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sho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做事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一位前人说的:“人吃饭如果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可能会引起恶心或呕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则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进行消化它。”同样的道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不应是强制学生去学习,而应积极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习、主动去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这是每位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见解如下:
  
  一、关心学生,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一位老师,那么他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作为教师就要用一颗赤诚之心,去迎得学生的信任,去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从生活中关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由于诸多原因,在生活中缺乏别人的体贴和照顾,所以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之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位教师对一位学生在班上平时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又不好的原因进行调查之后,得知该生的母亲不幸因病去世,生活无人照顾,并随时都有辍学的可能,于是就主动去关心他。这位学生非常感动,认为老师没有嫌弃他,内心感激不己,从此学习勤奋了,并对老师教的数学产生了兴趣,期末测评里成绩就跃上了前几名。
  2、在学习上帮助后进生。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对学习的胜任感也就不同。胜任感又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后进生学习很吃力,教师则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学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课外不仅要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意课内的辅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教师讲课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他们;课堂内尽量让他们回答问题;做作业时,重点给予辅导;后进生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改,存在知识缺陷就及时补救。如能持之以恒,后进生就会逐步转变。
  3、表扬鼓励,树立信心。后进生往往都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为了转变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适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并努力学习。
  
  二、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在传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如能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并主动积极地参与思考,是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中,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后,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是否有类似的规律呢?”学生可能会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请同学们试一试。象13、46、49、56等数都不能被3整除,学生很快就会明白这显然不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就可凭已有知识报出一些3的倍数,然后确定其中一个数,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如165,交换位置就得如下一些数651、615、561、516、156。让学生检验交换后的各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验奇迹般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便会积极地思考起来。急于想知道答案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最佳。
  
  三、导课新颖,产生兴趣
  
  成功的导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而且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解文字题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导入课题形式:教师进入教室,一开始上课就一言不发地在黑板上板书:“辽阔的草原到处都是成群的牛羊。”学生会睁大眼睛,大惑不解,感到非常奇怪。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缩句,这时学生会问老师:“这节课是数学课,怎么上起语文来了?”老师还是一言不发,等学生缩句后,教师又在这句话的下面写上:“55加上12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再要求缩句,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这样的导课,不仅抓住了解答文字题的关键,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探索新知,激发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例如: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把三根小棒分别摆在不同的数位上,于是便组成了许多不同的数,如12、15、18、21、102、210等等,经检验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可见,三根小棒无论怎样摆,都能被3整除。然后再让学生分别用4根、5根、6根、9根小棒摆成不同的数,看这些数都是否能被3整除。这样不仅探索了知识,而且还激发了兴趣。
  
  五、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提高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事实上,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比眼看、耳听要深刻得多。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两个完成两个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再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出了长方形,有的拼出了正方形,有的拼出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实践同时也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老师拼、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六、运用直观,发展兴趣
  
  作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十分有限,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例如:在教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做了两个活动的彩色小人,贴在黑板上,首先,出示准备题:小华和小明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小华每小时走4千米,小明每小时走了3千米,4小时后两人各走了多少千米?让学生移动小人,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各走的路程。然后教师提问:两人除了从甲地去乙地这种走法,还可以怎样走?有的学生说对着走,于是教师问:如果两人相对走会越走越怎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提问引出新课,于是教师把准备题改为:两人甲、乙两地相对走来,3小时后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向而行)
  进而启发学生:两人相遇后还可以怎样走?继续走下去,两人相距就越来越怎样?用小人演示一次。于是把准备题目再改编为: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小华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每小时行3千米,3小时后相距多少千米?(相背而行)通过运用同一教具演示,使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七、练习设计、增添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后,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一辆汽车5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那么,同学们那种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
  
  八、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可以这样结束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请同学们回答本节课开始所提的问题:“爷爷吃了一块蛋糕的一半,爸爸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表述吗?”当同学们回答“爷爷吃了1/2,爸爸吃了1/4,小明吃了1/8”后,再追问:“这块蛋糕还剩多少?谁吃得多?谁吃得少?为什么?”当学生不能回答时,就说:“这些知识等到下节课学习之后就会明白,同学们先回去想想,看谁最聪明。”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践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作者单位:555100贵州省石阡县花桥镇凯政小学)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上,要真正做到指导学生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提供自主的时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参与、积极地思维,各种独特的见解、别出心裁的方法才会脱颖而出,成为创造力的不竭的源泉。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三点:
期刊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低年级教学中,面向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好之、乐之,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好动,思维能力弱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一、通过直观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借助语言直观,利用儿歌教学  
期刊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
期刊
马斯洛曾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评语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书面上给予肯定鼓励或点评反馈,唤起学生自信、促进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  经过几年来评语评价内容的改革探索和偿试,我认为应注意“三性”。  1、全面性。全面性不但要评价思想品德文化课学习,还要评价学生意志、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发
期刊
空间几何一向被认为是高中数学最难学的内容之一,为此,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对这一内容作了适当的的调整:首先,在学习时间上作了调整:原教材把它安排在高一年级二期;而新教材把它安排在高二年级下学期。其次,在形式上做了调整:原教材以 《立体几何》全一册的形式出现,过分强调知识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新教材以“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为标题出现,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体现了“大众数学”的教
期刊
本人从事职中数学教学已十余年,针对职中数学教学任务重、学生基础差、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的现状,谨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数学框架,点到为止    无论学生学得好或学得不好,数学框架必须建立起来,知识体系必须完备,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不得遗漏,但有轻有重。学生对整个职中数学的系统要有一个认识,基本知识点要清楚,学生将来“回炉”虽不一定知根知底,但一定要知道方向、轮廓。这种要求职中学生完全能达到。通
期刊
学生在学习《四边形》一章中,常遇到“顺次连结某四边形的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的问题。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由于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常常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感觉很困难。这里把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思考方向和解决方法提供于此,以飨读者。  要判断所得四边形是何特殊四边形,其关键是要讨论所得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有何特殊性。而要讨论所得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特殊性,就必须看已知条件,条件
期刊
竹签:直线L同侧有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它到L的距离PA+PB最小。解决方案:找A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BC,则BC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糖果1”:直线L的方程为:x+2y-4=0,A(-1,0),B(1,0),求以A,B为两个焦点,过直线L上的一点且长轴最短的椭圆方程。
期刊
教学实践后的课后回忆,就是教师在一节课后对本次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学习动态等方面进行的回顾、分析、评价。而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比较重视课前钻研课标、啃透教材、备好内容,却常常忽视课后认真地分析、回忆、梳理,未能及时总结优点、寻找不足。这就使我们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如能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
期刊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