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对国外劳动市场中介实证研究中有关劳动中介对工作寻找者的就业影响的文献进行总结评述,以期对中国的劳动市场中介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研究者主要是利用国家权威的调查统计数据、个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具体案例的访谈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劳动市场中介主要是通过帮助工作寻找者发现职位空缺信息、把工作寻找者的技能和可信赖性传递给雇主以及提高工作寻找者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质量这三种途径来促进求职者与工作职位的匹配。由于中国的劳动市场及劳动中介在很多方面都与国外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国外的研究结果在国内的特殊情况下是否适用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劳动市场中介 实证研究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03-03
一、引言
随着经济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用工制度改革的引入与推广,中国的劳动市场逐步得以建立并日益成熟。劳动市场中介,作为劳动市场供需双方的粘合剂和润滑剂,在过去30多年里也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从服务于低端劳动市场的保姆介绍所到为大公司寻觅高端人才的猎头公司,从提高劳动力质量的职业培训到解决劳资纠纷的劳动争议仲裁。劳动市场中介以不同的形式服务于各类劳动市场,对工作寻找者的就业以及雇主的招聘和用工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探究劳动市场中介对劳动市场的供需双方产生影响的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也成了此领域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热点。笔者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对国外劳动市场中介的实证研究中有关对劳动者就业影响的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期对国外的此类研究有所了解,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所借鉴。
二、劳动市场中介的概念涵义
在劳动力市场的经典模式中,劳动市场中介是不存在的,也不需要存在,劳动市场是一个纯净的点市场,其主要特征是完全的信息和分散的价格接受者(Autor,2008)。但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中,信息经常是不完全的和不对称的,搜寻劳动市场信息是有成本的,这为第三方即劳动市场中介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Autor,2008)。但在对劳动市场中介的实证研究中,关于劳动市场中介的具体概念和涵义,相关的研究学者并无统一的定论。如Benner等(2007)认为劳动市场中介是一些通过工作匹配、培训和职业支持服务等把就业关系连接起来的公共的、私人的、非赢利性的或会员制的组织;Autor(2008)认为,劳动市场中介是位于工人和公司之间的可以帮助、通知和控制工人和公司之间的匹配、工作的完成和冲突的解决的实体或机构,二人都强调劳动市场中介是能促进供需双方匹配的组织或机构,不同的是Benner等比较关注组织影响劳动市场产出的程度,而Autor则包括劳动市场中介的市场以及社会作用。还有的学者从广义的对劳动市场两端所起的链接功能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如Haulman等(1987)把劳动市场中介分为三类:正式的教育系统(包括提供工作咨询、就业指导、合作的教育项目、职业策划和帮助雇主招聘);正式的劳动市场中介(包括私人就业机构、工作服务、报纸广告、工会的工作介绍等);非正式的中介(朋友和亲属提供的信息)。Carnevale和Desrochers(2004)认为,劳动市场中介包括那些把个人和社区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的习惯、传统、公共和私人的机构以及公共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管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概念界定,都强调了劳动市场中介在劳动市场中所发挥的连接供需双方的功能。
三、劳动市场中介影响工作寻找者就业的途径
对于工作寻找者来说,如何发现就业机会和向雇主传达自己的技能和可信赖性是工人寻找工作的主要成本(Benner et al.,2007)。许多工人是通过使用社会关系网络来解决这个双重问题,常常是通过使用朋友和亲属来获得工作信息和信任推荐(Granovetter,1995;Fernandez和Weinberg,1997)。另一些人则发现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不能胜任这个任务,尤其是当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被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限制时(Jargowsky,1997;Pastor和Adams,1996)。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市场中介将部分地替代这种角色(Benner et al.,2007)。因此,劳动市场中介对工作寻找者的就业影响的途径可能有三种:第一,帮助工作寻找者发现符合自己意愿和特征的职位空缺信息;第二,把工作寻找者的技能和可信赖性传递给雇主;第三,提高工作寻找者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质量。
提供劳动市场信息是劳动市场中介参与劳动市场运作的最基础水平,所有的劳动市场中介都会给工作寻找者带来或多或少的职位空缺信息以供选择。一些中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招聘形式是纯粹的信息发布。一些以派遣为主的中介,如临时帮助机构(B heim and Cardoso,2007;Kvasnicka,2007;Andersson et al.,2007;Peck and Theodore,1998,2001)、公共的和非营利性的机构(Benner,2003;Pastor et al.,2003;Benner et al.,2007)等,他们在把工人送入岗位之前的最重要工作就是从客户公司获得空缺职位的列表,然后再根据工人的意愿和特征以及岗位要求把工人和工作匹配起来。能给工作寻找者提供最大量信息的劳动市场中介是招聘网站。一般的工作网站能提供各种各样的职位信息,具体的用人单位网站的招聘版面可以提供特定职位的详细信息,而且在线申请可以很方便地把工作请求发送过去。这使得工作寻找者的搜寻可以随时进行且可以在更广大的地理范围内收集工作信息(Nakamura et al.,2007)。招聘网站的申请人跟踪系统或“工作警报”在出现符合申请人特征和要求的工作之后会自动地通知申请人,这既节省了工作寻找者的时间,也可以更方便地接收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位信息,因而更有利于被动寻找者及时了解职位空缺信息(Nakamura et al.,2007;Stevenson,2007)。所以在线工作搜寻可以获得的信息量要明显大于传统搜寻方式可以获得的(Rooy et al.,2003;Feldman and Klass,2002)。
