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进步,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生长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班级里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想办法转化这些困在角落里的孩子,给他们带来一片光明。
关键词:后进生 角落 转化
课堂上,当老师抛岀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真是热闹极了。但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总有几个学生,他们只是瞪着眼当听众:有的无动于衷,冷漠得像个局外人;有的甚至趁机做小动作、开小差。这些学生通常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其他各个方面的能力也不尽人意,跟同龄的孩子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我们便把他们称为”后进生”。
一、后进生的分类
其一,学习型后进生。在学习方面由于学生在家庭诂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因生理、心理或学习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长期落后。
其二,品德型后进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品德低下,在行为上经常岀现违纪、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其三,学习和品德共存型后进生。此类后进生对学习满不在乎,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二、后进生的心理分析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既傲慢骄横,又胆怯自卑;既想奋起前进,又信心不足。在班内受到同学的歧视,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家中受到家长的批评,没有家庭“温暖”,而倍感孤单。所以后进生常常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自暴自弃的落后想法。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中,存在较多的是学习型后进生,这类后进生普遍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第一种,自卑心理。后进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不得法,缺乏学习动力,面临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时,常常产生紧张、自卑、畏惧、焦虑的心理。他们对自己在学习的能力丧失了信心,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把学习和解决难题看作苦差事,态度校级。他们一般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其一可能是因为实在提不岀什么不同意见,其二是,假设有不同意见,却瞻前顾后,害怕自己万一说错了,会遭到同学的耻笑或老师的批评,于是甘愿当一名观众和听众。
第二种,依赖心理。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他们认为老师不会让自己发表不同意见,倒不如听听人家发言,安全又省心省力;讨论时不关心、不参与、不动笔,回答问题照搬照抄,全盘接受,没有自己的想法。
第三种,畏惧心理。在遇到的学生中,我也真正遇到过几个学弱生。学弱生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有生理上造成的,比如早产儿,或者小时候生病了得不到及时就医影响了智力的发育;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比如幼儿时期家长不重视陪伴、交流、阅读,导致了与同龄人的差距增大,学习能力不足。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的同学,一次一次看到不是那么理想的成绩,自信心也一次一次遭受打击,于是,对学习就会产生畏惧心理。
三、后进生转化的对策
回想自己带过的孩子,每一批的学生里,都会有几个学弱生或者学困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弱,书写能力弱,语言表达弱。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在学习上的畏惧心理,我试着制定了以下策略:
(1)倾注无私的爱心,为后进生点亮一盏引路灯。爱,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種期望。多关爱。以自己亲切、和善的师者风范感染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对待后进生更要加大投入情感的浓度,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关爱、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感受到温暖。
多关注。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我们不能只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参与到我们的课堂学习中;在班级活动中,我们也要记得给他们安排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用赞赏的眼光去认识他们,才能发现和挖掘到学生身上大大小小值得赏识的“闪光点”。
多表扬。无论事情大小,如本次作业进步,立马表扬;错题订正一次过关,马上鼓励;参加班级劳动积极肯干,好好赞美。这些小细节,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也是有存在的价值,增强了自信。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表情,都可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丝亮光。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兴趣”引路。用尽可能有趣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学习氛围。
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也是克服后进生心理障碍的重要的对策。这种氛围能使学生轻松自觉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大胆发言。课堂上善意对待所有孩子的发言,哪怕回答有些离奇,或者有些离谱,孩子的思考结果,值得大家的鼓励,没有老师批评的顾虑,他们的学习过程才会趋于主动。
(3)选择不同的方法帮助成长。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生命之中有不断涌动的情感,成长中的孩子追求理解,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和养分。
呵护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突然发现角落里的孩子,他们不善言谈,他们表现平平,但是他们也需要爱,需要理解,需要关注,需要机会。只不过他们又习惯于等待,在角落里默默地等待。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教师要更细心、更耐心,这把金钥匙就是爱,只有爱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而富有生机的教育,才能触及心灵,感动人心。
给角落里的孩子点亮一盏灯吧,把我们的爱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李洪元等《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
【2】何艳汝等《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3】俞国良《差生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
【4】范才生、钟志贤《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
【5】李如密等《教育艺术论》
【6】《中国教育报》2001. 12. 22第4版.
