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我的确看见了,但我就说我没看见,因为我要保护我的球员。”本赛季开始前,一向以“护短”而著称的温格终于承认,他会为了保护本队球员而故意否认他们犯规的事实。如果以普通人的角度而言,这种爱撒谎的习惯实不可取,但是在国际足坛的大背景下,袒护球员的主教练却远不止一个温格,各位名帅在袒护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也不尽相同。
以攻为守
当一名球员被媒体和舆论围攻时,单纯为他的行为进行辩护,恐怕不足以平息外界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主教练会选择“以攻为守”的策略,通过攻击涉及事件中的其他当事方,从而达到为本方球员解围的目的。
1996年欧洲金球奖得主萨默尔在退役后接过了多特蒙德的帅印。在他的执教之下,黄黑军团的比赛场面往往异常火爆,在2001年4月坐镇威斯特法伦迎战拜仁的激烈较量中,主裁判共向双方球员出示了3张红牌和13张黄牌,从而一举创造了德甲联赛的红黄牌纪录。
如此粗野的比赛作风,使得多特蒙德球员经常会成为媒体指责的对象。以该队中场大将凯尔为例,他先是由于在2003年7月的德国联赛杯决赛中推搡裁判而被停赛六周,解禁复出之后不久,他又因为在比赛中脚踢对手而再次被禁赛。在2003-2004赛季的德甲联赛中,凯尔在前半程有9场处于停赛状态,当时德国媒体纷纷用“绿茵暴徒”来称呼这位德国国脚。
面对屡屡“染红”的凯尔,萨默尔也曾经发表过一些批评性的言论,但往往在几句话之后就会变转话锋,将矛头直指裁判:“正如凯尔需要更加冷静一样,裁判也必须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公正性。”仔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萨默尔并不认为球员犯下了多大的错误,而是将其归咎于裁判的不公正判罚。至于媒体的关注焦点,往往也会随之从针对球员作风的指责,转移到主教练与裁判之间的矛盾上。用《图片报》当时的话来讲:“萨默尔正在成为德甲赛场上的温格。”
温格的“护短”技俩显然比少帅萨默尔更多,每当阿森纳球员在比赛中领到红牌之后,温格通常都会回避具体的犯规过程,转而将话题引向其他方面,比如指责对方球员的“假摔”,比如认为本方球员受到了种族歧视,又比如认为球队在赛程安排方面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些话题往往比犯规本身更容易引起媒体的兴趣,一来二去之后,当外界将焦点集中于由温格掀起的这些风波时,原本犯下大错的阿森纳球员则往往会被忽视。
吸引火力
如果说萨默尔、温格等人的做法还算是“见招拆招”的话,那么在莫里尼奥身上,则已经达到了“招即是我、我即是招”的境界。不论在切尔西还是国际米兰,莫里尼奥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风波源泉,从而在客观上能够避免球员被卷入风暴中心。
2006年11月对托特纳姆的英超联赛中,特里由于接连领到两张黄牌而被罚下场,球队也以1∶2告负。这是切尔西队长职业生涯中首次领到红牌,按理说,特里本在赛后成为头号焦点人物。可资深记者都知道,真正的猛料会出现在主教练莫里尼奥那里。果然,“狂人”赛后公然挑衅主裁判波尔,左一句“这就是对切尔西的抢劫”,又一句“波尔先生总是要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如此的连珠妙语,自然会出现在各个体育版面的头条,它们纷纷打出“莫里尼奥炮轰波尔”、“切尔西又遭抢劫”之类的醒目标题,媒体的视线移到了输球后莫里尼奥的牢骚上,当事人特里安然无恙。
转战亚平宁之后,莫里尼奥的这种做派没有丝毫改变。在今年3月与罗马的联赛中,国际米兰依靠巴洛特利制造的一个争议点球侥幸战平对手。比赛结束后,就在意大利媒体还没来得及争论巴洛特利是否“假摔”时,莫里尼奥率先发难,而且将战火引向了两队之外,宣称尤文图斯是受裁判“照顾”最多的球队,并且表示“我愿意与所有在与尤文比赛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教练站在一边”。这番“引火烧身”的言论,最终让葡萄牙人付出了被罚款2.5万欧元的沉重代价,但年轻的巴洛特利却因此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了身上的压力。