除了向工作寻找者提供职位信息外,一些劳动市场中介还可以把工作寻找者的技能和可信赖性传递给雇主。许多中介,特别是公共的和非营利性的部门,把为工作寻找者提供培训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这种培训的一个方面是简单的工作寻找技能和“工作准备”,另一方面是提供一些基本的职业培训(Benner et al.,2007)。这些培训服务提供的本身就向雇主传递了一个信息,即由这些中介派送去的工人是具有某种技能的。一些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本身就是行业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组织,因此由他们派遣出去的工人对雇主来说是可信赖的。一些在行业基础上建立的社区学校经常请在该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的雇主担任教员,一些行业里接受工会派遣员工的雇主原本就是该工会培训派遣出去的工人,后来自己做了雇主(Benner et al.,2007)。这更增进了雇主对由这些中介派遣的员工的技能信任。这种信任很自然地提高了工作寻找者的就业可能性。对于临时帮助机构的员工来说,由于他们在法律上的雇主是临时帮助机构(Autor et al. 1999;Erickcek and Housman,1997;Houseman et al.,2001;Kalleberg,2000;Neuwirth,2004),所以机构对他们的信任就潜在地影响了客户公司的雇主对他们的信任,机构把他们派遣入某一个工作岗位就潜在地告诉了雇主他们具有该岗位需要的工作技能。
另外,一些劳动市场中介可能在帮助建立高质量的社会关系网络上发挥作用。社会关系网络在工作寻找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承认(Granovetter,1995;Bian and Ang,1997;Sanders et al.,2002),因此帮助工人加强社会关系网络,尤其是建立可能提高就业产出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工作搜寻的成功和向上的职业流动是很重要的。一些非营利性的和公共的劳动市场中介,会有意识地加强对雇员客户的社会关系网络建设,几乎每一个提供培训的非营利性或公共劳动市场中介都花一定的时间培训工作寻找者的交流技能(Benner et al.,2007)。有些劳动市场中介,如硅谷的一个职业协会,为会员建立在线社区,为新进入者接触地区内的其他工作场所的大量的会员提供机会;还有一些劳动市场中介,让新进入者和熟练的老员工之间建立师徒关系,以此促进新员工更快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去(Benner et al.,2007)。一些以高技能的专业劳动力为主的员工配备公司,针对不同的项目,让其高技能劳动力组成专业团队一起工作,这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也有利于雇员之间的技术交流(Rassuli,2005),同时也扩展了其员工的人际关系网络。
因此,劳动市场中介通过加强工作信息、技能信息的传递和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建设而降低了个体的工作寻找成本并提高了工作匹配效率,从而促进了失业者的就业以及已就业者的向上的职业流动。大多数的劳动市场中介能发挥这种积极影响。但关于临时帮助机构对弱势人群的职业晋升的影响,学者们是有争论的。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因为临时帮助公司面临很低的雇用和解雇成本,他们可能会选择雇用那些存在严重就业困难的候选人(Abranam1988;Katz和Krueger,1999;Houseman et al.,2003;Kalleberg et al.,2003),这些中介机构有助于那些寻求就业帮助的人更快地接触到工作(Andersson et al.,2007),为弱势工人提供了一个劳动市场入口(Andersson et al.,2007;Kvasnicka,2007),使找不到永久性工作的人可以留在劳动市场中(Farber,1999)。而就业困难的人可以通过临时职位来获得工作经验和劳动市场经历,可以通过临时工作来提高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范围和质量,这对发现一份更好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临时帮助服务有助于弱势群体最终走向更好的更稳定的就业(Autor,2003;Andersson et al.,2007)。但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临时帮助公司经常提供的是不稳定的和低技能的工作,这使工人没有多少机会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或参与富有成效的工作搜寻(Parker,1994;Pawasarat,1997;Jorgenson和Riemer,2000)。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临时帮助就业既不能对弱势工人的未来更稳定的就业提供踏脚石功能,但也不存在任何不利的影响,只是为失业者提供了一个工作入口的功能(Kvasnicka,2007)。
在国外的实证研究中,主要有三种研究数据的来源:一种是国家权威的调查统计数据,如,Bheim和Cardoso(2007)用葡萄牙的雇主—雇员的数据库来研究葡萄牙的临时帮助就业服务中的工人是否遭受到工资损失,Kvasnicka(2007)用德国联邦就业服务的管理数据来研究德国的临时帮助就业是否具有踏脚石的作用,Andersson et al.(2007)用美国联邦失业保险数据研究临时帮助机构在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上的作用;另一种是学者个人的调查数据,如,Freeman在2007年在世界范围内对网上工作搜寻进行的调查(Nakamura et al.,2007);还有一种是具体案例的深入访谈,如Peck和Theodore分别在1998年和2001年两次对芝加哥的临时帮助机构进行深入的访谈,Benner等(2007)对硅谷和密尔沃基的各种劳动市场中介以及中介使用者进行访谈。
四、结论
