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过程中质量常见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时该注意的要点,来对建筑工程质量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浅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人们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对企业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目标进行控制的全过程,是从建筑工程的整体利益出发,对于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施,可以实现对材料采购供应以及存放的合理安排,并能够依据施工现场对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材料统计与补充,让材料供应跟进工程的进度;(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施,能够明确工程所需的设备与材料,明确工程各项内容的配合,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优化,避免各项工程之间发生位置冲突;(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施,能够对施工现场不定因素进行及时的检查与调整,保证工程进度;(4)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施,能够保证工程技术条件与装备的有效运行;(5)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施,能够保证施工不会因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和工序搭接多而变得混乱,以此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正常有序进行。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计划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找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十分必要。
二、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人为因素
现如今我国对建筑行业实行了各种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制度、职业资格注册制度、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从本质上来分析都是管理控制人的素质和能力。我国目前的施工组织基本上都是由农民工组成的,由于他们对于建筑知识的缺乏以及专业技能较差,从而无法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加强对各施工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使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充分理解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2、材料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施工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以获得更好的利益,因此不断的压缩建筑材料的成本,导致了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甚至出现了“豆腐渣”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间接的影响了人们居住的质量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等。目前国内的建筑工程基本上都是以分包的形式将整个工程分包给各个施工单位,这也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求的不统一,有些施工单位甚至忽略了对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造成各种质量隐患问题;施工场地建筑材料未按要求来堆放,从而使得材料因为各种外界的因素而发生变化;在加荷过程中没有按照材料的标准和正确的操作过程来进行;检测结果因受到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熟练度,以及环境等原因的影响,使得最终的检测数据误差较大;材料送检的过程太长,延长了建筑材料的堆放时间,不利于验收工作;施工单位与检测单位是相互独立的,检测单位往往只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因此不能反映所有建筑材料的实际情况。尽管现在加强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但是仍然存在着各种潜在的质量隐患。
3、管理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管理,有效的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强有力的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主要包括两大类:组织与决策。组织因素可分为管理组织和任务组织。管理组织是由运行方式和制度两个方面组成的,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最终目标的实现;任务组织主要是工程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的发包与委托,以及项目进行的策划、调度、监督和检查等一系列过程。决策是业主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施中的管理决策和技术决策。大量的实践证明,盲目的重复建设或者一味的追求工程的速度而忽略质量的监管会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以及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决策必须科学合理,在作出决策前要对市场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以及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预算。一个健全的管理系统是建筑。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1、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要想从根本上快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就要在工程中建立一个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使得管理更具有专业性,从而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离不开专业化,因此必须使得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只有在建筑企业中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团队,才能使得管理制度贯彻实施。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及时解决职位和权责不明的情况,只有建立积极稳定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才能使得各项施工计划得以实行,从而真正实现施工管理的目标。
2、要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现阶段,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就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实现。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和调整,直到施工目标得以实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建筑工程施工目标的制定要以实际调研为基础,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分析出企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出预备方案,防止突发事故的产生。
3、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求施工單位自检合格,则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且签字,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发现质量隐患应当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同时还应该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则会由监理工程师来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负责人等等进行验收。对于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来说保证资料是否齐全,试验报告、合格证是否齐全,同时对于各层标高也要层层的检查,严格验收。同时还要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要真正去检查验收,不能只流于形式,然后再由监方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的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监方不能口头讲保证质量,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严格检查把关还要再进行复检。
4、明确对材料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我们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方法手段、组织管理、检测程序及人员配备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要有材料复试报告,还要有合格证和质保书对进场的每批水泥、钢筋做到“双控”针对水泥和钢筋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监控,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对于未经检验的材料来说应该及时清退出场。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裂纹凹坑、弯折角度等进行检查采用检测和目测相结合,然后则是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校核各种计量量具、表具是否齐全、准确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砂石、外加剂、水泥等均满足质量要求,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在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浇筑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则应该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进行管理,组织整改。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命根子,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快速发展,创建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沈沛滨,亓志军.建筑给排水设计与施工的体会[J].山西建筑,2012.
[2]常育.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科技风,2010.
