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学习一门语言,对词汇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作为一个英语教学工作者,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能否切实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联想记忆词汇能力的培养
集中学习词汇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孤立地强记词汇,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明确教学目标,积极培养学生词汇记忆的兴趣,以有意识记、意义识记为主,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辅。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外,可以多途径、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将词汇表中的词汇根据难、易程度集中起来进行教学。
英语词汇的习得不仅包括掌握词的正确发音、词的形态与搭配关系,还应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在某一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孤立的词是很难长期保持的。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善于诱导学生凭借各种模式的语义结构、构词关系、同义词及反义词等各种语义关系及上下文关系等建立多方面的联想,发挥各种识记方式的长处,才能够有效地将词汇长期储存在记忆中,从而提高整个词汇的记忆效果。
二、培养学生猜词悟意的能力,注重词汇运用中的难点教学
在英语中,很多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往往是固定的。例如:“动手术”英语是“perform an operation”不能译成“make an operation”, “接电话”常说“answer the telephone”而不说“receive the telephone”等等。特别是一些动词,可与不同的介词、副词搭配构成不同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加以指点、分析和举例说明。例如:catch sight of(瞥见);catch up with(赶上);有些短语意思一样,但搭配方法不同。在教学时,我们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例如:“提供某人某物”,我们可译成“provide sb with sth.”或“provide sth for sb.”英语是一种词语搭配力很强的语言,只要我们指导得当,组织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也发现这一类词——发音相似,拼写相近,但词义没有联系的词经常令学生们感到一筹莫展。这一类词类似于汉语中的近音词和形近词,往往跟我们所熟悉的一些词在拼写、读音上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无论是听力理解或阅读理解中都较为常见。在教学时,我们不妨从词汇的拼写、语义特征及用法上对它们进行比较.例如:adapt(使适应,改编)和adopt(采纳), dark(黑暗的),bark(树皮,犬吠声,咆哮),park(公园)和lark (云雀,百灵鸟),bride(新娘)和 bribe(贿赂,行贿),conscience (良心,良知)和conscious(有意识的)等等。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类词,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就非常有必要给学生加以比较、归纳及引申,有针对性地置于具体语境中进行操练和强调,以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英语词汇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之间密切关联,从而用各种手段和机会扩大词汇量、加强对词汇的驾驭能力。
另外,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向学生强调这些形似,音似但意义不同的词在单句及语篇理解中的重要性。这样坚持下去的话,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还培养了他们对类似词汇的关注意识,并帮助他们提高了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词汇的准确性。
三、注意词汇文化因素,教会学生理解内涵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词汇中的习语、典故、谚语等更是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英语也不例外。英语中涉及“动植物文化”、“色彩文化”、“习语文化”、“旅游文化”、“人名文化”及“数字文化”等等。例如关于 “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能在陆地上行走,能在天空翱翔,能在大海漫游,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威严无比的吉祥神物。我们常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但“龙”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种凶残的怪物。在现代英语中dragon往往用以指“凶暴之徒”。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会引起一些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会引起一些语用的失误,造成学习的困难。文化学习是语言学习获得成功的必要一环,为此,教师在平时讲课时应注意跨文化知识的导入,使学生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的同时,加强对词汇的理解与掌握。(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中学)责任编辑杨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联想记忆词汇能力的培养
集中学习词汇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孤立地强记词汇,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明确教学目标,积极培养学生词汇记忆的兴趣,以有意识记、意义识记为主,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辅。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外,可以多途径、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将词汇表中的词汇根据难、易程度集中起来进行教学。
英语词汇的习得不仅包括掌握词的正确发音、词的形态与搭配关系,还应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在某一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孤立的词是很难长期保持的。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善于诱导学生凭借各种模式的语义结构、构词关系、同义词及反义词等各种语义关系及上下文关系等建立多方面的联想,发挥各种识记方式的长处,才能够有效地将词汇长期储存在记忆中,从而提高整个词汇的记忆效果。
二、培养学生猜词悟意的能力,注重词汇运用中的难点教学
在英语中,很多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往往是固定的。例如:“动手术”英语是“perform an operation”不能译成“make an operation”, “接电话”常说“answer the telephone”而不说“receive the telephone”等等。特别是一些动词,可与不同的介词、副词搭配构成不同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加以指点、分析和举例说明。例如:catch sight of(瞥见);catch up with(赶上);有些短语意思一样,但搭配方法不同。在教学时,我们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例如:“提供某人某物”,我们可译成“provide sb with sth.”或“provide sth for sb.”英语是一种词语搭配力很强的语言,只要我们指导得当,组织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也发现这一类词——发音相似,拼写相近,但词义没有联系的词经常令学生们感到一筹莫展。这一类词类似于汉语中的近音词和形近词,往往跟我们所熟悉的一些词在拼写、读音上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无论是听力理解或阅读理解中都较为常见。在教学时,我们不妨从词汇的拼写、语义特征及用法上对它们进行比较.例如:adapt(使适应,改编)和adopt(采纳), dark(黑暗的),bark(树皮,犬吠声,咆哮),park(公园)和lark (云雀,百灵鸟),bride(新娘)和 bribe(贿赂,行贿),conscience (良心,良知)和conscious(有意识的)等等。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类词,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就非常有必要给学生加以比较、归纳及引申,有针对性地置于具体语境中进行操练和强调,以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英语词汇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之间密切关联,从而用各种手段和机会扩大词汇量、加强对词汇的驾驭能力。
另外,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向学生强调这些形似,音似但意义不同的词在单句及语篇理解中的重要性。这样坚持下去的话,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还培养了他们对类似词汇的关注意识,并帮助他们提高了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词汇的准确性。
三、注意词汇文化因素,教会学生理解内涵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词汇中的习语、典故、谚语等更是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英语也不例外。英语中涉及“动植物文化”、“色彩文化”、“习语文化”、“旅游文化”、“人名文化”及“数字文化”等等。例如关于 “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能在陆地上行走,能在天空翱翔,能在大海漫游,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威严无比的吉祥神物。我们常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但“龙”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种凶残的怪物。在现代英语中dragon往往用以指“凶暴之徒”。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会引起一些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会引起一些语用的失误,造成学习的困难。文化学习是语言学习获得成功的必要一环,为此,教师在平时讲课时应注意跨文化知识的导入,使学生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的同时,加强对词汇的理解与掌握。(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中学)责任编辑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