就会跑到报亭搜罗一财君;帮助身为marketer的我了解大公司又发生了些什么,彼时觉得一财君报道有深度,但时讯过慢。 此时成了工厂主,平时只能淹没在细枝末节的琐碎中,生活的节奏倒退了10年;没有了午间公司八卦聊资,倒是觉得一财君适合我现在的节奏,可以补充自己对新技术、新公司的讯息。
最近有点为工厂的发展目标所困。那些动辄百万元的预算,千万元的案例,似乎都不适合自己目前的境况。求问一财君:哪里可以寻到关于经营传统family business(家庭作坊)的讯息、案例、或者任何相关的资料。
—vitoria.zy
RE:我们在传统家族生意这块的确关注不太多,也许以后有合适的角度,会考虑的。你再等等。
一些看法
您好!
读到4月7日贵刊富大人话题的奇文《老实人没有春天》,不吐不快。贵文最后总结道,“对愚蠢,你有多大耐心,就要支付多大代价.......”
首先,我当然是赞赏富大人不凡的勇气,不过我只看出一种远远的傲气,没有看出比较实际的解决方案呢。
举个例子吧,本人某周末外出游玩,上司一个电话,回来加班。我只好火速赶回,获知任务不过是帮忙打印。20分钟不到就打印完了,而赶回公司花了至少一个半小时。不过作为公司人,我们都知道,领导愚蠢也只好忍吧,除非自己坐上去。要不然,忍受愚蠢恐怕无可避免。您说呢?
—李雄辅
RE:我过去碰到过类似发生在你身上的、需要回去加班但不过是打印20分钟的事情,当时的解决方案是不去,承担的后果是不讨喜。我最近这些年基本没怎么碰到过。所以,这可能也是个运气活,没有什么实际的解决方案,除了选择和承担之外,就只有承担得起,承担不起两种可能。
三点意见
你好,就最近一段时间的阅读感受对一财提三点意见:
1. 以前看到过有读者反映有折页的封面很麻烦,很容易折角、读起书来体验很差、不易收藏,缺点多不胜数。我对此不能认同更多。看到前一段时间的一财周刊,又改回了单页封面,我感到由衷地开心,觉得周刊还是会聆听消费者的意见的。不过怎么最近又变折页了?
2. 以前向周刊提过问题,以为被忽略了。有幸于一两个月后购买了某期杂志,发现上面有位先生提到了我提问的问题,并且觉得贵周刊在某某期给出的回答不够准确,然后那位先生重新回答了一次我提的问题。OMG这是命运使然吗?Anyway, 其实如果有回答到读者提出的问题,那给读者发发邮件,告知一下将于哪一期周刊登出答案,提醒读者记得购买,这样不是挺好?
3. 有时候在杂志上看到一篇好文章,请问有什么办法推送给朋友?除了物理上的传递……谢谢,望回复!
—明
RE:问题1,封面是否折页其实不取决于读者来信的数量及要求—很抱歉说出真相—而是我们自己的广告安排。问题2,专门发邮件提醒读者记得购买,略有点垃圾邮件的做派。还请大家尽量看这个栏目吧。问题3,如何推送给朋友,这一点考验我们电子版的技术。目前只有在微信公众账号上的转发似乎可以比较轻松做到。这个问题我们会改进的,谢谢你的来信。
提个建议
已经在一财君的陪伴下度过了我的大学时光,首先感谢CBN一直都保持着自身的个性,不卑微、不迎合。这也是喜欢贵刊的原因之一。阅读iPad版已经有近半年了,但我发现有个问题一直都没解决,就是有些在横版模式阅读时可以看到的图但在竖版里没有显示。这对喜欢阅读竖版(虽然我喜欢阅读横版)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会一如既往地支持CBN!
