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秩序感》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贡布里希贯穿全书,创造性的研究方法,也就数他在导论中进行宏观阐释的知觉——心理学——生物学层面的特殊手段,该手段是贡氏建构装饰艺术心理学的具体方式,也是本论题所指的装饰艺术心理学在贡布里希对装饰研究中的发展与体现。最终,“预先匹配”装饰心理学理论得以诞生。对于预先匹配理论的研究国内最深入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博士陈琳。陈琳在其博士論文《<秩序感>研究》里面首先理清了“秩序感”的概念,然后解析了贡布里希与前辈的装饰理论的关系,最后对《秩序感》,《象征的图像》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做了联系,从著作整体上描述了预先匹配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其他理论的大致关系。“秩序感”的概念是心理学理论“预先匹配”研究装饰艺术的成果。
除此之外,将贡布里希与前辈的装饰理论的进行联系时,可以发现李格尔和阿恩海姆对贡布里希的心理学产生过影响。在李格尔方面,贡布里希用历史情境理论替代了艺术意志理论,重新解决了历史的动力问题。接着,在艺术意志动力下产生的历史的研究方方法也被置换了,贡布里希用证伪主义重新解释历史的论证方式。在阿恩海姆方面,格式塔理论是系统地反对把知觉过程视为被动记录刺激信号过程的第一种知觉理论,贡布里希在此基础上批驳了那种认为艺术家具有“纯真之眼”的观点,并认为大脑不是原封不动的把刺激信号都留在记录信息的书版上,而是把他们存入预先安排好的格位里面,就像磁铁一样,将外界的铁粉在磁场的作用下重新排成具有秩序感的图案。
在许多研究中,贡布里希坚持得不到有价值的成果就把问题留给后代学人,不可以做任意的理论虚构。所以在秩序感中,读者也许会为贡布里希没有的最后断言而遗憾,这真是他的意义所在。
艺术是一个复杂的对象,从心理因素对艺术进行把握成为了贡布里希的优先选择,这又来源于波普尔的认识“艺术也可能有目的”。但是心理学研究至今仍不十分成熟。再这样的研究环境下,装饰艺术心理学从李格尔到贡布里希的发展研究是一种回顾,更现实的意义是能回应以后艺术心理学研究的需要。
1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装饰艺术心理学为线索,系统梳理从李格尔到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的发展与演进。其中,贡布里希对李格尔艺术意志的颠覆是“新艺术心理学”产生的关键,也是起点。从名利场——个体主义——预先匹配的构建是文章的主体。波普尔的科学方法论是贡布里希最顶层的思想之源,没有波普尔,也就沒有贡布里希的扛鼎之作《秩序感》。
2基本思路和方法
先研究贡布里希对于李格尔的解读,特别是艺术意志。再研究贡布里希对于李格尔艺术心理学的发展。具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贡布里希对于李格尔著作及其艺术意志的
研究与认识,在此基础上,贡布里希是如何通过情景理论构建了名利场理论,以及“图式修正”“预先匹配”理论在这种理论环境下如何生成又如何相互影响的。
第二部分:历史观照方式的转移。艺术意志的推翻带来了关照历史方式的改变: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因为我们一旦承认了艺术意志的先验性,那么艺术史才会产生集体或是流派的更迭,这个时候对于个体的关照成为了重点,构成历史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具体的个体身上,艺术心理是怎么产生的。
第三部分:论证方式的转变:由“归纳问题”变为“证伪主义”。证伪主义是如何证伪的,波普尔的科学技术哲学和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有着什么样的复杂关系。
3重点难点:
重点:以装饰艺术心理学为线索,系统梳理从李格尔到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的发展与演进。
难点:对波普尔的科学技术哲学的准确理解。
