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件很值得思考的事:韩非子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人,但与此同时,他亦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天下。为何向往逍遥无为的道家思想会造就出韩非子这样一位主张法治的大家?
在道家的修行中或许可以窥见一些端倪。道士接受各种戒律,不断修炼自我,从而达到《逍遥游》中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的精神自由境界。以此推及天下,规则正是建成自由的高塔的绝佳基石。
规则固然带来束缚,但有失有得,规则亦给了我们更多的收获。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寿司的小野二郎,从选材到制作,每一步都是对规则的高度遵守,也正是这样对规则的高度认同,才使他能配得上“寿司之神”的美誉;用量杯喝水的德国人,背后是对秩序的无比尊崇,于是有了德国制造所象征的精益求精;在故宫修文物,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故宫文物的工人,才能得到“大国工匠”之称,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正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无数人对规则的坚持让我们看到规则给予人们的远不止束缚,还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当然,也不能一味地遵从规则,进而导致高塔的基石成为监牢的砖瓦。在封建专制时期,国民难以有真正的自由,而是将自身自由卖于帝王家。更不要说各种限制女子人权的所谓礼制了。古代西方的教会,与封建专制相似,制定各种规则,只为愚民政策,压抑人性,限制自由。于是有了辛亥革命,有了文艺复兴。可以说,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披着规则外衣的封建专制难逃被打破的结局。这与韩非子本人的经历何等相似,一味地强调法治而不思及公民的自由,最后一代大家甚至难得善终。
但是今日我們依旧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蔑视规则的行为在我们身边发生。自各种各样的中国式过马路到从虎山铤而走险进入动物园,自酒后驾车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到因丈夫还未上车就阻止高铁发车……这些事或小或大,付出各式各样代价的背后就是我们对规则的肆意破坏,但仿佛再多的触目惊心也不够激起部分人麻痹的神经,甚至假以自由之名随意地行走在规则之外。
我们不希望规则绑架精神的自由,重蹈人类历史上的暗无天日。但同样的,我们亦不希望自由之邦如希腊雅典,借自由之名迫害苏格拉底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唯愿自由与规则同行,以规则为基,建起自由的巴别高塔,证明人类能平衡自由与规则的木板。
富有格调的文章开篇直接打动了我。没有论述文的常见的冰冷,却有着论述文固有的思想性。首段对韩非子的讨论,第二段对《逍遥游》的暗用,还有对西方教会、东方封建专制的愚民政策的论断等多处,无不闪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当然,让我赞叹的还有作者掌握材料的丰实,细细一数,韩非子、寿司之神、用量杯喝水的德国人、故宫修文物的大国工匠、西方教会、中国式过马路等人物或事例,竟然有15处之多。另外,作者脱离了学生腔,老辣有力、文采飞扬、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也给文章加分不少。
在道家的修行中或许可以窥见一些端倪。道士接受各种戒律,不断修炼自我,从而达到《逍遥游》中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的精神自由境界。以此推及天下,规则正是建成自由的高塔的绝佳基石。
规则固然带来束缚,但有失有得,规则亦给了我们更多的收获。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寿司的小野二郎,从选材到制作,每一步都是对规则的高度遵守,也正是这样对规则的高度认同,才使他能配得上“寿司之神”的美誉;用量杯喝水的德国人,背后是对秩序的无比尊崇,于是有了德国制造所象征的精益求精;在故宫修文物,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故宫文物的工人,才能得到“大国工匠”之称,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正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无数人对规则的坚持让我们看到规则给予人们的远不止束缚,还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当然,也不能一味地遵从规则,进而导致高塔的基石成为监牢的砖瓦。在封建专制时期,国民难以有真正的自由,而是将自身自由卖于帝王家。更不要说各种限制女子人权的所谓礼制了。古代西方的教会,与封建专制相似,制定各种规则,只为愚民政策,压抑人性,限制自由。于是有了辛亥革命,有了文艺复兴。可以说,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披着规则外衣的封建专制难逃被打破的结局。这与韩非子本人的经历何等相似,一味地强调法治而不思及公民的自由,最后一代大家甚至难得善终。
但是今日我們依旧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蔑视规则的行为在我们身边发生。自各种各样的中国式过马路到从虎山铤而走险进入动物园,自酒后驾车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到因丈夫还未上车就阻止高铁发车……这些事或小或大,付出各式各样代价的背后就是我们对规则的肆意破坏,但仿佛再多的触目惊心也不够激起部分人麻痹的神经,甚至假以自由之名随意地行走在规则之外。
我们不希望规则绑架精神的自由,重蹈人类历史上的暗无天日。但同样的,我们亦不希望自由之邦如希腊雅典,借自由之名迫害苏格拉底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唯愿自由与规则同行,以规则为基,建起自由的巴别高塔,证明人类能平衡自由与规则的木板。
富有格调的文章开篇直接打动了我。没有论述文的常见的冰冷,却有着论述文固有的思想性。首段对韩非子的讨论,第二段对《逍遥游》的暗用,还有对西方教会、东方封建专制的愚民政策的论断等多处,无不闪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当然,让我赞叹的还有作者掌握材料的丰实,细细一数,韩非子、寿司之神、用量杯喝水的德国人、故宫修文物的大国工匠、西方教会、中国式过马路等人物或事例,竟然有15处之多。另外,作者脱离了学生腔,老辣有力、文采飞扬、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也给文章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