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多音字迫在眉睫(上)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汉语言的运用出现了较多的混乱现象,即使是“惟一”一词也有其他写法——“唯一”,多音字也常困扰着汉语使用者。针对多音字数量庞大、妨碍人际交流、影响学习工作、阻碍国家进步等一系列弊端,笔者从自己亲身经历谈起,有感而发,认为精简多音字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文章着重论述了精简多音字既有其必要性,更有其可能性,并尽笔者之所能,指出了目前可以顺利精简的一大批多音字。
  关键词:多音字;精简;必要性;可行性
  那年暑假,笔者有幸参加了我市举办的“领雁工程”的培训。讲座上,一位专家提起汉语使用的混乱现象时,说了一句话堪称经典的话,他说我们汉语是“连wéi一也不wéi一,怎能不乱!”是呀,“唯一”还是“惟一”?不wéi一吧?这指的是异形字的不统一导致汉语使用的混乱现象,由此笔者想到了汉语使用中多音字的扰人问题。
  一、多音字令人“昏昏”
  去年,笔者在教学中碰到一道语音题:南方的水稻分三种,即籼稻、粳稻、糯稻,请分别为它们的前一字注音。对于“糯”字,大部分学生都注对了音——nuò,而“籼”和“粳”是在字典的帮助下注的音:“xiān”“jīng”。
  可是,到了第二天,问题就来了。我班有位学生,成绩优秀,素来喜欢钻牛角尖,并且往往能钻出点名堂来。那天课堂上,他向笔者提出了质疑:“老师,我们昨天那个‘粳’字的注音不对,我昨天回家问了我的伯伯,他是种粮大户,他说这个字要读‘gěng’,不读‘jīng’。”
  答复这个质疑,笔者颇感为难。说实在话,笔者也正纳闷呢:这种米,自己叫了这么多年一直叫它“gěng米”,怎么到了字典上便成了“jīng米”?笔者只好说:“我们要相信字典,字典不会有错。”
  但近日发生的一件事,让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哪怕是字典也不得完全信奉!
  众所周知,陈寅恪先生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但他名字中的“恪”字该读什么?笔者用这个问题“拷问”同事们。同事甲是一个理科老师,平常普通话不怎么样,他应声读道:“gé。”结果引来嘘声一片:“你个‘半边秀才’,太没学问了!”同事乙道:“这是‘恪守道德’的‘恪’,读‘kè’嘛!”同事乙一脸的得意。然而,素有“学究”之称的同事丙发话了:“这个字有两种读音,一个是恪守道德的‘kè’,二是陈寅恪的‘què’。”傻眼了吧!笔者对同事丙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之前笔者不知道“恪”还有“què”的读音。
  然而,笔者在上网时偶然发现清华大学黄延复教授《陈寅恪“恪”字究竟读啥音的历史“公案”》一文时,又傻眼了!据黄先生介绍,陈寅恪先生名字中“恪”字的读音,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着分歧:一般人读“kè”,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读作“què”。辞书对此也有分歧,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绝大多数辞书,都只有“kè”音,而数量较少的一些晚清、民国出版的辞书中标注到“旧读què”。但为什么“旧读què”,语焉不详。后经黄先生考证,陈寅恪来自湖南,“恪”字在当地方言中读“quó”,因普通话(当年叫“国语”)里无此音,所以到了北方,便有人想当然地把陈先生称为“寅què”了。因属“细事”,包括陈先生本人在内,无人去做深究。于是,一段历史谜案产生了。黄先生揭出的谜底是,晚清、民国出版的辞书语焉不详的“旧读què”,不过是辞书编纂方为陈寅恪先生的名字专门“造”的一个音——què。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秀才认字读半边”要不得,盲目相信字典也要不得!自从这件事后,笔者开始重新审视那个被学生钻过“牛角尖”,自己虽疑惑却尽信书的问题,即“粳”的读音问题。
  据查,“粳”在《广韵》里是“居行切,音庚”。《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也是我国宋以前韵的集大成者。这部权威辞书中记录到,“粳”在唐宋时期是与“庚”同音的。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普通话。而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因此1978年出版的第一版《现代汉语词典》根据北方部分地区的发音,将“粳”字的读音定为“jīng”,确立了“粳(jīng)”在辭书中的地位。而1985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等部门审核通过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确定将“粳”的两种读音统一为(jīng),这标志着“粳(gěng)”在普通话里没有了“容身之地”。
  原来又是一桩文字公案!孰对孰错,已经了然。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两桩文字公案依然悬而未解!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2.结合活动,寓教于乐  活动是儿童最诗意的栖居,是儿童最本真的精神源泉,活动状态是孩子写作的最佳状态。引进游戏,寓教于乐,能让貌似枯燥的写作教学生动起来。在《中国年,中国味》这个主题性写作单元中,“活动”功不可没。  (1)“做”春节。请家长帮助学生参与到春节前的准备之中,如写春联、贴春联、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做年夜饭等。  (2)“过”春节。使同学们自觉融入到“春节”的民俗文化节日中,如守
期刊
