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政课中“突发性问题”的解决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19g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要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教学,并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环节与教师课前所设想的步骤相“脱节”的现象,并由此出现各种各样“预设外”的问题。而此类问题的产生,对教师的教学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处理得当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出现一些课堂“亮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反之,不但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会受到学生的质疑,使老师在学生中的信任度下降。因此,如何恰当处理“预设外问题”,不仅事关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而且是对教师的课堂机智和主导能力的一大挑战。
  
  一、精心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充分
  
  课前教师如果不充分地“备学生”,不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面对课堂的“预设外问题”时,就可能会让学生牵着鼻子走、被学生问倒,或者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反之,教师在课时教学设计中如能制订一个框架式的课前计划。在计划里给课堂意外预留较多的空间,同时尽可能多的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学生思想上的疑点,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预设外问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教学主题和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围绕教学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选择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做课程的开发者,并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料。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确定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方向。如讲“国家的宏观调控”时,教师除了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意义等知识进行整合外,还要考虑当前生活中学生较为关注的如“房价、医疗、学费”等问题,并作较为全面地分析。就房价来说,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房价上涨的原因、影响、调控的手段、调控把握的度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面对“预设外问题”。
  
  二、遵循教学规律,力求自然生成
  
  “预设外问题”的出现,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阅历、价值观的经验难以有效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促使学生将当前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调动和激活已有的与解决问题相关的知识积累、事理感受、人生体验,并在教学的互动中进行再加工、创造,不断地冲突、顺应、融合,最终促使问题的解决,从而使课堂真正地从“教师的课堂”回归到“学生的课堂”。力求课堂的自然生成,问题的自然解决。
  
  三、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要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校内外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要素,以丰富课程的内涵,扩展课程的外延,使教学融入生活,走向开放,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减少“预设外问题”的产生。为此,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时要做到:一要筛选。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资源丰富多彩,但自然与社会中的资源并非都能直接利用。即使可以利用,也未必就与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内容相吻合,尤其是某些表面上相似,但本质不同的现象更不能胡乱利用。如讲“民族问题”的有关内容时,只能选取青藏铁路、西部大开发等材料,而不能用南水北调的事例,否则会使学生赶往走入误区。二要融合。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可通过嵌入等方式将有关资源加以融合,将其原有的作用放大,并产生新的功效。如讲“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内容时,可引导学生将政治、历史知识沟通,既利用历史知识来说明这一政治道理。又运用政治知识分析、理解历史现象,从而在政治、历史之间的边缘处建立了新的联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三要创新。由于不同地区、学校的条件不同,教师在教学时难获得真正切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时,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创新。如在政治课教学中可结合时事热点编写专题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学习文本。
  伴随着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推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不确定因素也将大大增加,各种“预设外问题”也会不断增多,这无疑对广大政治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形成严峻挑战。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无疑是应对这种挑战的最有力武器。
  
  责任编辑 丁洪刚
其他文献
作为数学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是要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张扬的学习方式,它有力地碰撞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认为学习的成功是教学中多元素互动作用的结果,并强调“在教学目标上,注重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基于这个原因,合作学习已越来越被更多的教师所重视,并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广泛
初中语文第四册《窗》一课,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课文以“窗”为焦点,以两位重病人相互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通过鲜明的人物心灵的对比,含蓄地显示了卑劣丑恶的灵魂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的人际关系。基于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表达手法,在设计教学时,我大胆创新教法,运用整合比较的探究学习方式,统揽教学过程,并以“悟法”为切入口,达成悟文、悟情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