通过对国外实证研究的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市场中介主要是通过帮助工作寻找者发现职位空缺信息、把工作寻找者的技能和可信赖性传递给雇主以及提高工作寻找者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质量这三种途径来促进求职者与工作职位的匹配。研究者主要是利用国家权威的调查统计数据、个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具体案例的访谈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相对而言,我们国内的研究主要在于劳动市场中介所发挥的工作信息通道的作用(如,曾湘泉,2008),而对劳动中介怎样帮助传递工作寻找者的可信赖性、怎样帮助个体提高社会关系网络质量等方面则缺乏深入的分析。虽然国外对此已经有了一些研究结论,但我们国内的劳动市场与国外劳动市场在形成发展以及运作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有很多的差异,同时我国的劳动中介形成比较晚,与国外的劳动中介的内涵及运作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国外已经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我国劳动市场的实际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06JJD790009)“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劳动市场分割问题:理论研究与经验探索”]
参考文献:
1.Autor,David H.2008.The Economics of Labor Market Intermediation: an Analytic Framework[R]. 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 September2008
2.Benner,Chris,Laura Leete,and Manuel Pastor.2007.Staircaseus or Treadmills Labor Market Intermediaries and Economic Opportunity in a Changing Economy[M].New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3.Haulman,Clyde A.,Frederick A.Raffa,and Brian Bungeling.1987.Assessing the Labor Market Intermediary Role of Job Service:Note[J].Growth and Change,Winter
4.Carnevale,Anthony P.and Donna M.Desrochers.2004."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abor Market Medi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In Workforce Intermediarie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edited by Robert P.Giloth.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5.Granovetter,Mark.1995.Getting a Job:A Study of Contacts and Career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Fernandez,Roberto M. and Nancy Weinberg.1997.Sifting and Sorting: Personal Contacts and Hiring in a Retail Bank[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2(6):883-902
7.Jargowsky,Paul.1997.Poverty and Place: Ghettos, Barrios,and the American City[M].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8.Pastor,Manueland Ana Robinson Adams.1996.Keeping Down with the Jones:Neighbors, Networks,and Wages[J].Rewiew of Regional Studies26(2):115-145
9.B heim,René and Ana Rute Cardoso, 2007. Temporary help services employment in Portugal,1995-2000[R].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September2008
10.Kvasnicka,Michael.2007.Does Temporary Help Work Provide a Stepping Stone to Regular Employment[R]. 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 September2008
11.Andersson,Fredrik,Harry J.Holzer,andJulia Lane.2007.Temporary Help Agencies and the Advancement Prospects of Low Earners[R].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 September2008
12.Peck,Jamie and Nikolas Theodore.1998.The Business of Contingent Work:Growth and Restructuring in Chicago's Temporary Employment Industory[J].Work, Employment & Society, Vol.12,No.4,pp.665-674,December
13.Peck,Jamie and Nik Theodore.2001.Contingent Chicago: Restructuring the Spaces of Temporary Lab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Vol.25,3 September
14.Benner,Chris. 2003.Labour Flexibilit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Role of Labour Market Intermediaries[J].Regional Studies,Vol.37,pp 621-633,August/October
