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光纤通信》课程中含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在《光纤通信》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能促进《光纤通信》专业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光纤通信;专业知识;中华传统文化;融合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而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专业教学,还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再说,关注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情怀,本来就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专业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能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格健全的真正意义的人。
二、《光纤通信》专业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例分析
《光纤通信》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哲学思想和辩证思维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掘其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下面探讨利用《光纤通信》的相关知识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发送机耦合进光纤的功率越大,可通信的距离就越长;但光功率太大也会使系统工作在非线性状态,对通信将产生不良影响[1]。因此,在光纤通信中,要求光源应有“合适”的输出光功率。这个教学实例中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输出光功率太小,通信的中继距离太短,需要增加通信成本,所以说,功率太小是“不及”;为了增加通信的距离,希望功率大一些,但功率太大,通信系统进入非线性工作状态,反过来影响通信质量,因此功率太大是“过”。“合适”的功率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当然,这个教学案例也包含了哲学中量变质变规律的辩证思想,这个“合适”的功率就是保持系统线性工作状态的数量界限—“度”;如果功率的量变突破了“度”的数量界限,就导致质变,系统进入非线性工作状态。不到这个“度”不好,超过这个“度”,也会变质[2]。“度”的辩证原理要求我们在一切实践活动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3]。
G.652光纤在1550nm工作窗口衰减系数最低,而存在色散太大的问题。光纤色散使输入的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波形在时间上展宽,产生码间干扰,增加误码率,从而限制了通信容量。因此,人们通过改变光纤的结构参数、折射率分布形状,力求加大波导色散,从而将最小零色散点从1310nm位移到1550nm,同时到达1550nm波长处衰减最小和色散为零的最佳性能,这种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即G.653光纤。
而G.653光纤的工作窗口1550nm恰好位于掺铒光纤放大器1530nm——1565nm工作波长区域内。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由于掺铒光纤放大器的使用,使进入光纤中的光功率大大提高,进而导致G.653光纤中产生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产生非线性效应的原因就是因为G.653光纤在1550nm窗口的色散太小(为零)[1]。
为了确保光纤在1550nm波长区域具有合理的低色散,可以支持高速率信号长距离传输而无须色散补偿,或只需较少的色散补偿,这样既可以降低通信成本,又可以获得较好的通信质量。同时,又使光纤保持一个最小的非零的合理色散值来抑制四波混频、交叉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既G.655光纤。该光纤能够更好地适应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
这个教学实例中也蕴涵着中庸思想,色散太大,引起波形畸变、码间串扰,误码率增加,所以说,色散太大是“不及”;为了降低误码率,需要降低色散,但色散太小,又不能抵消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仍然影响通信质量,因此色散太小(为零)是“过”。一个最小的非零的“合理”色散值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
当然,这个教学案例也包含了哲学中量变质变规律的辩证思想,这个最小的非零的“合理”色散值就是通信系统保持最佳工作状态的“度”。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雪崩光电二极管不仅具有光电转换作用,而且具有内部放大作用,其放大作用是通过雪崩光电二极管内部的雪崩倍增效应来完成的,这是雪崩倍增效应的有利方面;但是由于雪崩倍增效应的随机性,将会引入噪声,这是雪崩倍增效应的不利的方面。如果不用雪崩光电二极管,则必然要采用多级电放大器,也要引入噪声[1]。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使用雪崩光电二极管和采用多级电放大器,均会引入噪声,都不符合中庸之道。但多级电放大器引入噪声更大,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较为有利[4]。
三、结束语
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专业课教师也占学校教学人员的绝大多数,通过教师的主导地位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与专业知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精神、独立探究与协作能力、指导并促进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文化育人不可能脱离其他教育形式而孤立地进行,专业课程中含有极为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传统文化知识和专业内容互相渗透,彼此融合,相辅相成。因此,专业课程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机融合,教师应该寓中华传统文化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当然,传统文化知识不是生硬地加到专业课教学中去的,而是与专业内容融合在一起,浸润在专业知识中的;同时,它使专业課更丰满,显得更富有生机和人性。总之,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专业课的应有之义,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袁国良.光纤通信简明教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鲍鹏山.论语导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思履.论语·中庸·大学详解[M].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彭小平,男,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
