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中历史学理论的几个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84015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生于盛唐时代的刘知几《史通》,是我国古代最系统、最具特色的体例完备的历史学理论著作。刘知几不但在著作名称上标新立异,而且在著作框架的设计和论述方法上都独具特色。他在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史学理论问题,本文仅以《六家》、《二体》、《史官建置》、《古今正史》四篇来分析。
  关键词: 《史通》 《六家》 《二体》 《史官建置》 《古今正史》
  
  刘知几撰著《史通》,把经学领域的“通义”体名称移植到史学领域中,创作出了历史学理论文体,开辟了中国专门史学理论研究著作体裁的先河。
  今本《史通》由49篇论文组成,每一篇都是有关历史学理论的一个分论题。每篇的篇名就是该篇的中心论点,共49个论点,紧紧围绕史学“辨其指归,殚其体统”的主题展开论述。
  其中内篇36篇从史书体裁体例、创作方法、史学批评和史家人才要求等方面归纳一系列原则,构成一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全书的主干部分。
  书中用了大量篇幅,对于史籍的源流、类别,以及史体的发展作了论述,提出了著名的“六家二体”说。这里所谓“六家”,是关于史籍的分类;而“二体”则是关于史体的分类。《史通》以《六家》、《二体》两篇冠盖全书,说明“六家二体”说在刘知几的史学理论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刘知几通过对古往今来史籍源流的考察,认为大体上不出六家范围。《六家》篇说:“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①这里刘知几所谓“六家”之论,是要区分史籍类别,追溯史籍源流;就刘知几“六家”论的具体内容而言,其中的《尚书》家与《春秋》家,刘知几借用《礼记·经解》的话,认为前者旨在“疏通知远”,后者要在“属辞比事”;《左传》家和《国语》家旨在述说经义,《国语》家是于《左传》之外“稽其逸文,纂其别说”,以释经义;《史记》家“鸠集国史,采访家人,上起黄帝,下穷汉武,纪传以统君臣,书、表以谱年爵”,创立了纪传体;《汉书》家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包举一代,成为后世正史范本。
  刘知几从史籍源流角度提出“六家”说,这“六家”应该说是综合了史书体裁和史书内容而言的。而当他纯粹从史书的外部形态即史书体裁来论说时,又提出了“二体”说。《六家》篇通过对六种史体的具体论述后,进而总结道:“考兹六家,商榷千载,盖史之流品,亦穷之于此矣。而朴散淳销,时移世异,《尚书》等四家,其体旧废,所可祖述者,唯左氏及《汉书》二家而已。”②这就是说,“六家”当中,真正流传于世者,唯有左氏及《汉书》二家,而这里的“二家”,则显然是指《左传》之编年体和《汉书》之纪传体,是纯粹就史书体裁而言的。《二体》篇说:“既而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③这里的“二体”是指以《左传》为代表的编年体和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认为二书史体的创立,标志着史书编纂体裁的完备。我们说纪传体是以《史记》为代表还是以《汉书》为代表,其内涵是不同的,《史记》的纪传体是通史纪传,而《汉书》的纪传体是断代纪传。如果综合《史通》一书所反映的刘知几的历史编纂思想来看,他所说的“二体”,应该是指编年体和断代纪传体,因为一方面《二体》篇又说汉代以后的史书编纂是“班、荀二体,角力相争,欲废其一,固亦难矣。后来作者,不出二途”。这里已经说得很明确,史书编纂不出之“二途”,就是班固《汉书》为代表的断代纪传和荀悦《汉纪》为代表的编年体。这里以荀悦《汉纪》为编年体的代表,无改于《左传》编年体的性质;而《汉书》为代表的纪传体则强调的是断代。从《史通》关于通史纪传与断代纪传的评价可知,刘知几是崇尚断代纪传,而不主张通史纪传的做法的。《六家》篇说,通史纪传“疆域辽阔,年月遐长……事罕异闻而语饶重出,此采录之烦者也”,④故不便做也不易做。而《汉书》的断代纪传,“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赅密,故学者易讨,易为其功;自迩迄今,无改斯道”,⑤故而便于做,也容易做好。
  当然,刘知几也看到了史之“家”、“体”还存在着一个流变问题,外篇13篇是对这个体系相关问题的补充:《史官建置》阐述史学创作组织源流、《古今正史》阐述自古讫唐历代国史的发展源流。这两篇一是从制度发展的角度,一是从国史源流的角度对以体裁为评论中心的《六家》、《二体》的内容进行补充。
  刘知几系统而深入地考察了史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得失利弊,相当充分地肯定了史官修史其中包括史馆修史的卓越贡献。他对史官和史籍的评述,全面系统,源流分明,评价公允,多为历代史家和文献学家所本,至今亦然。诚如金毓黻先生在所著《中国史学史》中所说:“外篇之首,冠以《史官建置》、《古今正史》二篇,古代之史家,即为史官,而史籍之精者,悉为正史,子玄取古代之史官,及隋唐以往之正史,序而列之,以明源流所自。”
  《史官建置》的开篇便充分肯定史官的历史作用。他说:“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⑥史学寓乎史籍,史籍撰自史家,而我国古之史家即为史官。故肯定史学之重大功用,当然要肯定古代史家——史官,当然要肯定古代史官制度的历史作用。不过,肯定古代的史官修史制度并不完全意味着同时也肯定作为史官修史制度发展阶段的史馆修史。《史官建置》述及唐初史馆,刘知几写道:“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西京则与鸾渚为邻,东都则与凤池相接。而馆宇华丽,酒馔丰厚,得厕其流者,实一时之美事。至咸亨年,以职司多滥,高宗喟然而称曰:‘朕甚懵焉。’乃命所司,曲加推择,如有居其职而阙其才者,皆不得预于修撰。由是史臣拜职多取外司,著作一曹,殆成虚设。凡有笔削,毕归于余馆。”⑦看来,刘知几对唐初史馆的评述还是相当客观公允的。
  刘氏叙述历代史官沿革变迁,条分缕析,简要详明。《古今正史》按着时间顺序历述古今正史,分溯其源。所言“正史”,系指纪传、编年二体的史书。“正史”之名,最初见于《隋书·经籍志》,指的是纪传体史书。《隋志》把《史》、《汉》视为纪传史之祖,“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开创了纪传体史书体例。班固因《史记》撰《汉书》,改书曰志,取消世家,整齐为纪、表、志、传四体。而纪、传是这种体裁的主体,班书以下,表、志或有缺略,但一定有纪有传,凡属于这种体例的,都叫做纪传体。刘知几把编年史和纪传史统称为正史,他论史体结构,当然不局限于纪传史,不过主要是纪传史。刘知几关于纪传史的评论,贯穿《史通》全书,占有关乎全局的地位,由之可以窥见其史评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
  的确,《史通》一书,内篇讨论历史编纂学,外篇叙述史籍源流,杂评古人得失。统而观之,既可视之为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历史编纂学,又可视之为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史学史。所以说,把《史官建置》、《古今正史》、《杂述》和《六家》、《二体》联系起来,我们大抵可以看出唐之前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及规律性,当然也可看出唐以前中国史料发展的历史过程及规律性。
  