15.Pastor,Manuel,Laura Leete,Laura Dresser,Chris Benner,Annette Bernhardt,Bob Brownstein,and Sarah Zimmerman.2003.Economy Opportunity in a Volatile Economy: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Labor Market Intermediaries in Two Regions[R],2003,5
16.Nakamura,Alice O.,Kathryn L.Shaw,Richard B. Freeman,Emi Nakamura,and Amanda Pyman.2007.Jobs Online[R].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September2008
17.Stevenson,Betsey.2008.The Internet and Job Search[R],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September2008
18.Rooy,David L.Van,Alexander Alonso,andZachary Fairchild.2003.Has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Eliminated the Traditional Job Search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Volume11,Numbers2/3,June/September
19.Feldman,Daniel C.and Brian S.Klass.2002.Internet Job Hunting:a Field Study of Applicant Experiences with On-line Recruiting[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ummer2002,Vol.41,No.2,Pp.175-192
20.Autor,David,Frank Levy,and Richard J.Murnane. 1999.Skills Training in the Temporary Help Sector: Employer Motivations and Worker Impacts.MIT Mimeograph, September.
21.Erickcek,George .and Susan Houseman. 1997.Temporary,Part-time, and Contract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port on the W.E.Upjohn Institute's Employer Survey on Flexible Staffing Policies[R].Kalamazoo,Mich.:W.E.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June).
22.Houseman,Susan N.,Arne L.Kalleberg, and George A.Erickcek.2001.The Role of Temporary Help Employment in Tight Labor Markets[R].Working paper 01-73. Kalamazoo, Mich.:W.E.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 (June).
23.Kalleberg,Arne.2000.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Part-time, Temporary,and Contract Work[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341-365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上海 200000;加拿大莱斯桥大学)
(责编:吕尚)
关键词:劳动市场中介 实证研究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03-03
一、引言
随着经济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用工制度改革的引入与推广,中国的劳动市场逐步得以建立并日益成熟。劳动市场中介,作为劳动市场供需双方的粘合剂和润滑剂,在过去30多年里也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从服务于低端劳动市场的保姆介绍所到为大公司寻觅高端人才的猎头公司,从提高劳动力质量的职业培训到解决劳资纠纷的劳动争议仲裁。劳动市场中介以不同的形式服务于各类劳动市场,对工作寻找者的就业以及雇主的招聘和用工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探究劳动市场中介对劳动市场的供需双方产生影响的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也成了此领域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热点。笔者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对国外劳动市场中介的实证研究中有关对劳动者就业影响的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期对国外的此类研究有所了解,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有所借鉴。
二、劳动市场中介的概念涵义
在劳动力市场的经典模式中,劳动市场中介是不存在的,也不需要存在,劳动市场是一个纯净的点市场,其主要特征是完全的信息和分散的价格接受者(Autor,2008)。但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中,信息经常是不完全的和不对称的,搜寻劳动市场信息是有成本的,这为第三方即劳动市场中介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Autor,2008)。但在对劳动市场中介的实证研究中,关于劳动市场中介的具体概念和涵义,相关的研究学者并无统一的定论。如Benner等(2007)认为劳动市场中介是一些通过工作匹配、培训和职业支持服务等把就业关系连接起来的公共的、私人的、非赢利性的或会员制的组织;Autor(2008)认为,劳动市场中介是位于工人和公司之间的可以帮助、通知和控制工人和公司之间的匹配、工作的完成和冲突的解决的实体或机构,二人都强调劳动市场中介是能促进供需双方匹配的组织或机构,不同的是Benner等比较关注组织影响劳动市场产出的程度,而Autor则包括劳动市场中介的市场以及社会作用。还有的学者从广义的对劳动市场两端所起的链接功能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如Haulman等(1987)把劳动市场中介分为三类:正式的教育系统(包括提供工作咨询、就业指导、合作的教育项目、职业策划和帮助雇主招聘);正式的劳动市场中介(包括私人就业机构、工作服务、报纸广告、工会的工作介绍等);非正式的中介(朋友和亲属提供的信息)。Carnevale和Desrochers(2004)认为,劳动市场中介包括那些把个人和社区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的习惯、传统、公共和私人的机构以及公共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管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概念界定,都强调了劳动市场中介在劳动市场中所发挥的连接供需双方的功能。
