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历史复习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考形式发生变化,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历史科目考试所占比重有所增加,题型新颖灵活,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结合。本学期将要结束,《世界历史》下册学习接近尾声,新一轮复习即将开始,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难以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夯实基础知识,提炼教材内容
  
  历史基础知识是能力之本,要准确牢靠地记忆重要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这是复习的第一要务,是深入复习的基础。一些学生认为反正带书考,平时就不记忆了,其实恰恰相反,考试时间和试卷长度是相应的,要做到开卷考试闭卷准备,丢掉考试翻书的幻想,平时多翻书、多记忆,基础知识牢固,考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还要善于提炼教材内容,使之变得更简洁,重点更突出,对教材内容能分能合。如复习八年级第一单元可概括为四次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争: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爱国将领: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以及它们的时间、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深化基础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今中考注重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侧重于原因和结论的考查。在复习时对历史知识加以理论归纳和说明,通过对各个历史时间特征的分析,提高自身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加强对基础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如复习中国历史时,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存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北伐战争失败教训:共产党必须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由城市走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在复习世界历史时,简述拿破仑的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从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
  的艰难性;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古今中外贯通,纵横联系对比
  
  中外历史相互照应,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大事和世界局势密切相关,中外对比,可以整体把握历史脉搏。如复习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背景时,可联想世界史的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影响;复习世界史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可联系中国历史的甲午中日战争;复习世界史十月革命影响,可联系中国史的五四运动爆发和作用等等。另外,还要进行类似事件的纵向对比,有助于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如中国共产党召开一系列会议,一大、二大、七大、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对会议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进行归纳对比;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有何不同;比较“一五”计划期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成就;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个著名总统,他们代表了三个时代,比较他们政治活动可以折射出美国的发展史。
  
  四、加强政史结合,关注时政热点
  
  在复习时,要找出历史与政治的交叉点。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文综考试题既是政治与历史的结合,也是与现实的结合,是依据现实中的有关实际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命题。要关注国计民生、国际局势方面的话题,注意时政热点与政史结合,因为中考试题对热点的关注是以学科重点知识为依托和纽带,从当前发生的时事中把握信息,将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进行有机结合,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好,考出好成绩。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正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喜欢和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科技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下面,笔者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
摘要:针对当前社会孩子们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与行为这一问题,本文从幼儿期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孩子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寓于鼓励,以及家园配合同步教育等几个方面出发,有意识地对幼儿的合作行为施加了一定的教育影响,对促进幼儿良好合作品质和个性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 意识 方法 引导 家园配合    合作是人类社会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着重知识构建,轻感情渗透,重智商训练,轻美育熏陶的偏颇。尤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则存在着重视语言的逻辑合理性而轻视语言的情感倾向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学生要乐于作文,兴趣是关键。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创作的兴趣。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赏识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增,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赏识 学生 兴趣 作文    多数学生不爱上作文课,但是作文在语文科目中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语言赏识,让学生喜欢作文  1.赏识让学生乐听  学生真正练习
摘要:好的发音、语调使语言在交际中充满了魅力,反之,则显得枯燥无味,甚至令人费解。许多教师在过去忽视这最基础的一关,认为语音教学无关紧要。语音影响着许多相关的外语学习,如听力、会话,甚至语法,所以绝对不能小视它的重要性。由于学生长期使用母语,必然容易受到汉语发音习惯的影响。教师应从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就花大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发音习惯。  关键词:语音教学 发音 元音 辅音    当我们刚刚接触到
中学英语教师应把审美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学中挖掘和利用其中的审美因素,切实加强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
【前言】在人教版教材中,对作文课程没有专门界定。因此,教师对作文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非常重要,它其实牵涉到如何教的问题。作文语言指导课《让语言靓丽起来》指出作文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