由此可见,莫里尼奥之所以总是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未必都是为了自己出风头。在很多时候,这种近似于作秀的口水战,其实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球员免受媒体大规模骚扰的策略。可以这么说,莫里尼奥多年以来一直在扮演“避雷针”的角色,用自己引走外界的种种侵袭,最终确保球员可以在心无旁骛的环境下全力备战。
缓兵之计
在袒护球员的过程中,很多教练都会面临这样一道难题:一方面,作为教练似乎天生就有保护球员的责任,另一方面,球员在言行上又的确存在着不当之处,非但有悖社会公德,同时也可能在队内形成不良的气氛。因此在面对此类情况时,很多教练都会在是否袒护球员的问题上显得犹豫不决。
不妨看看希斯菲尔德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2002年4月,当时效力于拜仁的埃芬博格再显“大嘴”本色,在一次采访过程中,他发表了“失业人员只是想不劳而获”的言论,随即在德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社会团体和劳工联盟要求埃芬博格对此作出道歉。
面对麾下球员惹出的这场麻烦,希斯菲尔德当时显得十分冷静,他并没有在媒体面前公开批评“老虎”,而是选择对此不作任何回应。事件发生后,老帅在之后的两场联赛中给予埃芬博格充分信任,让后者打满了全场,甚至抓住一切机会来称赞他的表现:“埃芬博格的咆哮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这才是拜仁真正的队长”。
老帅难道就不怕因为袒护球员而得罪德国舆论界吗?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因为那两场比赛后,老帅就将埃芬博格彻底打入冷宫,在该赛季结束之后,拜仁并没有与合同到期的埃芬博格续约,后者在接下来的赛季里成为了沃尔夫斯堡的一员。对于希斯菲尔德来说,埃芬博格带来的外界压力,很快就被化解于无形,纵然赛季末埃芬博格本人对于打不上比赛颇有微词,但这显然比被全德国的媒体指责要好得多。
由此可见,希斯菲尔德通过运用“缓兵之计”,既实现了对麾下弟子的全力保护,又成功甩掉了这样一个麻烦不断的包袱,兼顾了球员的面子和俱乐部的形象。如今谈起希斯菲尔德时,埃芬博格还是感恩戴德,一向桀骜不驯的他表示自己在众多教练中只服老帅一个,可见希斯菲尔德当初在韬略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雪中送炭
自从阿布扎比财团入主之后,曼城已经成为国际足坛最富有的俱乐部之一,在今夏转会市场上更是投入了上亿英镑。与球队的豪华阵容相比,主教练马克·休斯的名头听上去似乎并不那么响亮,曾被不少人视为曼城队内的一块短板。殊不知这位威尔士少帅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那就是勇于在麾下球员面临危局时进行袒护,经常会提供“雪中送炭”般的帮助。
本赛季前从阿森纳转会到曼城的阿德巴约由于在英超第5轮就将面对故主,因此成为无数媒体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将“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之类的评价加在多哥射手身上。面对此情此景,马克·休斯挺身而出为弟子进行辩护:“虽然他在效力阿森纳期间曾被各种流言所包围,但我要说,他和那些批评中的内容根本就沾不上边。”
在自己遭遇媒体炮轰的情况下,突然获得来自本队主教练的全力支持,自然会让阿德巴约产生知恩图报的念头。在接下来对阿森纳的比赛中,这位曼城新援表现得异常兴奋,成为球队力克强敌的头号功臣,也算是对马克·休斯此前那番言论的报答。
马克·休斯就是这样一位教练,通常情况下,他并不愿意将溢美之词过多地用在本队球员身上,然而一旦当己方球员面临不利处境时,他还是会以最鲜明的态度来表示支持。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曼彻斯特德比”中,梅开二度的贝拉米在赛后与场边的一名曼联球迷发生了点小摩擦,曾效力于曼联的马克·休斯此时并没有顾及自己在故主球迷那里的形象,坚决地站在了贝拉米一边:“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现场的情况,但毫无疑问,那个球迷当时不应该出现在那里,这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举动。”面对这样一个“够义气”的主教练,贝拉米等球员除了在比赛中全力报恩之外难道还能有其他的选择?
