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国内生产需求总体平稳,经济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我国经济表现出韧性好、潜力足、活力强的状态,应对外部冲击能力不断增强。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的历史坐标下,继续推动我国经济向前迈进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增长奇迹。当下,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韧性仍将强劲。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堪称奇迹的辉煌成就,创造了连续40年平均经济增速达9.4%的发展奇迹。”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内向型国家之一。”林毅夫坦言。1978年,我国人均GDP为156美元,连非洲国家平均水平(495美元)的三分之一都没达到,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不到10%。在此基础上,近4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4%,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4.5%,创造出人类经济学上的奇迹。
在林毅夫看来,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么快,在于中国开始发挥比较优势,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遵循后发优势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林毅夫强调,经济发展是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背后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源于新的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涌现,劳动力、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也逐渐由低附加值行业转移出来。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产业附加值已经是全球顶尖水平,其相应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投入大、风险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附加值较低,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时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创新成本小、风险低,实现经济增长也更快。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回望过去70年新中国的成长经历和过去40年我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自身的内在逻辑的,很多的经济实践也应该能够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学道理。
就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提炼出以下几条发展规律。其一,必须从实践出发,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丰富实践,也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素材。其二,中国经济实践可以带来全球意义的影响,并且是正面的影响。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对外开放等,中国发展的经验正得到更多国家的学习和借鉴。其三,要时刻从中国特色出发,从实践中提炼出普遍的经济道理。
随着迈向高質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已不再以“速度”为代名词,持续稳定的增长、不断提升的质量成为鲜明特征,彰显出经济发展的韧性与实力。2019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6.4%,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需特别说明的是,这一成绩是在我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居于世界第二位的基础上取得的。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与此同时,伴随国际关系日益错综复杂,全球经济格局处在调整之中,我国经济领域仍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活力的关键。
“改革需要克服各项阻力,也要坚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与会专家表示,在变局中,我国经济韧性进一步凸显,对未来的发展,我们依旧充满信心。在稳中有变的环境下,要继续推动“六稳”政策落实,重点是稳预期和稳信心。此外,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大力度地推进对外开放政策落实,牢牢把握住战略机遇期的机会,以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的新进展来巩固经济社会的稳定大局,将会使我国经济的底盘更稳、韧性更强。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的历史坐标下,继续推动我国经济向前迈进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增长奇迹。当下,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韧性仍将强劲。
中国经济增长创造奇迹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堪称奇迹的辉煌成就,创造了连续40年平均经济增速达9.4%的发展奇迹。”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内向型国家之一。”林毅夫坦言。1978年,我国人均GDP为156美元,连非洲国家平均水平(495美元)的三分之一都没达到,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不到10%。在此基础上,近4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4%,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4.5%,创造出人类经济学上的奇迹。
在林毅夫看来,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么快,在于中国开始发挥比较优势,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遵循后发优势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林毅夫强调,经济发展是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背后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源于新的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涌现,劳动力、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也逐渐由低附加值行业转移出来。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产业附加值已经是全球顶尖水平,其相应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投入大、风险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附加值较低,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时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创新成本小、风险低,实现经济增长也更快。
结合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回望过去70年新中国的成长经历和过去40年我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自身的内在逻辑的,很多的经济实践也应该能够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学道理。
就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提炼出以下几条发展规律。其一,必须从实践出发,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丰富实践,也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素材。其二,中国经济实践可以带来全球意义的影响,并且是正面的影响。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对外开放等,中国发展的经验正得到更多国家的学习和借鉴。其三,要时刻从中国特色出发,从实践中提炼出普遍的经济道理。
在变局中凸显中国经济韧性
随着迈向高質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已不再以“速度”为代名词,持续稳定的增长、不断提升的质量成为鲜明特征,彰显出经济发展的韧性与实力。2019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6.4%,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需特别说明的是,这一成绩是在我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居于世界第二位的基础上取得的。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与此同时,伴随国际关系日益错综复杂,全球经济格局处在调整之中,我国经济领域仍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活力的关键。
“改革需要克服各项阻力,也要坚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与会专家表示,在变局中,我国经济韧性进一步凸显,对未来的发展,我们依旧充满信心。在稳中有变的环境下,要继续推动“六稳”政策落实,重点是稳预期和稳信心。此外,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大力度地推进对外开放政策落实,牢牢把握住战略机遇期的机会,以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的新进展来巩固经济社会的稳定大局,将会使我国经济的底盘更稳、韧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