—华师,亮仔
RE:好的,多谢亮仔。
—史光亮
自从去年9月微软宣布以54.4亿欧元收购诺基亚旗下的手机业务和专利许可组合之后,它通过了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的审批,却在中国的商务审批上耽搁了半年多,直到今年4月8日实施了附加限制条件之后才刚被获批。
目前跨国企业之间的收购和并购,但凡涉及到美国、欧盟以及中国市场的都需要经过相关国家商务部的审核,它们可以行使域外管辖权,这主要是出于反垄断的考虑。
中国的确是这场交易中受影响最大的市场。目前全球销售的手机中有75%都在中国生产,中国的智能手机规模占全球的34%,其中安卓系统占比最大。中国手机生产商的利润本来就十分微薄,而微软手中持有大量安卓系统的关键专利,此前三星等大的安卓手机厂商已经向微软支付了大量的专利费用。收购诺基亚后,微软为了推广Windows Phone系统可能将会对持有的安卓系统的各项专利重新定价,这可能会给国内的手机制造商带来致命的威胁。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曾公开表示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遇到的最复杂的案件之一。
因此在这场交易获批之前,商务部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方案,要求微软承诺不得对中国生产商生产的安卓手机寻求禁令,对安卓手机使用的微软专利收取的费率不得超过当前水平等等。
反垄断域外管辖制度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1890年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之后逐渐延展到全球范围。由于美国的进口量巨大,领土之外的企业机构进行并购和收购很可能对美国内部的经济产生影响,当这个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美国就有权提出管辖要求。
反垄断立法也是WTO维护自由和公平竞争核心价值的一部分,被称为经济宪法。伴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它必须尽快建立并且完善反垄断法。虽然中国眼前更艰巨的任务是建立针对内部的反垄断法,但它同时也有权出于保护自己实施域外管辖。
中国商务部是在2008年开始实施反垄断法的域外管辖制度的。它规定外企进行海外并购有两种情况需要中国方面进行审查:第一种是企业双方的全球营业额合计一年超过100亿元而且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第二种是双方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后实施的第一个收购案是2008年比利时的英博啤酒收购美国百威啤酒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公司,由于它们各自在之前收购了哈尔滨啤酒、金陵啤酒、南京啤酒等多家啤酒公司,这场交易被纳入了商务部的审核范围。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郜艺
微博互动专区
Delena:一直很满意,但毕业生这一期最喜欢!@第一财经周刊
RE:说的正是你这年纪的事情:)
蜡笔小一的围脖:一财大人,这期《公司人的命运》封面的设计太好了。连我看了都阴暗了……请一定转给设计创意大人我的敬意啊!! @第一财经周刊
RE:阴暗了是指心情惆怅了是吧,现在就代为转达。
小-铲-子:这一期的一财周刊增刊做的是南京特辑,有点惊喜。以梧桐树作为开篇,是理所当然。我虽然不认识这个作者,但是写到我心里。在这个阴郁的城市,谈一场失败的恋爱非常合适。
RE:也可以谈个不那么失败的。
李国华_shimo:@第一财经周刊 我去,这是贵刊编辑的水平?虽然能忍受各种错别字,对反光要求也没那么高,但第一眼看见这种回复真忍不住想搧编辑耳光。
RE:你别忙这些,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暴虐指数再为周围人的安全考虑考虑。至于回信编辑,你既没资格,又搧不着。
读者来信
赞一下
一财君好!从高中时代接触一财,一直觉得一财是一本触觉敏锐的商业杂志,这也是我觉得一财价值所在的地方。今天要重点感叹一下的是4月14日第13期的封面故事。下午的时候才和HR专业、正在找工作的同学讨论了毕业生找工作的所见所闻,她告诉我说她focus的领域是民企,而并非国企及外企。尽管当时我表示了不解,但是联想到另外一些同学在BAT实习时闪闪发光的待遇和愉快经历,再加上此同学所在的HR专业是国内高校顶尖的,即作为未来的HR,他们选择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是风向标,我意识到劳动市场可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然后!晚上就看到了《到新兴大公司》去的封面故事!除了找到知音的兴奋感以外,不得不对一财的敏锐表示赞扬!我认为这对我们这些公司人预备役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希望一财继续保 持!
—In Chen
RE:谢谢你及时发来的贺电。希望能在未来帮到你。
碎碎念一下
一财好!一如继往支持8折纸质版。前些日子,代表亲戚去外地参加一个婚礼,到门口掏出红包欲交予主角双亲,结果多次推搡,终不能成事,最后主人家只撕下红包一小角,说真心感谢这么大老远也赶过来,红包就心领了,随后一阵寒暄。回程,偶然打开电台,新闻中提到今年的经济改革重点之一,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闻后却没有太多激动。第二日,理应提笔联系贵刊李洋——认为她会对此有“恰到好处”的评论,却又因公迟迟未能动笔。今天,297期到手,依往常翻到李洋页,苏宁公司跃入眼帘,寻思李小姐是否会从此落入微观世界,遂想旧事重提,又不知从何入手。正当犹豫,眼角触及第10页的王健林先生的“不希望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其“就怕这个”早已尽解心中“心领”之意。不料,却已成文,喜。还祝顺利。
—ARTDENG
RE:老读者一直保持着叙旧体风格给我们来信啊!
