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学中,计算占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也是计算,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计算能力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我觉得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把好口算关
1、培养学生的“数感”。
數感,它同音乐的“乐感”、美术的“美感”一样,学数学就得有“数感”。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2、强化口算。
我的具体做法是:
(1)每天利用3-5分钟时间训练口算。在教学中,我每天在课堂上利用3-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视算或听算,或在作业中抄一、两道脱式计算题,每天批阅并及时反馈,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记忆一些常用数据和巧算方法。像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1-20的平方数等,都要求学生熟记,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同时,经常教学生一些巧算的方法,也可使其计算速度大大提高。如:一个数与“11”相乘,“两边一拉,中间一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一个数与5、25、125相乘,都可以运用巧算方法:
24×5=24÷2×10
324×25=324÷4×100
409×125=408×125 125
=408÷8×1000 125
还有一些除法试商法:差数试商法、同头无除商八九法(当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俗称“同头”,被除数的前几位比除数小,且除数与被除数次高位上的数的差不超过最高位时,可直接用八与九试商)、中数试商法、折半试商法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快算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二、理解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
要使学生会算,必须要使其明确算理,这就要求教师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正确,因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第一次讲错以后就很难改掉。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有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备课,选择最优方案,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明确算理的基础上,要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有能力的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没有这种需求的学生只用一种即可。提倡算法多样化,也要注意方法的优化,对于学生想出的每一种正确方法都给予肯定,说服学生放弃自己的落后繁琐观点,去遵循优秀、简洁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特别要对中、高年级提出的每一种算法,可让其自己说明算理,以防止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
三、重视估算,教给方法
1、近似估算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把两个数同时估大或同时估小,或一个估大一个估小,以便口算为宜。估算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估算结果也不一定一样,因此,允许估算结果与准确值之间有一定范围的误差,正负误差均可。如:
783 945≈800 900=1700
3927÷35≈4000÷40=1000
2、联系实际估算法。如计算人数、租车数量、铺地买砖等,都必须是整数,且得采用“进一法”;用铁皮做铁盒,铁盒必须是整数,且得使用“去尾法”。
除了课堂上传授方法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在处理具体问题中提高。
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呈现方式生活化。《新课标》中指出: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要呈现给学生大量的现实背景,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36×4时,我以如下方式导入:一件上衣36元钱,买4件这样的上衣需要多少钱?这种赋计算式题予生活的方法,学生非常乐于接受。
2、日常生活数学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街购买衣物,大约需要带多少钱,需要估算;准备购买多少件物品,也需要统计和计算,所以,要教育学生留意身边数学。在随家长买菜时,要特别留心售货员是如何快速算出结果的。同时,也要用所学过的估算、巧算等方法帮着大人算一算,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五、养成教育不容忽视
1、规范书写。由于书写不规范而造成计算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由于把“5”连笔写,计算下一步时就误看成了“8”;把“7”潦草地写成了“1”,而造成计算结果错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并以身作则,当好榜样。
2、认真审题。这是快速、准确计算的关键。做每一道计算题,千万不要急于下手,首先要仔细观察,明确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后计算哪一步,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应用巧算的方法,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再认真计算,这就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给学生改成了审题不误计算功。
3、勤于验算。验算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不论题目是否要求验算,都要求学生必须做到,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4、有错即改。我每次发下作业本后,便要求学生立即翻看,把错题重新审视一次,看看错在哪里,并及时订正,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朔州市第二小学 山西】
一、把好口算关
1、培养学生的“数感”。
數感,它同音乐的“乐感”、美术的“美感”一样,学数学就得有“数感”。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2、强化口算。
我的具体做法是:
(1)每天利用3-5分钟时间训练口算。在教学中,我每天在课堂上利用3-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视算或听算,或在作业中抄一、两道脱式计算题,每天批阅并及时反馈,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记忆一些常用数据和巧算方法。像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1-20的平方数等,都要求学生熟记,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同时,经常教学生一些巧算的方法,也可使其计算速度大大提高。如:一个数与“11”相乘,“两边一拉,中间一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一个数与5、25、125相乘,都可以运用巧算方法:
24×5=24÷2×10
324×25=324÷4×100
409×125=408×125 125
=408÷8×1000 125
还有一些除法试商法:差数试商法、同头无除商八九法(当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俗称“同头”,被除数的前几位比除数小,且除数与被除数次高位上的数的差不超过最高位时,可直接用八与九试商)、中数试商法、折半试商法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快算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二、理解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
要使学生会算,必须要使其明确算理,这就要求教师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正确,因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第一次讲错以后就很难改掉。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有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备课,选择最优方案,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明确算理的基础上,要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有能力的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没有这种需求的学生只用一种即可。提倡算法多样化,也要注意方法的优化,对于学生想出的每一种正确方法都给予肯定,说服学生放弃自己的落后繁琐观点,去遵循优秀、简洁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特别要对中、高年级提出的每一种算法,可让其自己说明算理,以防止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
三、重视估算,教给方法
1、近似估算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把两个数同时估大或同时估小,或一个估大一个估小,以便口算为宜。估算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估算结果也不一定一样,因此,允许估算结果与准确值之间有一定范围的误差,正负误差均可。如:
783 945≈800 900=1700
3927÷35≈4000÷40=1000
2、联系实际估算法。如计算人数、租车数量、铺地买砖等,都必须是整数,且得采用“进一法”;用铁皮做铁盒,铁盒必须是整数,且得使用“去尾法”。
除了课堂上传授方法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在处理具体问题中提高。
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呈现方式生活化。《新课标》中指出: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要呈现给学生大量的现实背景,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36×4时,我以如下方式导入:一件上衣36元钱,买4件这样的上衣需要多少钱?这种赋计算式题予生活的方法,学生非常乐于接受。
2、日常生活数学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街购买衣物,大约需要带多少钱,需要估算;准备购买多少件物品,也需要统计和计算,所以,要教育学生留意身边数学。在随家长买菜时,要特别留心售货员是如何快速算出结果的。同时,也要用所学过的估算、巧算等方法帮着大人算一算,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五、养成教育不容忽视
1、规范书写。由于书写不规范而造成计算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由于把“5”连笔写,计算下一步时就误看成了“8”;把“7”潦草地写成了“1”,而造成计算结果错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并以身作则,当好榜样。
2、认真审题。这是快速、准确计算的关键。做每一道计算题,千万不要急于下手,首先要仔细观察,明确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后计算哪一步,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应用巧算的方法,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再认真计算,这就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给学生改成了审题不误计算功。
3、勤于验算。验算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不论题目是否要求验算,都要求学生必须做到,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4、有错即改。我每次发下作业本后,便要求学生立即翻看,把错题重新审视一次,看看错在哪里,并及时订正,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朔州市第二小学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