李刚,男,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设计;
罗倩倩,女,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
关键词:光纤通信;专业知识;中华传统文化;融合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而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专业教学,还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再说,关注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情怀,本来就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专业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能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格健全的真正意义的人。
二、《光纤通信》专业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例分析
《光纤通信》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哲学思想和辩证思维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掘其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下面探讨利用《光纤通信》的相关知识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发送机耦合进光纤的功率越大,可通信的距离就越长;但光功率太大也会使系统工作在非线性状态,对通信将产生不良影响[1]。因此,在光纤通信中,要求光源应有“合适”的输出光功率。这个教学实例中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输出光功率太小,通信的中继距离太短,需要增加通信成本,所以说,功率太小是“不及”;为了增加通信的距离,希望功率大一些,但功率太大,通信系统进入非线性工作状态,反过来影响通信质量,因此功率太大是“过”。“合适”的功率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当然,这个教学案例也包含了哲学中量变质变规律的辩证思想,这个“合适”的功率就是保持系统线性工作状态的数量界限—“度”;如果功率的量变突破了“度”的数量界限,就导致质变,系统进入非线性工作状态。不到这个“度”不好,超过这个“度”,也会变质[2]。“度”的辩证原理要求我们在一切实践活动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3]。
G.652光纤在1550nm工作窗口衰减系数最低,而存在色散太大的问题。光纤色散使输入的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波形在时间上展宽,产生码间干扰,增加误码率,从而限制了通信容量。因此,人们通过改变光纤的结构参数、折射率分布形状,力求加大波导色散,从而将最小零色散点从1310nm位移到1550nm,同时到达1550nm波长处衰减最小和色散为零的最佳性能,这种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即G.653光纤。
而G.653光纤的工作窗口1550nm恰好位于掺铒光纤放大器1530nm——1565nm工作波长区域内。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由于掺铒光纤放大器的使用,使进入光纤中的光功率大大提高,进而导致G.653光纤中产生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产生非线性效应的原因就是因为G.653光纤在1550nm窗口的色散太小(为零)[1]。
为了确保光纤在1550nm波长区域具有合理的低色散,可以支持高速率信号长距离传输而无须色散补偿,或只需较少的色散补偿,这样既可以降低通信成本,又可以获得较好的通信质量。同时,又使光纤保持一个最小的非零的合理色散值来抑制四波混频、交叉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既G.655光纤。该光纤能够更好地适应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
这个教学实例中也蕴涵着中庸思想,色散太大,引起波形畸变、码间串扰,误码率增加,所以说,色散太大是“不及”;为了降低误码率,需要降低色散,但色散太小,又不能抵消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仍然影响通信质量,因此色散太小(为零)是“过”。一个最小的非零的“合理”色散值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
当然,这个教学案例也包含了哲学中量变质变规律的辩证思想,这个最小的非零的“合理”色散值就是通信系统保持最佳工作状态的“度”。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雪崩光电二极管不仅具有光电转换作用,而且具有内部放大作用,其放大作用是通过雪崩光电二极管内部的雪崩倍增效应来完成的,这是雪崩倍增效应的有利方面;但是由于雪崩倍增效应的随机性,将会引入噪声,这是雪崩倍增效应的不利的方面。如果不用雪崩光电二极管,则必然要采用多级电放大器,也要引入噪声[1]。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使用雪崩光电二极管和采用多级电放大器,均会引入噪声,都不符合中庸之道。但多级电放大器引入噪声更大,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较为有利[4]。
三、结束语
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专业课教师也占学校教学人员的绝大多数,通过教师的主导地位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与专业知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精神、独立探究与协作能力、指导并促进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文化育人不可能脱离其他教育形式而孤立地进行,专业课程中含有极为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传统文化知识和专业内容互相渗透,彼此融合,相辅相成。因此,专业课程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机融合,教师应该寓中华传统文化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当然,传统文化知识不是生硬地加到专业课教学中去的,而是与专业内容融合在一起,浸润在专业知识中的;同时,它使专业課更丰满,显得更富有生机和人性。总之,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专业课的应有之义,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袁国良.光纤通信简明教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鲍鹏山.论语导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思履.论语·中庸·大学详解[M].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彭小平,男,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
李刚,男,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设计;
罗倩倩,女,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