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钦南区市售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我区食品安全状况。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样品采集、检测和评价。结果:2012年共检测各类食品90份 ,合格72份,总合格率为80.00%。不合格指标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阪崎肠杆菌。 结论:钦南区市售食品受微生物污染严重,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食品监督管理力度。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59-02
食品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别是食品的异地生产、加工 、销售为生物性污染创造了条件,使食物中毒和新的食源性病原体感染不断出现[1]。根据2012年钦南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及相关要求,开展了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在辖区内对部分市售食品进行抽样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来源与种类 2012年对本辖区内的超市、农贸市场、商店、专卖店 、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进行采样,采样种类包括熟肉制品20份,水产品20份,焙烤食品10份,熟制米面制品10份,婴幼儿食品10份,果蔬类20份。
1.2 方法 样品的采集、保存及检验方法按照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 GB/T4789.1-2008.[2]。每季度采样1次。
1.3 检测项目 按《2012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桂卫监督[2012]4号)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检测。包括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
1.4 培养基与检测试剂 购于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5 评价依据 分别依据各类食品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评价,微生物项目中有1项或1项以上不符合标准,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3]。
2 结果
2.1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 6类食品中熟制米面制品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最高为60.00%,其次为婴幼儿食品40.00%,水產品为15.00%,熟肉制品为5.00%。结果见表1。
3 讨论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所引的疾病,通常是指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大多数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和蠕虫引起。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是一个动态的情况,从生产到餐桌的食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病原体种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病原体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保证食品质量、防止食品污染和有毒有害因素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钦南区检测的90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14株,总检出率15.56%,说明市售食品仍受微生物严重污染。在熟制米面制品、婴幼儿食品、水产品类等食品中均检出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风险很大,必须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水产品中检出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因此要改变吃“鱼生”不良饮食习惯,不能生吃必须煮熟透才能吃。
目前,市售食品卫生质量存在严重隐患,由于生产加工规模小,环境卫生较差 ,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极易造成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导致不合格产品,应引起注意。因为我国食物中毒中微生物性致病菌是导致中毒主要因素,中毒人数最多,建议食安委应进一歩增加经费的投入,加强对各类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为政府制订安全预警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供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莉,段洁 ,李晓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污染控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18(11):2376~2377.
[2] GB/T4789-2008.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S].
[3] 蒋震羚 ,王红,吕素玲,等.2003-2008年广西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9,15(6):356~357.
作者简介:
裴俊(1964-),男,大专学历,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卫生检验工作。毕业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卫生与检验专业。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59-02
食品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别是食品的异地生产、加工 、销售为生物性污染创造了条件,使食物中毒和新的食源性病原体感染不断出现[1]。根据2012年钦南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及相关要求,开展了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在辖区内对部分市售食品进行抽样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来源与种类 2012年对本辖区内的超市、农贸市场、商店、专卖店 、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进行采样,采样种类包括熟肉制品20份,水产品20份,焙烤食品10份,熟制米面制品10份,婴幼儿食品10份,果蔬类20份。
1.2 方法 样品的采集、保存及检验方法按照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 GB/T4789.1-2008.[2]。每季度采样1次。
1.3 检测项目 按《2012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桂卫监督[2012]4号)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检测。包括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
1.4 培养基与检测试剂 购于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5 评价依据 分别依据各类食品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评价,微生物项目中有1项或1项以上不符合标准,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3]。
2 结果
2.1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 6类食品中熟制米面制品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最高为60.00%,其次为婴幼儿食品40.00%,水產品为15.00%,熟肉制品为5.00%。结果见表1。
3 讨论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所引的疾病,通常是指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大多数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和蠕虫引起。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是一个动态的情况,从生产到餐桌的食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病原体种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病原体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保证食品质量、防止食品污染和有毒有害因素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钦南区检测的90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14株,总检出率15.56%,说明市售食品仍受微生物严重污染。在熟制米面制品、婴幼儿食品、水产品类等食品中均检出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风险很大,必须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水产品中检出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因此要改变吃“鱼生”不良饮食习惯,不能生吃必须煮熟透才能吃。
目前,市售食品卫生质量存在严重隐患,由于生产加工规模小,环境卫生较差 ,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极易造成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导致不合格产品,应引起注意。因为我国食物中毒中微生物性致病菌是导致中毒主要因素,中毒人数最多,建议食安委应进一歩增加经费的投入,加强对各类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为政府制订安全预警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供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莉,段洁 ,李晓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污染控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18(11):2376~2377.
[2] GB/T4789-2008.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S].
[3] 蒋震羚 ,王红,吕素玲,等.2003-2008年广西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9,15(6):356~357.
作者简介:
裴俊(1964-),男,大专学历,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卫生检验工作。毕业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卫生与检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