关键词:后进生 角落 转化
课堂上,当老师抛岀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真是热闹极了。但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总有几个学生,他们只是瞪着眼当听众:有的无动于衷,冷漠得像个局外人;有的甚至趁机做小动作、开小差。这些学生通常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其他各个方面的能力也不尽人意,跟同龄的孩子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我们便把他们称为”后进生”。
一、后进生的分类
其一,学习型后进生。在学习方面由于学生在家庭诂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因生理、心理或学习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长期落后。
其二,品德型后进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品德低下,在行为上经常岀现违纪、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其三,学习和品德共存型后进生。此类后进生对学习满不在乎,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二、后进生的心理分析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既傲慢骄横,又胆怯自卑;既想奋起前进,又信心不足。在班内受到同学的歧视,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家中受到家长的批评,没有家庭“温暖”,而倍感孤单。所以后进生常常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自暴自弃的落后想法。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中,存在较多的是学习型后进生,这类后进生普遍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第一种,自卑心理。后进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不得法,缺乏学习动力,面临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时,常常产生紧张、自卑、畏惧、焦虑的心理。他们对自己在学习的能力丧失了信心,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把学习和解决难题看作苦差事,态度校级。他们一般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其一可能是因为实在提不岀什么不同意见,其二是,假设有不同意见,却瞻前顾后,害怕自己万一说错了,会遭到同学的耻笑或老师的批评,于是甘愿当一名观众和听众。
第二种,依赖心理。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他们认为老师不会让自己发表不同意见,倒不如听听人家发言,安全又省心省力;讨论时不关心、不参与、不动笔,回答问题照搬照抄,全盘接受,没有自己的想法。
第三种,畏惧心理。在遇到的学生中,我也真正遇到过几个学弱生。学弱生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有生理上造成的,比如早产儿,或者小时候生病了得不到及时就医影响了智力的发育;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比如幼儿时期家长不重视陪伴、交流、阅读,导致了与同龄人的差距增大,学习能力不足。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的同学,一次一次看到不是那么理想的成绩,自信心也一次一次遭受打击,于是,对学习就会产生畏惧心理。
三、后进生转化的对策
回想自己带过的孩子,每一批的学生里,都会有几个学弱生或者学困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弱,书写能力弱,语言表达弱。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在学习上的畏惧心理,我试着制定了以下策略:
(1)倾注无私的爱心,为后进生点亮一盏引路灯。爱,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種期望。多关爱。以自己亲切、和善的师者风范感染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对待后进生更要加大投入情感的浓度,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关爱、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感受到温暖。
多关注。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我们不能只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参与到我们的课堂学习中;在班级活动中,我们也要记得给他们安排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用赞赏的眼光去认识他们,才能发现和挖掘到学生身上大大小小值得赏识的“闪光点”。
多表扬。无论事情大小,如本次作业进步,立马表扬;错题订正一次过关,马上鼓励;参加班级劳动积极肯干,好好赞美。这些小细节,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也是有存在的价值,增强了自信。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表情,都可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丝亮光。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兴趣”引路。用尽可能有趣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学习氛围。
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也是克服后进生心理障碍的重要的对策。这种氛围能使学生轻松自觉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大胆发言。课堂上善意对待所有孩子的发言,哪怕回答有些离奇,或者有些离谱,孩子的思考结果,值得大家的鼓励,没有老师批评的顾虑,他们的学习过程才会趋于主动。
(3)选择不同的方法帮助成长。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生命之中有不断涌动的情感,成长中的孩子追求理解,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和养分。
呵护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突然发现角落里的孩子,他们不善言谈,他们表现平平,但是他们也需要爱,需要理解,需要关注,需要机会。只不过他们又习惯于等待,在角落里默默地等待。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教师要更细心、更耐心,这把金钥匙就是爱,只有爱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而富有生机的教育,才能触及心灵,感动人心。
给角落里的孩子点亮一盏灯吧,把我们的爱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李洪元等《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
【2】何艳汝等《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3】俞国良《差生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
【4】范才生、钟志贤《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
【5】李如密等《教育艺术论》
【6】《中国教育报》2001. 12. 22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