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小说和电视剧之比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经典作品的改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形成一股热潮。人红色经典作品中主流意识的展现和市场化的需求,共同促成了这股改编的热潮。《红日》是红色经典作品中表现战争的代表,也被搬上了荧幕。十七年文学中,《红日》是少数表现战争题材的小说。中国传统文学中反映战争题材的作品较少,并且不反映重大事件,多是表现传统才子佳人市井气。《红日》在表现大型战争方面虽然稍显乏力,但依然将涟水、莱芜、孟良崮三场战役的激烈的画面表现出来。建国后,我国受到苏联文学的影响,提倡文学表现战争。对于国内战争的重现,有利于激起读者的对党和人民解放群的崇敬和热爱,回忆战争岁月的血和泪。本文通过对小说《红日》和电视剧《红日》的比较来找出异同点,展现两种载体下的同一个故事。本文主要对小说和电视剧中的人物、爱情、主题和结构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小说《红日》和电视剧《红日》的异同。
  【关键词】:《红日》;异同;爱情;人物形象;创作理念
  一、人物
  小说《红日》创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是对我军高级干部的形象的塑造;还塑造了石东根、刘胜、秦守本等基层指战员的形象,他们既有着高昂的革命热情又有着农民的思想狭隘的特征;还塑造了反面人物张灵甫、李仙洲、何莽等形象。
  电视剧中则主要以沈振新和张灵甫为两条线索来串联起其他人物。围绕沈振新周围的石东根、王胡子、陈毅、粟裕等形象,围绕在张灵甫周围的蒋介石、李天霞、汤恩伯等形象。
  (一)沈振新
  沈振新是我军的高级干部的形象,“乌光闪闪的眼睛上面的两道浓眉,稍稍上竖,额头有些前迎,虽然在额头和眼角上已经显出几道淡淡的皱纹,却并没有减煞他的英武的神采”【1】。小说在沈振新的出场时的描写,从一开始就树立了他的坚毅、正直的领导人的形象。他对待下属即严厉又亲切,他严厉批评团长刘胜喝酒闹事,但当他发现刘胜的衣服烧破了时,便将自己的大衣送给了他。对待妻子即克制又不乏温情,带病工作。沈振新还是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小说中没有对沈振新的缺点进行描写。
  电视剧中的沈振新是一个靠着《三国演义》打仗的农民出身的高级将领。文化水平不高,开口闭口“老子”,嗜酒如命,作战勇猛,电视剧中表现了他用大刀杀死敌人的场面,也很有胆识,在张灵甫眼皮底下,将自己的两万人马藏起来。性格冲动,脾气火爆,在发起攻击时与其他人对表,他的表比别人慢,他就喝令别人与他一致。但同时,他也有着细腻的男女之情,当黎青发高烧时,为了给她补身体,单枪匹马去打猎,当面对妻子的病情和失去骨肉的可能性时,他也怕的发抖,这些情节的展现都使得沈振新这一人物更叫真实丰满,他虽然勇猛但也有柔情,使人物走下神坛。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表现了沈振新作为我军高级将领的英勇和智谋,在战斗打响时,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沉着冷静的指挥战斗。
  (二)张灵甫
  张灵甫是小说中塑造的反面人物,他是蒋介石手下的一员健将,有着丰富的反革命战争的经验,才智。他猖狂至极,反动透顶。他骄纵、冷酷、矜持、虚伪、狡诈。他率领的七十四师直下淮南、淮北,两次进攻涟水城,在莱芜战役里,李仙洲当了俘虏和李仙洲的五万多人马被歼灭的惨痛教训,他竟然傲然拒绝接受,胆敢深入沂蒙山区的我军腹地。张灵甫的出场,小说用了这样的语言“张灵甫的脸色是安详的,依旧呈现着这些日子以来的那种自得自豪的神态”表现他的自负过分自信,他深信自己在这场战役中必然取得胜利,在任何人面前,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合,他都显示着他有着饱满的乐观情绪,有着豪迈的气度和坚强的自信。只有当他一个人时才会表现出忧虑。面对被俘又回来的张小甫,张灵甫表现了他的残忍;明知孟良崮战役的必败结局,仍然不甘在现实面前低头。“他的本能、幻想、骄傲感、顽固的自信等等”。当得知自己将要失败时,依然冥顽不化,
