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考形式发生变化,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历史科目考试所占比重有所增加,题型新颖灵活,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结合。本学期将要结束,《世界历史》下册学习接近尾声,新一轮复习即将开始,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难以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夯实基础知识,提炼教材内容
历史基础知识是能力之本,要准确牢靠地记忆重要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这是复习的第一要务,是深入复习的基础。一些学生认为反正带书考,平时就不记忆了,其实恰恰相反,考试时间和试卷长度是相应的,要做到开卷考试闭卷准备,丢掉考试翻书的幻想,平时多翻书、多记忆,基础知识牢固,考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还要善于提炼教材内容,使之变得更简洁,重点更突出,对教材内容能分能合。如复习八年级第一单元可概括为四次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争: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爱国将领: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以及它们的时间、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深化基础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今中考注重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侧重于原因和结论的考查。在复习时对历史知识加以理论归纳和说明,通过对各个历史时间特征的分析,提高自身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加强对基础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如复习中国历史时,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存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北伐战争失败教训:共产党必须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由城市走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在复习世界历史时,简述拿破仑的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从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
的艰难性;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古今中外贯通,纵横联系对比
中外历史相互照应,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大事和世界局势密切相关,中外对比,可以整体把握历史脉搏。如复习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背景时,可联想世界史的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影响;复习世界史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可联系中国历史的甲午中日战争;复习世界史十月革命影响,可联系中国史的五四运动爆发和作用等等。另外,还要进行类似事件的纵向对比,有助于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如中国共产党召开一系列会议,一大、二大、七大、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对会议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进行归纳对比;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有何不同;比较“一五”计划期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成就;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个著名总统,他们代表了三个时代,比较他们政治活动可以折射出美国的发展史。
四、加强政史结合,关注时政热点
在复习时,要找出历史与政治的交叉点。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文综考试题既是政治与历史的结合,也是与现实的结合,是依据现实中的有关实际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命题。要关注国计民生、国际局势方面的话题,注意时政热点与政史结合,因为中考试题对热点的关注是以学科重点知识为依托和纽带,从当前发生的时事中把握信息,将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进行有机结合,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好,考出好成绩。
一、夯实基础知识,提炼教材内容
历史基础知识是能力之本,要准确牢靠地记忆重要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这是复习的第一要务,是深入复习的基础。一些学生认为反正带书考,平时就不记忆了,其实恰恰相反,考试时间和试卷长度是相应的,要做到开卷考试闭卷准备,丢掉考试翻书的幻想,平时多翻书、多记忆,基础知识牢固,考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还要善于提炼教材内容,使之变得更简洁,重点更突出,对教材内容能分能合。如复习八年级第一单元可概括为四次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争: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爱国将领: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以及它们的时间、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深化基础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今中考注重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侧重于原因和结论的考查。在复习时对历史知识加以理论归纳和说明,通过对各个历史时间特征的分析,提高自身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加强对基础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如复习中国历史时,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存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北伐战争失败教训:共产党必须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由城市走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在复习世界历史时,简述拿破仑的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从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
的艰难性;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古今中外贯通,纵横联系对比
中外历史相互照应,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大事和世界局势密切相关,中外对比,可以整体把握历史脉搏。如复习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背景时,可联想世界史的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影响;复习世界史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可联系中国历史的甲午中日战争;复习世界史十月革命影响,可联系中国史的五四运动爆发和作用等等。另外,还要进行类似事件的纵向对比,有助于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如中国共产党召开一系列会议,一大、二大、七大、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对会议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进行归纳对比;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有何不同;比较“一五”计划期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成就;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个著名总统,他们代表了三个时代,比较他们政治活动可以折射出美国的发展史。
四、加强政史结合,关注时政热点
在复习时,要找出历史与政治的交叉点。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文综考试题既是政治与历史的结合,也是与现实的结合,是依据现实中的有关实际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命题。要关注国计民生、国际局势方面的话题,注意时政热点与政史结合,因为中考试题对热点的关注是以学科重点知识为依托和纽带,从当前发生的时事中把握信息,将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进行有机结合,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好,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