三、劳动市场中介影响工作寻找者就业的途径
对于工作寻找者来说,如何发现就业机会和向雇主传达自己的技能和可信赖性是工人寻找工作的主要成本(Benner et al.,2007)。许多工人是通过使用社会关系网络来解决这个双重问题,常常是通过使用朋友和亲属来获得工作信息和信任推荐(Granovetter,1995;Fernandez和Weinberg,1997)。另一些人则发现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不能胜任这个任务,尤其是当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被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限制时(Jargowsky,1997;Pastor和Adams,1996)。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市场中介将部分地替代这种角色(Benner et al.,2007)。因此,劳动市场中介对工作寻找者的就业影响的途径可能有三种:第一,帮助工作寻找者发现符合自己意愿和特征的职位空缺信息;第二,把工作寻找者的技能和可信赖性传递给雇主;第三,提高工作寻找者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质量。
提供劳动市场信息是劳动市场中介参与劳动市场运作的最基础水平,所有的劳动市场中介都会给工作寻找者带来或多或少的职位空缺信息以供选择。一些中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招聘形式是纯粹的信息发布。一些以派遣为主的中介,如临时帮助机构(B heim and Cardoso,2007;Kvasnicka,2007;Andersson et al.,2007;Peck and Theodore,1998,2001)、公共的和非营利性的机构(Benner,2003;Pastor et al.,2003;Benner et al.,2007)等,他们在把工人送入岗位之前的最重要工作就是从客户公司获得空缺职位的列表,然后再根据工人的意愿和特征以及岗位要求把工人和工作匹配起来。能给工作寻找者提供最大量信息的劳动市场中介是招聘网站。一般的工作网站能提供各种各样的职位信息,具体的用人单位网站的招聘版面可以提供特定职位的详细信息,而且在线申请可以很方便地把工作请求发送过去。这使得工作寻找者的搜寻可以随时进行且可以在更广大的地理范围内收集工作信息(Nakamura et al.,2007)。招聘网站的申请人跟踪系统或“工作警报”在出现符合申请人特征和要求的工作之后会自动地通知申请人,这既节省了工作寻找者的时间,也可以更方便地接收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位信息,因而更有利于被动寻找者及时了解职位空缺信息(Nakamura et al.,2007;Stevenson,2007)。所以在线工作搜寻可以获得的信息量要明显大于传统搜寻方式可以获得的(Rooy et al.,2003;Feldman and Klass,2002)。
除了向工作寻找者提供职位信息外,一些劳动市场中介还可以把工作寻找者的技能和可信赖性传递给雇主。许多中介,特别是公共的和非营利性的部门,把为工作寻找者提供培训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这种培训的一个方面是简单的工作寻找技能和“工作准备”,另一方面是提供一些基本的职业培训(Benner et al.,2007)。这些培训服务提供的本身就向雇主传递了一个信息,即由这些中介派送去的工人是具有某种技能的。一些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本身就是行业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组织,因此由他们派遣出去的工人对雇主来说是可信赖的。一些在行业基础上建立的社区学校经常请在该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的雇主担任教员,一些行业里接受工会派遣员工的雇主原本就是该工会培训派遣出去的工人,后来自己做了雇主(Benner et al.,2007)。这更增进了雇主对由这些中介派遣的员工的技能信任。这种信任很自然地提高了工作寻找者的就业可能性。对于临时帮助机构的员工来说,由于他们在法律上的雇主是临时帮助机构(Autor et al. 1999;Erickcek and Housman,1997;Houseman et al.,2001;Kalleberg,2000;Neuwirth,2004),所以机构对他们的信任就潜在地影响了客户公司的雇主对他们的信任,机构把他们派遣入某一个工作岗位就潜在地告诉了雇主他们具有该岗位需要的工作技能。
另外,一些劳动市场中介可能在帮助建立高质量的社会关系网络上发挥作用。社会关系网络在工作寻找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承认(Granovetter,1995;Bian and Ang,1997;Sanders et al.,2002),因此帮助工人加强社会关系网络,尤其是建立可能提高就业产出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工作搜寻的成功和向上的职业流动是很重要的。一些非营利性的和公共的劳动市场中介,会有意识地加强对雇员客户的社会关系网络建设,几乎每一个提供培训的非营利性或公共劳动市场中介都花一定的时间培训工作寻找者的交流技能(Benner et al.,2007)。有些劳动市场中介,如硅谷的一个职业协会,为会员建立在线社区,为新进入者接触地区内的其他工作场所的大量的会员提供机会;还有一些劳动市场中介,让新进入者和熟练的老员工之间建立师徒关系,以此促进新员工更快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去(Benner et al.,2007)。一些以高技能的专业劳动力为主的员工配备公司,针对不同的项目,让其高技能劳动力组成专业团队一起工作,这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也有利于雇员之间的技术交流(Rassuli,2005),同时也扩展了其员工的人际关系网络。
