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 原本不姓花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兰辞》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被宋代郭茂倩编进《乐府诗集》。它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由于很多戏剧和影视作品将这位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古代巾帼英雄作为主人公,花木兰可谓家喻户晓。其实,花木兰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木兰”,姓魏,而不是姓花。关于木兰的历史传记,元朝的时候曾经有过文献记载。
  元代有一个名叫侯有造的人,写了一篇《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的文章,记述了木兰的一些情况。文章中说:
  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世传:可汗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鞯藁,操戈跃马,驰神攻苦,钝锉戎阵,胆气不衰,人莫窥非男也。历年一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亲。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妆。举皆惊骇,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元朝侯有造留下的这篇文献,把木兰称为将军,而且说明了木兰姓魏,是安徽亳县人,她和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曹操是同乡。
  古代许多祠堂庙宇祭祀的文章,写的大多是传说中的人物。元朝侯有造的这篇写木兰祠堂塑像的文献大概也不例外,它记录的木兰的结局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木兰从军凯旋之后,皇上知道了她是一个英姿洒脱、亭亭玉立的女子时,非要纳她为后宫的妃子,木兰“以死誓拒之”,皇上大怒,以“势力加迫”,木兰便以自杀来对抗强大的皇权。她自杀之后,皇上追赠她为孝烈将军。
  这个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姓魏的木兰,是一个孝义刚烈的女子。不过,在民间,人们都习惯把木兰称为“花木兰”,木兰为什么会姓花呢?
  木兰被称为“花木兰”,和明朝大才子徐文长有关。徐文长名叫徐渭,文长是他的字。其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才华横溢,写过一组杂剧名叫《四声猿》,其中的一个剧本叫做《雌木兰代父从军》,写的就是木兰的故事。剧本写的是木兰姓花,芳龄17岁,花木兰的父亲名叫花弧,字桑之。花木兰的母亲姓贾,妹妹名叫花木难,弟弟名叫花咬儿。当时,黑山的贼首豹子皮造反称王。魏国天子下令征兵。花木兰的父亲年老体衰,无法从军打仗,花木兰便毅然女扮男装,代其父花弧参军。在战斗中,花木兰英勇顽强,亲手活捉了贼首豹子皮,皇上封花木兰为尚书郎,还念其参军征战多年,让花木兰还乡省亲,休息三个月。花木兰回到家里之后,露出了女儿家的本来面目,同行的战友才知道她是一位女性。于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一下子传扬开来。而且,剧中还写道,家里给花木兰定了亲,男方姓王,趁着花木兰荣归故里,两个人拜堂成亲,皆大欢喜。
  徐文長的这个剧本,描写的花木兰的家庭情况以及她和王郎成亲的结尾,和《木兰辞》以及元朝侯有造的记述是不同的。由于徐文长写的这个剧本当时被戏班子到处演出,在民间影响非常广泛和深远,所以,人们都认为木兰姓花,就把木兰称为“花木兰”了。
其他文献
人学是把人的整体作为对象,研究人之所以为人而具有的那些最一般的性质和特点的专门学问。我国古代尚无人学概念,但人学思想可上溯久远。《论语》就全书内容来说,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孔子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注重教给学生有关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培养有积极的影响,今天仍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关于人的学说用当代的话说,可以称之为中国人学
期刊
新学期伊始,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翻看自己的语文教材时发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篇八股文将是他们接下去要学习的内容。除此之外,新教材选编的八股文还包括明朝初期王鏊的殿试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和曾国藩的《与诸弟书》。(9月3日中国新闻网)  为了让学生们的写作“有体”,新学期伊始,杭州市高级中学在沿用多年的语文教材基础上,做了些许改动,在新教材中选编了三篇八股文,
期刊
一、开封  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  省会在郑州,它不是。这是它的幸运。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态龙钟的旧国都,把忙忙颠颠的现代差事,洒脱地交付给邻居。  陪同我的人说,宋史上记载的旧地名,都在今天开封地底下好几公尺。黄河经常决水,层层淤泥堆积,把宋代繁密的脚印深深潜藏。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力也入乡随俗,一层层地慢慢来。开封
期刊
我要说“鼻子”从何而来,肯定有人会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爹娘给的。但在很久以前,古人是没有“鼻”字的。表示“鼻子”的字竟然是自己的“自”。  在象形文字中,在甲骨文、金文的考证中,古今专家公认“自”字就是一个画出来的鼻子。事实证明,“自”字原来就当“鼻”字用。  现在我们用手势说话时,在表示“我”的意思时,还常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古人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鼻子讲解的“自”字逐渐有了代词“我
期刊
启功生性豁達,在医院治骨质增生时,他写了两首《渔家傲》。其中一首是:  痼疾多年除不掉,  灵丹妙药全无效。  可恨老年成病号,  不是泡,谁拿性命开玩笑!  牵引颈椎新上吊,  又加硬领脖间套。  是否病魔还会闹?  天知道,今朝且唱渔家傲。
期刊
人的一生要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修炼口德,就是修炼气场,一身正气才能好运多。口德好才能运势好,运势好才能少走弯路,多些成就。  说话有原则:不知而说,是不聪明;知而不说,是不忠实。君子言简而实,小人言杂而虚。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刀剑。语言切勿刺人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  言不可轻说,若说话更
期刊
宋朝有个宰相叫王旦,自有一套观缺点识人品的奇术。在位期间曾为朝廷舉荐过许多奇才。寇准就是其中之一。  寇准与王旦同朝为官,位居王旦之下,是深得皇帝信任的大臣之一。他性格耿直率真,为官公正清廉,学识和能力各方面都没的说,就是有个愿意打“小报告”的毛病,隔三差五就到皇帝那儿奏别人一本,特别愿意奏王旦的本,而且鸡蛋里挑骨头,专说王旦的坏话。而王旦则相反,他也时常到皇帝面前奏别人的本,和寇准不同的是,王旦
期刊
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曰:“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
期刊
“生活的马车,制止不住地载着我们向前奔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就是如此。”(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忙”,是社会的共有现象,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闲人的。这一现象也反映于日益兴盛的养生上:报刊在忙着开辟抓人眼球的养生栏目,电视台在忙着开办收视率攀高的养生专题,出版社在忙着出版花样翻新的养生书籍,社区在忙着组织名家荟萃的养生讲座,而对象都是围着这个共同的社会人群的。于是人们的生活以N种形式与养生
期刊
以前中央电视台播映电视剧《唐明皇》时,剧中多次有“修建biéyè”的台词。有观众写信给电视台,批评剧中不该将“别墅”的“墅”错读作“yè”。电视台在有关节目中解答说:墅,读“shù”之外,又可以读“yè”,演员所读不算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别墅”一词越来越多见。所以今将观众与电视台之误,略为纠正。  电视剧《唐明皇》中的“biéyè”,不是“别墅”,而是“别业”。别业,唐代典籍和诗文中经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