  电视剧中,张灵甫的形象显然更具复杂性和多面性,他即残忍凶狠,阴险狡诈的一面;利用沈振新的妻子和孩子作为人质,利用自己的部下曹三炮来铲除异己,但同时又写的一手好字,弃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特别是电视剧开篇的展现,张灵甫率领七十四师兵临涟水城下,与我军沈振新部激战十三昼夜,大有踏平涟水之势;而我军铤而走险,用绝杀来对付绝杀时,炮火已经打到了张灵甫的师部时,他依然能够镇定自若,以破釜沉舟的决然,命令炮兵向自己的师部开炮------身上表现出“不成功便成仁”的气魄。
  二、爱情
  小说中塑造了沈振新与黎青平淡温暖的爱情,他们彼此知道对方的性格脾性,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沈振新为黎青披衣服,黎青为沈振新织围巾,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在革命战斗中一对夫妻额简单平淡。小说中还塑造了华静和梁波的暧昧情愫,他们相互吸引却又没有说破,姚月琴与胡克为了革命暂时放弃爱情。小说中对爱情的描写所占比重较小。十七年小说中较少涉及男女爱情,《红日》中对爱情的描写受到了三十年代“革命+恋爱”的模式的影响,更加真实的表现了人物的生活,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小说中用很多笔墨来表现杨军和阿菊的情感。杨军与阿菊新婚后不久就离家去参军,后来在战争中受伤到后方医院养伤,阿菊在家时,国民党知道杨军是解放军便抓走了杨军的母亲,杀死了杨军的父亲。阿菊逃了出来找到了杨军。作者吴强对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进行了表现,彼此对于分离的依依不舍。吴强是受到五四文学影响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受到了五四时期对于人性的呼唤的影响。但是在十七年的文艺环境中,文学作品的政治意义多于文学意义,吴强企图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借杨军和阿菊之间的爱情来表现人性的美好。
  电视剧中爱情的分量却很重。电视剧中黎青的出场就带有着中国传统小说的传奇色彩,女扮男装混入军队,与沈振新的见面也是冤家相见的场面。后来战场上,黎青为救沈振新中弹,两人一同接受手术,见证沈振新的钢铁意志,不打麻药进行手术。沈振新对黎青心生爱意,给她写情书,黎青淋雨生病,孤身一人去打猎,险些被抓。这些都展现了中国传统中“英雄美人”的展现。石东根和红姑的爱情也很富传奇性,石东根被红姑所救,红姑为救石东根失去了儿子,石东根留在红姑家中帮其公婆修缮房屋、干农活,日久生情,后结为夫妻。
  三、主题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无论是对沈振新还是对张灵甫的表现,都是为了弘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斗爭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受人民拥护和爱戴的党,我军拥有优秀的指战员,一定會取得最后的胜利。
  小说在战争的胜利方面突出了张灵甫的狂妄自大,电视剧则表现了国民党内部争斗、腐败必然失败的结局。
  四、结构方面
  小说主要是以顺时序的方式展现涟水、莱芜、孟良崮战役的恢弘壮阔的场面,以战争为主要线索,在期间表现了很多的人物,除了沈振新、张灵甫等人之外,还表现了各型各色的战士,如杨军、王茂生、秦守本、张德来等。正面形象占据了文本的绝大部分,而反面形象则被边缘化。这种空间结构就已经给读者以对与错的暗示。
  电视剧采用的是沈振新和张灵甫两条线索并行的形式,围绕沈振新来表现陈毅、粟裕等高级指战员、黎青及石东根、马步生等人物。表现了我军战士奋勇杀敌的形象围绕张灵甫来表现国民党蒋介石、汤恩伯、李天霞等形象。表现了国民党内部相互倾轧,为争权不顾大局利益。蒋介石名为“和平”而挑起战争的虚伪。电视剧更为丰富的表现了国民党方面的丑恶。
  注 释:
  [1] 吴强 , 红日.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M]. 1959
  [2] 吴强 , 红日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M]. 1959
  [3] 吴强 , 红日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M]. 1959
  [4] 戴锦华.青春之歌. 历史视域下的重读.
