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漫的散文诗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gao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夕书
  冬与春,只隔一声问候。明月半床。
  守着静,听新年的钟声唤醒梦中之梦。庚子年,可爱而可怕。记住一个白色的词:灾难。在世界后面,生命中跳出来的“悲沧”,存在季节的里程。至少我们还活着。被距离,隔离成孤零零的眸子,放着明亮。
  腊月,苍白的沉默,枝头上还残留着一层积雪,一群人,一场生命在静止地奔跑,漆黑的夜,谁也躲不开。
  今天的黎明,仰起头,新与旧,在一声辞别中进行,谁也挡不住春的笑靥,发一片青叶,没有永恒的寒冬。山前,有多少深红的花,多少新月,多少长生的树,辛丑老牛发出吼声,一只脚坚定不移地扭转,另一只环形地奔走。
  我们背对着裂开的天空,见有玫瑰色的红。推开时间的门环。除夕,最光明的一晚。
  惊蛰散曲
  所以,雨瘦梨花,清晨端起,有泪或无泪。春,给湿云润了气色,新绿深处,夜一寸,春一梦数年,找不到一支婉转的节奏。孤独将曙光早早升起,太阳却敛着,启蛰,痛着揉成了一朵花的绛红。在雨的背后,它在等谁,我在等谁!
  一首诗的忧伤漏出夹角的天空。有一点暖意,翠绿的风行走地面,我踮起脚尖,高点,再高点,时间也踮起,我将背贴近太阳,述说着衷曲。这,小小的热爱,该算不上太大罪过,我红着脸在春时承认,过惊蛰时也不否认。悱恻,一闪,我把生命的一半给了惊蛰,来年的春天,最年轻,缠绵,更生。
  腊月初八
  初八的太阳,像苍穹产下的金蛋,黎明挤满了热烈的金黄,光芒层层包裹着。
  我站立在阳光显著的边缘。
  不是流泪,你信吗?一回眸,外婆如青黛的山早已缩成了一团,大寒,依然屹立。
  记得,记得,是你一边绣着花,一边唱歌,我乖巧地偎依你怀里喝着腊八粥,痴迷迷地凝视你,凝视天。群星哭泣,你的声音穿越世界。隔开一个意念,隔开了永恒。
  我的灵魂苦甜,像袅袅炊烟盛满了对生活馈赠的敬意,我常常守望入室的光芒,喝着人生况味,岁月苦熬的粥,对于生与死和更黑的黎明的命题,我无知,无解!
  我愿意像一只雪地的驴子,驮着云。谁来过,谁走过,你名字,山河知道。
  昨夜的笔滑落,今晨又高高举起。
  ——選自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奶奶站在大门口等我们的情景。  不管什么时候回家,无论哪条路上归来,只要能看见老家的大门,就似乎能看到等在大门口的奶奶。踮着的小脚,期待的表情,那手背上突起青筋的瘦手里,永远拄着一根黑色的弯头拐杖。  拐杖是爸爸从西安买回来的。打从到手后,奶奶就再也没离开过它。用着的时候拄着,用不着的时候提着,白天傍着身子,晚上靠着枕头,一旦有人问起,她就会郑重地介绍:儿子在西安给我买的,脸上写
期刊
翻过一座座山,走过一道道河,顺着那漫卷的白云、沁人的清风往前走,一声声甜格生生、脆格灵灵的信天游,就会把你带进这黄天厚土的大陕北。  陕北到底有多美?先看看它的四季。  春天的陕北,你能体会到它的清新和萌动。农历老年一过,河冰开始消融,大地开始解冻,万物一天天开始复苏和萌生,整个陕北高原呈现出一种潮潮的、融融的暖意。这时候,你会听到黄鹂在枝头上“恰恰”放歌,鸭鹅在河坝里“呷呷”欢唱,那催种的布谷鸟
期刊
当严冬的脚步止住了余威的宣泄,我时常看看窗外的几行杏树,期待着早春的来临。春寒料峭却抵不住杏树报春的欲望,不经意间树枝上生长出米粒大小的突起,仿佛奏响着春的序曲。很快,枝桠上的突起慢慢变大,像一团团增大的棉球,萌发着洁白的遐想。其实它们早已酝酿了很久,期待了很久,只等着一场春雨或者几天暖和的天气的来临。都说春雨贵如油。早春的雨不是说来就来的,干燥多风一直是立春节气特有的脸色。早春还是个反复无常的过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在为100周年党庆写征文。在写征文的同时,我想了好多好多……  百年前,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真正像《国际歌》里头唱的“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从1949年开始,曾经一无所有的中国穷人真正做了天下的主人!我千万次在心里欢呼、在心里歌唱:党啊!母亲,母亲只生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我生在红旗下,长在甜水里,党的阳光雨露沐浴我成长。我庆