因此,劳动市场中介通过加强工作信息、技能信息的传递和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建设而降低了个体的工作寻找成本并提高了工作匹配效率,从而促进了失业者的就业以及已就业者的向上的职业流动。大多数的劳动市场中介能发挥这种积极影响。但关于临时帮助机构对弱势人群的职业晋升的影响,学者们是有争论的。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因为临时帮助公司面临很低的雇用和解雇成本,他们可能会选择雇用那些存在严重就业困难的候选人(Abranam1988;Katz和Krueger,1999;Houseman et al.,2003;Kalleberg et al.,2003),这些中介机构有助于那些寻求就业帮助的人更快地接触到工作(Andersson et al.,2007),为弱势工人提供了一个劳动市场入口(Andersson et al.,2007;Kvasnicka,2007),使找不到永久性工作的人可以留在劳动市场中(Farber,1999)。而就业困难的人可以通过临时职位来获得工作经验和劳动市场经历,可以通过临时工作来提高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范围和质量,这对发现一份更好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临时帮助服务有助于弱势群体最终走向更好的更稳定的就业(Autor,2003;Andersson et al.,2007)。但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临时帮助公司经常提供的是不稳定的和低技能的工作,这使工人没有多少机会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或参与富有成效的工作搜寻(Parker,1994;Pawasarat,1997;Jorgenson和Riemer,2000)。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临时帮助就业既不能对弱势工人的未来更稳定的就业提供踏脚石功能,但也不存在任何不利的影响,只是为失业者提供了一个工作入口的功能(Kvasnicka,2007)。
在国外的实证研究中,主要有三种研究数据的来源:一种是国家权威的调查统计数据,如,Bheim和Cardoso(2007)用葡萄牙的雇主—雇员的数据库来研究葡萄牙的临时帮助就业服务中的工人是否遭受到工资损失,Kvasnicka(2007)用德国联邦就业服务的管理数据来研究德国的临时帮助就业是否具有踏脚石的作用,Andersson et al.(2007)用美国联邦失业保险数据研究临时帮助机构在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上的作用;另一种是学者个人的调查数据,如,Freeman在2007年在世界范围内对网上工作搜寻进行的调查(Nakamura et al.,2007);还有一种是具体案例的深入访谈,如Peck和Theodore分别在1998年和2001年两次对芝加哥的临时帮助机构进行深入的访谈,Benner等(2007)对硅谷和密尔沃基的各种劳动市场中介以及中介使用者进行访谈。
四、结论
通过对国外实证研究的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市场中介主要是通过帮助工作寻找者发现职位空缺信息、把工作寻找者的技能和可信赖性传递给雇主以及提高工作寻找者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质量这三种途径来促进求职者与工作职位的匹配。研究者主要是利用国家权威的调查统计数据、个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具体案例的访谈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相对而言,我们国内的研究主要在于劳动市场中介所发挥的工作信息通道的作用(如,曾湘泉,2008),而对劳动中介怎样帮助传递工作寻找者的可信赖性、怎样帮助个体提高社会关系网络质量等方面则缺乏深入的分析。虽然国外对此已经有了一些研究结论,但我们国内的劳动市场与国外劳动市场在形成发展以及运作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有很多的差异,同时我国的劳动中介形成比较晚,与国外的劳动中介的内涵及运作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国外已经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我国劳动市场的实际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06JJD790009)“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劳动市场分割问题:理论研究与经验探索”]
参考文献:
1.Autor,David H.2008.The Economics of Labor Market Intermediation: an Analytic Framework[R]. 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 September2008
2.Benner,Chris,Laura Leete,and Manuel Pastor.2007.Staircaseus or Treadmills Labor Market Intermediaries and Economic Opportunity in a Changing Economy[M].New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3.Haulman,Clyde A.,Frederick A.Raffa,and Brian Bungeling.1987.Assessing the Labor Market Intermediary Role of Job Service:Note[J].Growth and Change,Winter
4.Carnevale,Anthony P.and Donna M.Desrochers.2004."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abor Market Medi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In Workforce Intermediarie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edited by Robert P.Giloth.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5.Granovetter,Mark.1995.Getting a Job:A Study of Contacts and Career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Fernandez,Roberto M. and Nancy Weinberg.1997.Sifting and Sorting: Personal Contacts and Hiring in a Retail Bank[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2(6):883-902
