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的地理活动案例,对教材中的乡土地理活动案例以及对可以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的典型案例作出统计,并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建议,以更好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生活化
“乡土”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解释为“一般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教学中的“乡土地理”就是师生所在区县为教学内容的“区县地理”。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行,以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星球版等各种高中地理教材纷纷出版并在全国使用。各版本教材各有特色,其中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以专题式、多活动、案例丰为其特色,深受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但有的地理知识专题理论性太强,教材中帮助理解地理知识的案例往往又是学生不熟悉的地方,导致教和学效率不高。本文通过对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的研究,以专题式和实用性选取教学内容,精选 “对生活有用的家乡地理案例”、“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家乡地理案例”整合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中心,重视地理与生活联系,让地理知识服务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使学生时时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
一、直接使用教材中乡土地理的案例
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直接使用的乡土地理案例,分别以“你们家乡”、“本地”、“你居住地”、“你所在城市”、“你学校附近”等词语表述“乡土活动”开展的区域范围,用“分析”、“调查”、“查找”、“谈谈”、“讨论”等动词表述“乡土活动”开展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材内容要求,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乡土地理活动。“表1”是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明确提出乡土地理活动开展的案例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教材中明确提出对乡土地理知识运用内容分布在每章活动中,共有10项,其中以“调查”活动最多,为8项。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开展调查活动的方法、文明用语及注意安全等事项,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家长带领下,最好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学生直观、真切地感知家乡的地理事物,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回到学校后在老师指导下,运用书本所学的地理理论及地理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家乡的合理发展出谋划策。乡土地理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把教材内容与自然及社会实际结合,更加扎实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运用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的案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含有大量而丰富多彩的地理案例,这些地理案例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虽然教材中这些案例选择典型、实用,但这往往是学生不熟悉的地方和事物,学生所见所闻比较遥远,易导致学习失去热情。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可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认识和理解地理理性知识。“表2”是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可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案例的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共有23个地理案例,涉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环保、工程建设等方面,分布在所有章共10个节18个框题中。有世界的案例:欧洲、巴尔干、巴黎等地区和城市;有中国的案例:海口、武汉、西安、上海、深圳、扬州等城市和三峡工程、宝钢企业、珠江三角洲专业镇等,往往是以一些文字材料配以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等方式呈现。这些学生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的地方作為教学案例较难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所以,教材中的这些案例都可以用乡土地理案例以文字材料配以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等方式替换。就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走访观察,也可以组织学生以科考形式通过采访、调查、拍照和视频等收集教学案例素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学习提供乡土地理中的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环保等鲜明案例素材,替换教材中当地学生不熟悉的地方案例,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易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在课堂开展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能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真正实现合作探究的价值。
总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乡土地理案例具有宝贵的价值,它是学生可以亲眼看到、用手摸到、周围人们经常谈到的,学生最熟悉的、最具有亲切感的地理事物。用于课堂教学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极大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和科学探究欲望,也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命课堂”、“活力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II第4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1-109.
[2] 万明春.环境教育七年级下.第1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5-6.
[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1-31.
[4] 杨新.地理尝试教学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年第9期:12-13.
[5] 张玉强.地理课堂教学如何激趣.地理教育2011年第5期:8-10.
[6] 柏博.地理教材中知识的教育功能,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03年第2期:10-11.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生活化
“乡土”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解释为“一般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教学中的“乡土地理”就是师生所在区县为教学内容的“区县地理”。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行,以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星球版等各种高中地理教材纷纷出版并在全国使用。各版本教材各有特色,其中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以专题式、多活动、案例丰为其特色,深受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但有的地理知识专题理论性太强,教材中帮助理解地理知识的案例往往又是学生不熟悉的地方,导致教和学效率不高。本文通过对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的研究,以专题式和实用性选取教学内容,精选 “对生活有用的家乡地理案例”、“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家乡地理案例”整合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中心,重视地理与生活联系,让地理知识服务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使学生时时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
一、直接使用教材中乡土地理的案例
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直接使用的乡土地理案例,分别以“你们家乡”、“本地”、“你居住地”、“你所在城市”、“你学校附近”等词语表述“乡土活动”开展的区域范围,用“分析”、“调查”、“查找”、“谈谈”、“讨论”等动词表述“乡土活动”开展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材内容要求,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乡土地理活动。“表1”是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明确提出乡土地理活动开展的案例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教材中明确提出对乡土地理知识运用内容分布在每章活动中,共有10项,其中以“调查”活动最多,为8项。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开展调查活动的方法、文明用语及注意安全等事项,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家长带领下,最好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学生直观、真切地感知家乡的地理事物,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回到学校后在老师指导下,运用书本所学的地理理论及地理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家乡的合理发展出谋划策。乡土地理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把教材内容与自然及社会实际结合,更加扎实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运用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的案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含有大量而丰富多彩的地理案例,这些地理案例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虽然教材中这些案例选择典型、实用,但这往往是学生不熟悉的地方和事物,学生所见所闻比较遥远,易导致学习失去热情。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可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认识和理解地理理性知识。“表2”是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可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案例的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共有23个地理案例,涉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环保、工程建设等方面,分布在所有章共10个节18个框题中。有世界的案例:欧洲、巴尔干、巴黎等地区和城市;有中国的案例:海口、武汉、西安、上海、深圳、扬州等城市和三峡工程、宝钢企业、珠江三角洲专业镇等,往往是以一些文字材料配以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等方式呈现。这些学生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的地方作為教学案例较难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所以,教材中的这些案例都可以用乡土地理案例以文字材料配以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等方式替换。就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走访观察,也可以组织学生以科考形式通过采访、调查、拍照和视频等收集教学案例素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学习提供乡土地理中的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环保等鲜明案例素材,替换教材中当地学生不熟悉的地方案例,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易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在课堂开展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能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真正实现合作探究的价值。
总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乡土地理案例具有宝贵的价值,它是学生可以亲眼看到、用手摸到、周围人们经常谈到的,学生最熟悉的、最具有亲切感的地理事物。用于课堂教学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极大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和科学探究欲望,也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命课堂”、“活力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II第4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1-109.
[2] 万明春.环境教育七年级下.第1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5-6.
[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1-31.
[4] 杨新.地理尝试教学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年第9期:12-13.
[5] 张玉强.地理课堂教学如何激趣.地理教育2011年第5期:8-10.
[6] 柏博.地理教材中知识的教育功能,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03年第2期: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