对这条装饰艺术心理学的发展与演进的研究不能局限在贡布里希和李格尔,毕竟,李格尔的艺术意志又深受黑格尔等哲学家的理论影响,在装饰艺术理论方面,阿恩海姆,欧文·琼斯等人的著作也和装饰艺术心理学有着隐蔽的关系,只有“跳出来”,才能更加还原这条线索的发展。
4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在证伪主义的指导下,贡布里希完成了对李格尔的历史动力和历史观照的批判,建构了装饰艺术心理学的闭环理论,名利场——个体主义——预先匹配。
作者简介:胡帅,四川美术学院2015级图像与媒介理论研究。
除此之外,将贡布里希与前辈的装饰理论的进行联系时,可以发现李格尔和阿恩海姆对贡布里希的心理学产生过影响。在李格尔方面,贡布里希用历史情境理论替代了艺术意志理论,重新解决了历史的动力问题。接着,在艺术意志动力下产生的历史的研究方方法也被置换了,贡布里希用证伪主义重新解释历史的论证方式。在阿恩海姆方面,格式塔理论是系统地反对把知觉过程视为被动记录刺激信号过程的第一种知觉理论,贡布里希在此基础上批驳了那种认为艺术家具有“纯真之眼”的观点,并认为大脑不是原封不动的把刺激信号都留在记录信息的书版上,而是把他们存入预先安排好的格位里面,就像磁铁一样,将外界的铁粉在磁场的作用下重新排成具有秩序感的图案。
在许多研究中,贡布里希坚持得不到有价值的成果就把问题留给后代学人,不可以做任意的理论虚构。所以在秩序感中,读者也许会为贡布里希没有的最后断言而遗憾,这真是他的意义所在。
艺术是一个复杂的对象,从心理因素对艺术进行把握成为了贡布里希的优先选择,这又来源于波普尔的认识“艺术也可能有目的”。但是心理学研究至今仍不十分成熟。再这样的研究环境下,装饰艺术心理学从李格尔到贡布里希的发展研究是一种回顾,更现实的意义是能回应以后艺术心理学研究的需要。
1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装饰艺术心理学为线索,系统梳理从李格尔到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的发展与演进。其中,贡布里希对李格尔艺术意志的颠覆是“新艺术心理学”产生的关键,也是起点。从名利场——个体主义——预先匹配的构建是文章的主体。波普尔的科学方法论是贡布里希最顶层的思想之源,没有波普尔,也就沒有贡布里希的扛鼎之作《秩序感》。
2基本思路和方法
先研究贡布里希对于李格尔的解读,特别是艺术意志。再研究贡布里希对于李格尔艺术心理学的发展。具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贡布里希对于李格尔著作及其艺术意志的
研究与认识,在此基础上,贡布里希是如何通过情景理论构建了名利场理论,以及“图式修正”“预先匹配”理论在这种理论环境下如何生成又如何相互影响的。
第二部分:历史观照方式的转移。艺术意志的推翻带来了关照历史方式的改变: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因为我们一旦承认了艺术意志的先验性,那么艺术史才会产生集体或是流派的更迭,这个时候对于个体的关照成为了重点,构成历史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具体的个体身上,艺术心理是怎么产生的。
第三部分:论证方式的转变:由“归纳问题”变为“证伪主义”。证伪主义是如何证伪的,波普尔的科学技术哲学和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有着什么样的复杂关系。
3重点难点:
重点:以装饰艺术心理学为线索,系统梳理从李格尔到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的发展与演进。
难点:对波普尔的科学技术哲学的准确理解。
对这条装饰艺术心理学的发展与演进的研究不能局限在贡布里希和李格尔,毕竟,李格尔的艺术意志又深受黑格尔等哲学家的理论影响,在装饰艺术理论方面,阿恩海姆,欧文·琼斯等人的著作也和装饰艺术心理学有着隐蔽的关系,只有“跳出来”,才能更加还原这条线索的发展。
4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在证伪主义的指导下,贡布里希完成了对李格尔的历史动力和历史观照的批判,建构了装饰艺术心理学的闭环理论,名利场——个体主义——预先匹配。
作者简介:胡帅,四川美术学院2015级图像与媒介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