7.Jargowsky,Paul.1997.Poverty and Place: Ghettos, Barrios,and the American City[M].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8.Pastor,Manueland Ana Robinson Adams.1996.Keeping Down with the Jones:Neighbors, Networks,and Wages[J].Rewiew of Regional Studies26(2):115-145
9.B heim,René and Ana Rute Cardoso, 2007. Temporary help services employment in Portugal,1995-2000[R].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September2008
10.Kvasnicka,Michael.2007.Does Temporary Help Work Provide a Stepping Stone to Regular Employment[R]. 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 September2008
11.Andersson,Fredrik,Harry J.Holzer,andJulia Lane.2007.Temporary Help Agencies and the Advancement Prospects of Low Earners[R].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 September2008
12.Peck,Jamie and Nikolas Theodore.1998.The Business of Contingent Work:Growth and Restructuring in Chicago's Temporary Employment Industory[J].Work, Employment & Society, Vol.12,No.4,pp.665-674,December
13.Peck,Jamie and Nik Theodore.2001.Contingent Chicago: Restructuring the Spaces of Temporary Lab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Vol.25,3 September
14.Benner,Chris. 2003.Labour Flexibilit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Role of Labour Market Intermediaries[J].Regional Studies,Vol.37,pp 621-633,August/October
15.Pastor,Manuel,Laura Leete,Laura Dresser,Chris Benner,Annette Bernhardt,Bob Brownstein,and Sarah Zimmerman.2003.Economy Opportunity in a Volatile Economy: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Labor Market Intermediaries in Two Regions[R],2003,5
16.Nakamura,Alice O.,Kathryn L.Shaw,Richard B. Freeman,Emi Nakamura,and Amanda Pyman.2007.Jobs Online[R].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September2008
17.Stevenson,Betsey.2008.The Internet and Job Search[R],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September2008
18.Rooy,David L.Van,Alexander Alonso,andZachary Fairchild.2003.Has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Eliminated the Traditional Job Search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Volume11,Numbers2/3,June/September
19.Feldman,Daniel C.and Brian S.Klass.2002.Internet Job Hunting:a Field Study of Applicant Experiences with On-line Recruiting[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ummer2002,Vol.41,No.2,Pp.175-192
20.Autor,David,Frank Levy,and Richard J.Murnane. 1999.Skills Training in the Temporary Help Sector: Employer Motivations and Worker Impacts.MIT Mimeograph, September.
21.Erickcek,George .and Susan Houseman. 1997.Temporary,Part-time, and Contract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port on the W.E.Upjohn Institute's Employer Survey on Flexible Staffing Policies[R].Kalamazoo,Mich.:W.E.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June).
22.Houseman,Susan N.,Arne L.Kalleberg, and George A.Erickcek.2001.The Role of Temporary Help Employment in Tight Labor Markets[R].Working paper 01-73. Kalamazoo, Mich.:W.E.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 (June).
23.Kalleberg,Arne.2000.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Part-time, Temporary,and Contract Work[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341-365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上海 200000;加拿大莱斯桥大学)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