以攻为守
当一名球员被媒体和舆论围攻时,单纯为他的行为进行辩护,恐怕不足以平息外界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主教练会选择“以攻为守”的策略,通过攻击涉及事件中的其他当事方,从而达到为本方球员解围的目的。
1996年欧洲金球奖得主萨默尔在退役后接过了多特蒙德的帅印。在他的执教之下,黄黑军团的比赛场面往往异常火爆,在2001年4月坐镇威斯特法伦迎战拜仁的激烈较量中,主裁判共向双方球员出示了3张红牌和13张黄牌,从而一举创造了德甲联赛的红黄牌纪录。
如此粗野的比赛作风,使得多特蒙德球员经常会成为媒体指责的对象。以该队中场大将凯尔为例,他先是由于在2003年7月的德国联赛杯决赛中推搡裁判而被停赛六周,解禁复出之后不久,他又因为在比赛中脚踢对手而再次被禁赛。在2003-2004赛季的德甲联赛中,凯尔在前半程有9场处于停赛状态,当时德国媒体纷纷用“绿茵暴徒”来称呼这位德国国脚。
面对屡屡“染红”的凯尔,萨默尔也曾经发表过一些批评性的言论,但往往在几句话之后就会变转话锋,将矛头直指裁判:“正如凯尔需要更加冷静一样,裁判也必须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公正性。”仔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萨默尔并不认为球员犯下了多大的错误,而是将其归咎于裁判的不公正判罚。至于媒体的关注焦点,往往也会随之从针对球员作风的指责,转移到主教练与裁判之间的矛盾上。用《图片报》当时的话来讲:“萨默尔正在成为德甲赛场上的温格。”
温格的“护短”技俩显然比少帅萨默尔更多,每当阿森纳球员在比赛中领到红牌之后,温格通常都会回避具体的犯规过程,转而将话题引向其他方面,比如指责对方球员的“假摔”,比如认为本方球员受到了种族歧视,又比如认为球队在赛程安排方面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些话题往往比犯规本身更容易引起媒体的兴趣,一来二去之后,当外界将焦点集中于由温格掀起的这些风波时,原本犯下大错的阿森纳球员则往往会被忽视。
吸引火力
如果说萨默尔、温格等人的做法还算是“见招拆招”的话,那么在莫里尼奥身上,则已经达到了“招即是我、我即是招”的境界。不论在切尔西还是国际米兰,莫里尼奥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风波源泉,从而在客观上能够避免球员被卷入风暴中心。
2006年11月对托特纳姆的英超联赛中,特里由于接连领到两张黄牌而被罚下场,球队也以1∶2告负。这是切尔西队长职业生涯中首次领到红牌,按理说,特里本在赛后成为头号焦点人物。可资深记者都知道,真正的猛料会出现在主教练莫里尼奥那里。果然,“狂人”赛后公然挑衅主裁判波尔,左一句“这就是对切尔西的抢劫”,又一句“波尔先生总是要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如此的连珠妙语,自然会出现在各个体育版面的头条,它们纷纷打出“莫里尼奥炮轰波尔”、“切尔西又遭抢劫”之类的醒目标题,媒体的视线移到了输球后莫里尼奥的牢骚上,当事人特里安然无恙。
转战亚平宁之后,莫里尼奥的这种做派没有丝毫改变。在今年3月与罗马的联赛中,国际米兰依靠巴洛特利制造的一个争议点球侥幸战平对手。比赛结束后,就在意大利媒体还没来得及争论巴洛特利是否“假摔”时,莫里尼奥率先发难,而且将战火引向了两队之外,宣称尤文图斯是受裁判“照顾”最多的球队,并且表示“我愿意与所有在与尤文比赛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教练站在一边”。这番“引火烧身”的言论,最终让葡萄牙人付出了被罚款2.5万欧元的沉重代价,但年轻的巴洛特利却因此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了身上的压力。
由此可见,莫里尼奥之所以总是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未必都是为了自己出风头。在很多时候,这种近似于作秀的口水战,其实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球员免受媒体大规模骚扰的策略。可以这么说,莫里尼奥多年以来一直在扮演“避雷针”的角色,用自己引走外界的种种侵袭,最终确保球员可以在心无旁骛的环境下全力备战。