经常听到有班主任说,“老喽,快干不动班主任喽”诸如此类的没有精气神的话,其实仔细一看,说话的人还不到四十五岁,正当年。诚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教师、老班主任或许正失去往日的风采,与年轻班主任相比会有各种各样的劣势。但在笔者看来,老班主任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经过实践和观察梳理,总结了以下几点:  老班主任的生活阅历丰富,对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更深入,班级管理经验更丰富。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这些老
期刊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亮点,但很少有教师踏实开展。本文通过简述一场班级辩论赛充分说明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小组合作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锻炼。辩论赛这个活动凸显了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因此,笔者认为,辩论赛不失为可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之一,值得倡导。  关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审视目前的作文教学方法,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彻底走出低效作文教学困境的有效措施,是摆在我们语文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作文成为一个自由、和谐,并能充分张扬学生个性,促使其全面发展的阵地,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方
期刊
内容提要:加强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从而使其能够熟读成诵,进一步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今后自学语文打下基础。  关键词:诵读;语文教学;作用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凡是出版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切的符号。”作者缘情而发,教师披文入情,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与作
期刊
朋友打来电话,十分焦急,原因是上初二的儿子几乎不与她们交流,问啥都是“不知道”。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当时恰是寒假,便邀请她带着儿子到我家来寄住,以便零距离观察孩子,找到问题的症结。  挂断电话,朋友儿子小屯的形象浮现在眼前。他略大金柳几个月,俩孩子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我记忆里的小屯活泼机智,当他想要金柳手中的玩具时,从来不抢,而是拿一个其他的玩具与其交换。那时,他们才刚牙牙学语,竟有如此情商,令
期刊
当今信息时代高速发展,我们的学生有着接受新知识,迅速提升能力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班级管理中,只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如何将班级管理与时代特征相联系,把学生的成长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呢?笔者经过不断地思考与探索,把目光聚焦到“创客”班级的打造上。  “创客”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正是受此启发,笔者在班级管理方面转变了原有的班级管理理念,提出了打造“创客”班
期刊
爱因斯坦和卓别林虽然不同行,但他们互相推崇、惺惺相惜,成为一时美谈。不管是大家都看得懂的电影《摩登时代》,还是很少有人能弄懂的相对论,都代表着他们各自行业的最高水准。他们也因此成为行业精英、业界翘楚,成为了让人敬仰的伟人。虽然隔行,却不隔山,他们的努力和智慧,以及他们的业绩跨越了行业的限制,成为普及人类的共同成就。  这种跨行业、跨民族、跨国界的成果,这些互相欣赏、互相钦佩的精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
期刊
从小到大,各种物品陪伴着孩子们一起成长,这些物品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在父母无暇顾及孩子时,这些陪伴孩子们长大的物品就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他们对这些陪伴自己成长的物品产生了浓浓的喜爱之情。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将这份喜爱写出来呢?下面就以经常陪伴孩子们的玩具为例,说一说笔者的想法。  一、透过外形描写,表现喜爱之意  写玩具的外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是如何通过对外形的描述表现出学生对玩具
期刊
我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发表过一些文章,之前为此颇为自负,但一些同事把爱化为文字的行为却让我的骄傲迅速减少,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侯海阳老师。  侯老师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她认真观察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用心做着教育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转变很快。更难能可贵的是,侯老师善于做后续工作,她把自己的做法、经验、看法等总结了出来,形成文字,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水平,而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