公司人到工厂主
一财君:
还是“公司人”的时候每当觉得自己信息匮乏,就会跑到报亭搜罗一财君;帮助身为marketer的我了解大公司又发生了些什么,彼时觉得一财君报道有深度,但时讯过慢。 此时成了工厂主,平时只能淹没在细枝末节的琐碎中,生活的节奏倒退了10年;没有了午间公司八卦聊资,倒是觉得一财君适合我现在的节奏,可以补充自己对新技术、新公司的讯息。
最近有点为工厂的发展目标所困。那些动辄百万元的预算,千万元的案例,似乎都不适合自己目前的境况。求问一财君:哪里可以寻到关于经营传统family business(家庭作坊)的讯息、案例、或者任何相关的资料。
—vitoria.zy
RE:我们在传统家族生意这块的确关注不太多,也许以后有合适的角度,会考虑的。你再等等。
一些看法
您好!
读到4月7日贵刊富大人话题的奇文《老实人没有春天》,不吐不快。贵文最后总结道,“对愚蠢,你有多大耐心,就要支付多大代价.......”
首先,我当然是赞赏富大人不凡的勇气,不过我只看出一种远远的傲气,没有看出比较实际的解决方案呢。
举个例子吧,本人某周末外出游玩,上司一个电话,回来加班。我只好火速赶回,获知任务不过是帮忙打印。20分钟不到就打印完了,而赶回公司花了至少一个半小时。不过作为公司人,我们都知道,领导愚蠢也只好忍吧,除非自己坐上去。要不然,忍受愚蠢恐怕无可避免。您说呢?
—李雄辅
RE:我过去碰到过类似发生在你身上的、需要回去加班但不过是打印20分钟的事情,当时的解决方案是不去,承担的后果是不讨喜。我最近这些年基本没怎么碰到过。所以,这可能也是个运气活,没有什么实际的解决方案,除了选择和承担之外,就只有承担得起,承担不起两种可能。
三点意见
你好,就最近一段时间的阅读感受对一财提三点意见:
1. 以前看到过有读者反映有折页的封面很麻烦,很容易折角、读起书来体验很差、不易收藏,缺点多不胜数。我对此不能认同更多。看到前一段时间的一财周刊,又改回了单页封面,我感到由衷地开心,觉得周刊还是会聆听消费者的意见的。不过怎么最近又变折页了?
2. 以前向周刊提过问题,以为被忽略了。有幸于一两个月后购买了某期杂志,发现上面有位先生提到了我提问的问题,并且觉得贵周刊在某某期给出的回答不够准确,然后那位先生重新回答了一次我提的问题。OMG这是命运使然吗?Anyway, 其实如果有回答到读者提出的问题,那给读者发发邮件,告知一下将于哪一期周刊登出答案,提醒读者记得购买,这样不是挺好?
3. 有时候在杂志上看到一篇好文章,请问有什么办法推送给朋友?除了物理上的传递……谢谢,望回复!
—明
RE:问题1,封面是否折页其实不取决于读者来信的数量及要求—很抱歉说出真相—而是我们自己的广告安排。问题2,专门发邮件提醒读者记得购买,略有点垃圾邮件的做派。还请大家尽量看这个栏目吧。问题3,如何推送给朋友,这一点考验我们电子版的技术。目前只有在微信公众账号上的转发似乎可以比较轻松做到。这个问题我们会改进的,谢谢你的来信。
提个建议
已经在一财君的陪伴下度过了我的大学时光,首先感谢CBN一直都保持着自身的个性,不卑微、不迎合。这也是喜欢贵刊的原因之一。阅读iPad版已经有近半年了,但我发现有个问题一直都没解决,就是有些在横版模式阅读时可以看到的图但在竖版里没有显示。这对喜欢阅读竖版(虽然我喜欢阅读横版)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会一如既往地支持CBN!
—华师,亮仔
RE:好的,多谢亮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