[3]黄玉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标准体系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人们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对企业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目标进行控制的全过程,是从建筑工程的整体利益出发,对于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施,可以实现对材料采购供应以及存放的合理安排,并能够依据施工现场对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材料统计与补充,让材料供应跟进工程的进度;(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施,能够明确工程所需的设备与材料,明确工程各项内容的配合,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优化,避免各项工程之间发生位置冲突;(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施,能够对施工现场不定因素进行及时的检查与调整,保证工程进度;(4)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施,能够保证工程技术条件与装备的有效运行;(5)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施,能够保证施工不会因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和工序搭接多而变得混乱,以此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正常有序进行。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计划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找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十分必要。
二、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人为因素
现如今我国对建筑行业实行了各种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制度、职业资格注册制度、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从本质上来分析都是管理控制人的素质和能力。我国目前的施工组织基本上都是由农民工组成的,由于他们对于建筑知识的缺乏以及专业技能较差,从而无法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加强对各施工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使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充分理解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2、材料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施工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以获得更好的利益,因此不断的压缩建筑材料的成本,导致了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甚至出现了“豆腐渣”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间接的影响了人们居住的质量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等。目前国内的建筑工程基本上都是以分包的形式将整个工程分包给各个施工单位,这也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求的不统一,有些施工单位甚至忽略了对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造成各种质量隐患问题;施工场地建筑材料未按要求来堆放,从而使得材料因为各种外界的因素而发生变化;在加荷过程中没有按照材料的标准和正确的操作过程来进行;检测结果因受到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熟练度,以及环境等原因的影响,使得最终的检测数据误差较大;材料送检的过程太长,延长了建筑材料的堆放时间,不利于验收工作;施工单位与检测单位是相互独立的,检测单位往往只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因此不能反映所有建筑材料的实际情况。尽管现在加强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但是仍然存在着各种潜在的质量隐患。
3、管理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管理,有效的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强有力的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主要包括两大类:组织与决策。组织因素可分为管理组织和任务组织。管理组织是由运行方式和制度两个方面组成的,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最终目标的实现;任务组织主要是工程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的发包与委托,以及项目进行的策划、调度、监督和检查等一系列过程。决策是业主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施中的管理决策和技术决策。大量的实践证明,盲目的重复建设或者一味的追求工程的速度而忽略质量的监管会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以及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决策必须科学合理,在作出决策前要对市场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以及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预算。一个健全的管理系统是建筑。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1、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要想从根本上快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就要在工程中建立一个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使得管理更具有专业性,从而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离不开专业化,因此必须使得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只有在建筑企业中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团队,才能使得管理制度贯彻实施。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及时解决职位和权责不明的情况,只有建立积极稳定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才能使得各项施工计划得以实行,从而真正实现施工管理的目标。
2、要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现阶段,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就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实现。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和调整,直到施工目标得以实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建筑工程施工目标的制定要以实际调研为基础,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分析出企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出预备方案,防止突发事故的产生。
3、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求施工單位自检合格,则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且签字,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发现质量隐患应当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同时还应该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则会由监理工程师来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负责人等等进行验收。对于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来说保证资料是否齐全,试验报告、合格证是否齐全,同时对于各层标高也要层层的检查,严格验收。同时还要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要真正去检查验收,不能只流于形式,然后再由监方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的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监方不能口头讲保证质量,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严格检查把关还要再进行复检。
4、明确对材料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我们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方法手段、组织管理、检测程序及人员配备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要有材料复试报告,还要有合格证和质保书对进场的每批水泥、钢筋做到“双控”针对水泥和钢筋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监控,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对于未经检验的材料来说应该及时清退出场。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裂纹凹坑、弯折角度等进行检查采用检测和目测相结合,然后则是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校核各种计量量具、表具是否齐全、准确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砂石、外加剂、水泥等均满足质量要求,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在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浇筑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则应该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进行管理,组织整改。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命根子,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快速发展,创建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沈沛滨,亓志军.建筑给排水设计与施工的体会[J].山西建筑,2012.
[2]常育.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科技风,2010.
[3]黄玉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标准体系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