期刊
二叔嗜茶,他算的上是我们村里第一个喝茶叶的人吧。在农村,我们只有在冬天里才喝开水;夏季里,渴了就从井里打上一桶水,舀上一瓢,咕咚咚一口气喝完,然后一抹嘴,别提多过瘾。而二叔一年四季,无论走到哪里,总是神气地端着一个玻璃瓶子,这个瓶子原是装水果罐头的,厚厚的瓶子里飘着几片黄黄的叶子,映衬得里面的茶水也黄黄的。他边跟别人说话,边时不时打开玻璃瓶盖子,仿佛很烫似的,吹吹上面的叶子,有滋有味地咂上一两口,
期刊
1994年4月,当第二次全国经济浪潮席卷海南省经济特区时,气盛轻狂的关山牧马毅然决然地辞去国家银行的工作接受组织安排外派学习提升。  一、海航之行  工作需要,1994年4月23日上午10时许,他接到柳处长来电请关山牧马来总行,要事约谈。于是他匆忙放下手头工作赶到指定地点听从组织安排,带随从秦滨一起去海南省经济特区学习。并答应明天出发。4月24日早7:30分从西安咸阳机场航班乘海航波音6777航班
期刊
一  二○一九年农历正月十九,北国边疆小镇——内蒙古天边草原乌拉盖还是处在白雪皑皑的冰天雪地中。  远处不时响起稀稀拉拉的鞭炮声,人们还洋溢在新年的气氛里。  突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这祥和的气氛,是居住在内蒙古乌海市的弟弟打来的电话,告知与他一起生活的母亲在半个小时前已安详地走了。  母亲活了89岁的高龄,她一生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人品高尚。在过去经济紧张条件艰苦的岁月
期刊
一  走萨让,走得我筋疲力尽,走得我胆战心惊,走得我一颗心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从札达县城至萨让乡的180公里路,我们一行几人顶着星星出门,披着月光入店,扎扎实实地走了两半夜一整天。  沿着皱皱巴巴的土林一路向西向南,扑面而来的是荒凉无限。地貌是支离破碎的不规则,道路是七弯八拐的不平坦。正是万山红遍的金秋季节,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完全是一派冬天的景象——不见一棵树长在山间,没有一朵花开在道边,只有
期刊
看着一幅王增延老师的人物画像,我又一次想起这个画框里看我的陕北老汉。  这个老汉不是别人,他是我爷爷。看着他这张饱经沧桑的面容,三十多年一直在我耳畔萦绕的一句话又一次回响。  那是1988年冬至的早晨,爷爷因皮肤病感染卧床长达几十天,眼看着已到油枯灯熄的弥留之际,我和爸爸、二姑给他穿上了适合他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的老衣。看着我们给他穿老衣,爷爷也知道自己将要和这个他生存了几十年的地方告别了,和守在他身
期刊
生命之轻  因为开了空调,诊断室的门虚掩着,有人不停地敲门。我正在给一个病人开处方,我说:“进来。”敲门声还是不紧不慢地继续。病人拉开门,一个男人差点跌了进来。他说了一串话,我只听懂了几个字。彝族,我一看他的样子,心里明白了几分。我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询问,他到底要做什么手术,谁做手术。乐山的峨边马边和金口河是彝族聚居地,这些年出来看病的彝族越来越多。我听不懂彝语,他们却能听懂我的话。我对男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