缓兵之计
在袒护球员的过程中,很多教练都会面临这样一道难题:一方面,作为教练似乎天生就有保护球员的责任,另一方面,球员在言行上又的确存在着不当之处,非但有悖社会公德,同时也可能在队内形成不良的气氛。因此在面对此类情况时,很多教练都会在是否袒护球员的问题上显得犹豫不决。
不妨看看希斯菲尔德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2002年4月,当时效力于拜仁的埃芬博格再显“大嘴”本色,在一次采访过程中,他发表了“失业人员只是想不劳而获”的言论,随即在德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社会团体和劳工联盟要求埃芬博格对此作出道歉。
面对麾下球员惹出的这场麻烦,希斯菲尔德当时显得十分冷静,他并没有在媒体面前公开批评“老虎”,而是选择对此不作任何回应。事件发生后,老帅在之后的两场联赛中给予埃芬博格充分信任,让后者打满了全场,甚至抓住一切机会来称赞他的表现:“埃芬博格的咆哮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这才是拜仁真正的队长”。
老帅难道就不怕因为袒护球员而得罪德国舆论界吗?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因为那两场比赛后,老帅就将埃芬博格彻底打入冷宫,在该赛季结束之后,拜仁并没有与合同到期的埃芬博格续约,后者在接下来的赛季里成为了沃尔夫斯堡的一员。对于希斯菲尔德来说,埃芬博格带来的外界压力,很快就被化解于无形,纵然赛季末埃芬博格本人对于打不上比赛颇有微词,但这显然比被全德国的媒体指责要好得多。
由此可见,希斯菲尔德通过运用“缓兵之计”,既实现了对麾下弟子的全力保护,又成功甩掉了这样一个麻烦不断的包袱,兼顾了球员的面子和俱乐部的形象。如今谈起希斯菲尔德时,埃芬博格还是感恩戴德,一向桀骜不驯的他表示自己在众多教练中只服老帅一个,可见希斯菲尔德当初在韬略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雪中送炭
自从阿布扎比财团入主之后,曼城已经成为国际足坛最富有的俱乐部之一,在今夏转会市场上更是投入了上亿英镑。与球队的豪华阵容相比,主教练马克·休斯的名头听上去似乎并不那么响亮,曾被不少人视为曼城队内的一块短板。殊不知这位威尔士少帅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那就是勇于在麾下球员面临危局时进行袒护,经常会提供“雪中送炭”般的帮助。
本赛季前从阿森纳转会到曼城的阿德巴约由于在英超第5轮就将面对故主,因此成为无数媒体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将“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之类的评价加在多哥射手身上。面对此情此景,马克·休斯挺身而出为弟子进行辩护:“虽然他在效力阿森纳期间曾被各种流言所包围,但我要说,他和那些批评中的内容根本就沾不上边。”
在自己遭遇媒体炮轰的情况下,突然获得来自本队主教练的全力支持,自然会让阿德巴约产生知恩图报的念头。在接下来对阿森纳的比赛中,这位曼城新援表现得异常兴奋,成为球队力克强敌的头号功臣,也算是对马克·休斯此前那番言论的报答。
马克·休斯就是这样一位教练,通常情况下,他并不愿意将溢美之词过多地用在本队球员身上,然而一旦当己方球员面临不利处境时,他还是会以最鲜明的态度来表示支持。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曼彻斯特德比”中,梅开二度的贝拉米在赛后与场边的一名曼联球迷发生了点小摩擦,曾效力于曼联的马克·休斯此时并没有顾及自己在故主球迷那里的形象,坚决地站在了贝拉米一边:“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现场的情况,但毫无疑问,那个球迷当时不应该出现在那里,这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举动。”面对这样一个“够义气”的主教练,贝拉米等球员除了在比赛中全力报恩之外难道还能有其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