  注释:
  ①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
  ②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3.
  ③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7.
  ④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9.
  ⑤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9.
  ⑥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03-304.
  ⑦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74.
  
  参考文献:
  [1]范学辉.齐金江主编本卷.儒家史学思想研究(21卷),中华书局.
  [2]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其他文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风风雨雨,其间的酸甜苦辣我都品尝过,但更多的还是收获的喜悦,这就让我更加坚信:只要用心呵护,孩子们就会有所进步。  班主任工作不是靠空洞的说教或者订立几条规章制度就能奏效的,必须把自己的情感活化,用自己诚挚热烈的情感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真正实现师生的相知、相容。  下面我
吉林省于2007年实施新一轮高中课改,按国家要求,高一物理开设了必修一、必修二两个模块,高二文科开设了选修1—1模块。因为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而考试方式仍然分为文理,所以学生升入高中后,在高一就明显有文理倾向性,就物理学习而言,有理科倾向的学生,面对的是高考理科;有文科倾向的学生,面对的是会考,且高一必修一与必修二在知识模块上并未有文理之分,整个必修模块是为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科学技术素质而设置的,
摘 要: 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老师比较棘手的难题,作者就自己在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从诵读、意境、语言和风格的角度展开讨论,就高中诗歌教学谈谈意见。  关键词: 古典诗歌鉴赏 诵读 意境 语言 风格    鉴赏是指鉴赏者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作出审美判断的一个认识过程。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内涵深
摘 要: 本研究是在实用英语教学中探索性实施CBI教学模式的一项实证研究。作者以两个自然班(实验班与对照班)为研究对象,实验班在教学中全面贯彻CBI教学理念,对照班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两学年后提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的成绩,借助SPSS15.0比较两个班成绩的变化。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班的成绩变化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问卷调查显示学习者也欢迎这种新模式,CBI教学模
摘 要: 豫剧作为最大的地方剧种,以其独特的魅力蜚声海内外。唱词是演员与观众交流的重要媒介,是豫剧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探讨了豫剧唱词的语言特点,认为豫剧具有和谐的音韵美、浓郁的抒情性和质朴的通俗美。探讨了接受理论的翻译观,从接受理论视角,以豫剧《七奶奶》为例探讨了豫剧唱词的翻译方法,即用相同或相近的韵脚保留源语中的音韵美;保留原有的修辞;采用省略、意译、口语化、转译的方法保持其通俗美。  关键
摘 要: 我国中小学教师一直就有着合作的传统,传统的活动大多是专家的一言堂,使教师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失去了教研的意义。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我国已有2万多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研天地。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成分增大,学生的自我空间增大,自主意识增强,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通过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师合
伴随着我校实施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历程,分享着“新基础教育”的成型性研究的辉煌成果,我校的英语学科教学改革也逐渐走向深入。英语课堂的开放性、结构性、递进性和时代性也日趋增强,在课堂教学的转型实践中,我校教师从“五还”入手,创设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在实践中不断认同和理解“还”的意义,不断探索“还”的方法,使学生逐渐从机械模仿、记忆的被动接受中走出,呈现出倾听、观察、感悟、理解、表达和运用的
摘 要: 由于年龄的特点,小班的孩子常常在美术活动中出现缺乏兴趣、不敢下笔、没有耐心等消极现象。然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玩游戏。本文从题材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丰富有趣的作画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三个方面分析了美术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的方法,使美术活动成为孩子表现、宣泄自己情感的一种游戏。  关键词: 小班 美术教学 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
摘 要: 实践课体现了新课程新课标的精髓,重能力培养,重实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把英语课的实践环节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给学生提供探索、研究、创新的机会,为运用英语、提高交际能力提供广泛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己建构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特长,体验成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 英语实践课 英语教学 整合    牛津初中
摘 要: 当今社会影视文学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影视在对学生产生冲击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写作的养分。语文教师要合理而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影视文学中汲取想象创造和创造独特意境的写作养料。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写作教学 艺术表现形式    当今的社会声色交织,电影电视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现代的孩子可以说都是在电影电视的包围中成长的,从《哈利·波特》、《爱丽丝梦游仙境》到《英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