  [5] 张宗伟。一起事先张扬的文化事件——透视“红色经典”的改编【J】《当代电影》2007(1):25
  参考文献:
  [1] 吴强 , 红日.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M]. 1959
  [2] 熊坤静. 长篇小说《红日》创作的前前后后. 北京.党史传承[M]. 2012
  [3] 任志明. 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D].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2009
  [4] 阮青. 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文本[D].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2006
其他文献
【摘要】:在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我们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下媒介生态正在变革,傳统的媒介格局正在被打破,传媒环境发生着不断地变化,记者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知名记者离开新闻岗位,调查性记者数量减少,很多新闻记者难以坚持新闻理想,人们开始怀疑新媒体时代下是否还会有伟大记者。本文通过分析人们产生怀疑的原因,提出新媒体时代下仍会有伟大记者产生的观点,并运用
期刊
【摘要】:本文对国内关于新媒体背景下健康谣言的研究进行了整理、综述,总结出国内关于健康谣言的研究主要集中的一些领域;分析研究现状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着健康谣言概念界定不清,对健康谣言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刻,对策研究泛滥且同质化严重,微信健康谣言研究匮乏等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健康谣言;社交媒体;微信;研究现状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力度逐渐增强,但网络谣言
期刊
【摘要】: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它已深深的植根于中国古典艺术之中,成为中国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吴贻弓作为第四代的代表人物,其“诗化电影”所表现出的独特美学风格,标志着吴贻弓在回归中国文学“诗骚”传统的过程中,自发地完成了一种新兴电影美学形态的建构。本文通过对吴贻弓电影中审美意境的营造和其电影美學观的剖析,将中国意境理论和电影结合起来,为中国电影民族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意境;诗化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是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自然科学以外的一切科学,是研究、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历史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正是新闻报道在为这一切提供最翔实的记录。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如何写好历史的初稿,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充分实现新闻的真实性,为历史科学的研究提供最接近真实的史料,马克思的报刊的有机运动的理论对此做出了回答。  【关键词】马克
期刊
【摘要】:喜剧一直在文化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喜剧综艺节目频频亮相,生产出大量喜剧作品,但这些作品的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本文以饱受观众好评的《欢乐喜剧人》这一综艺节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的戏剧作品分析,探究当前中国喜剧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帮助改善问题。  【关键词】:欢乐喜剧人;媒介批評  一直以来,喜剧都不缺市场。中国的喜剧作品较多是以独立的相声小品、喜剧电影、喜剧电视剧等呈现的。近年来,各
期刊
【摘要】:近年,网络直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学者对这一新生传播形式展开研究。本文将从经典的“5W”传播模式出发,对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剖析,让人们从传播学的角度认识这一新生事物。  【关键词】:网络直播;传播模式;5W  2016年被称为是中国的网络直播元年,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网络直播的出现创新了人们的互动模式,也给互联网经济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本文将以伟大的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经典“5W”
期刊
【摘要】: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侵害人的基本权利,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是具有专业助人知识的群体,同时也是我国较早介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发生的专业人员,积累了宝贵的反对家庭暴力相关经验。警察是我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发生的重要力量。两者联合干预家庭暴力是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发生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家庭暴力的危害、社会工作者和警察建立联动机制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联动的
期刊
【摘要】: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真人秀节目充斥在银幕之上,不同种类的真人秀节目吸引着中国的男女老少。在“真人秀节目”如此受欢迎的情况下,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就真人秀节目的现状,真人秀节目热背后的原因,以及人们追捧的真人秀节目背后存在的问题做一分析,为真人秀节目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本文认为真人秀节目是当前社会下群体成员选择的一种互动形式,表现了群体成员在互动过程中的对象选择性和趣味性。真人秀节
期刊
【摘要】:立足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影响扩大,新闻传播渠道不断拓宽,新闻信息传播速度异常迅速,对新闻采访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信息高速传播的环境中,新闻工作者为了抓住新时期发展机遇,在海量信息中寻找价值信息内容,形成更加强大的关注力与影响力,需要重视应用高超的采访技巧,结合环境发展,不断优化,切实提升采访效率,将创新思念融入其中,增强创新能力,在根本上适应新媒体时代对新闻采访的需求。本文立足新媒体发展阶
期刊
【摘要】:当下是一个全球传播也是讯息爆发的时代。人们被信息洪流所淹没,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是数字化、技术化、多通道的,但是沟通的原理和沟通的本质是不变的,沟通元结合互联网技术为信息传播的效果最大化提供了有效的、经济的手段。  【关键词】:沟通元;营销;广告;病毒传播;创意传播  一、研究背景  时代的改变造就了商业传播从说服模式走向沟通模式,从显性走向隐性。商家希望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情感,希望创造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